《無所畏無所憂》:國學大家啓功的人生智慧書

文/石墨楊(shimoyang11)

當代書聖可愛老北京人啓功的人生智慧書,從孤兒到一代宗師的成長之路。談家族祕聞 學問奧妙 爲人處世:爲什麼自己不姓愛新覺羅?弘晝鬥乾隆 光緒的酸奶 齊白石院裏放棺材 弘一大師出家,人生其實就是找樂子。

啓功(1912-2005),字元白,又作元伯,北京人,滿族。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鑑定家、詩人、教育家。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博物館顧問、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西泠印社社長等。有《啓功全集》行世。

啓功被譽爲“當代書聖”,點校過《清史稿》,註釋過《紅樓夢》。而他的人生比他的學問更精彩。他是雍正帝九代孫,也是亂世孤兒。他只讀過中學,卻在大學當教授。他立志當畫家,拜師齊白石,卻以書法名世。他受班禪灌頂,拜師雍和宮白普仁上師,卻閉口不談。他和妻子是老式婚姻,卻說幾十年來從未後悔娶她……

《無所畏無所憂》國學大師啓功人生主題散文集,講述從孤兒到一代宗師的成長之路。

啓功先生語言通俗易懂,卻讓人知識猛漲,比起那些枯燥乏味的史料讓人看着舒心,不由自主地記住了很多前所未聞的知識。

《我叫啓功》一文中如此寫到:我叫啓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滿洲族人,簡稱滿族人,屬正藍旗。

滿族的姓很多。滿語稱姓氏爲“哈拉”。很多滿語的姓都有對應的漢姓,如“完顏”氏,是從金朝就傳下來的姓,音譯成漢姓就是“王”;“瓜爾佳”氏,音譯成漢姓就是“關”。所以現在很多姓王的、姓關的,都是完顏氏和瓜爾佳氏的後代,當然更多的是原來的漢姓。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種體現。

我既然叫啓功,當然就是姓啓名功。有的人說:您不是姓愛新覺羅名啓功嗎?很多人給我寫信都這樣寫我的名和姓,有的還用新式標點,在愛新覺羅和啓功中間加一點。還有人叫我“金啓功”。對此,我要正名一下。“愛新”是女真語,作爲姓,自金朝就有了,按意譯就是“金”,但那時沒有“覺羅”這兩個字。“覺羅”是滿語gioro的音譯。它原來有“獨自”的意思。按清制:稱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爲大宗,他的直系子孫爲“宗室”,束金黃帶,俗稱“黃帶子”,塔克世的父親覺昌安兄弟共六人,俗稱“六祖”;對這些非塔克世努爾哈赤“大宗”的伯、叔、兄、弟的後裔稱“覺羅”,束紅帶,俗稱“紅帶子”,族籍也由宗人府掌管,在政治經濟上也享有特權,直到清亡後才廢除。

清朝時,把這個“覺羅”當作語尾,加到某一姓上,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來姓“舒舒”氏,後來加上“覺羅”,就叫“舒舒覺羅”,而老舍又從“舒舒”中取個“舒”字做自己的姓,又把第二個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做自己的字,就叫舒舍予。同樣,也把“覺羅”這個語尾,加到“愛新”後面,變成了“愛新覺羅”,作爲這一氏族的姓。也就是說,本沒有“愛新覺羅”這個姓,它是後人加改而成的。再說,“覺羅”帶有宗室的意思,只不過是“大宗”之外的宗室而已,在清朝滅亡之後,再強調這個“覺羅”,就沒有意義了。這是從姓氏本身的產生與演變上來看,我不願意以“愛新覺羅”爲姓的原因。

《輔仁大學逸事》一文中,針對時局和學校的一些事編成順口溜,“銀圓漲,要銀圓,銀圓落,要白麪。買倆賣倆來回算,算來算去都不賺。算得會計花了眼,算得學生喫不上飯。拋出唯恐賠了錢,砸在手裏更難辦。”

啓功苦中作樂,嬉笑怒罵皆文章,在生活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幽默樂觀地對待生活,對於當下的人而言,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玩物而不喪志》一文中,玩物喪志見於《尚書》,好似“玩物”和“喪志”是有必須因果關係的。近代番禺葉遐庵先生有一方收藏印章,印文是“玩物而不喪志”。啓功講了王世襄,一位最不喪志的玩物大家。他深通中國古典文學,能做古文,能寫駢文,能做詩,能填詞。寫一手歐體字,深藏若虛地畫一筆山水花卉。喜養鳥、養鷹、養烈犬、能打獵……王世襄的“玩物”,不是“玩物”而是“研物”;他不是“喪志”而是“立志”。他向古今典籍、前輩耆獻、民間藝術師取得的和自己幾十年辛苦實踐相印證,出版書籍。

本書中,啓功談古今,談人間、談藝術。自己爲什麼不願意姓愛新覺羅?和親王弘晝鬥乾隆、同治帝皇后家族的悲劇、光緒死前喝的酸奶、恭親王學唐詩、齊白石在院裏放棺材、溥心畬和張大千合作畫畫、弘一大師爲什麼出家、揚州鹽商與文化的關係……聽大師講人生經歷、學問奧祕,學大師的爲人處世,開啓自己的智慧人生。


墨楊世無雙,贈君一枝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