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成长回忆录7

题记:

一转眼,女儿就24岁,在她生日的那天,我开始写她的成长回忆录。

女儿现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心理学。她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成长经历,觉得父母对她的养育方法很不错,因此鼓励我把对她的养育方法写下来,可以让她留作纪念,让她自己教孩子时也可参考,甚至让更多看到《回忆录》的人受益。

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干了半辈子教育,以教育为己任,这也切合我心意。这本《回忆录》我准备这样写:以女儿的成长经历为主,后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名家好的养育孩子的方法,也把它们补充进来。又因为女儿是学心理学的,在她的启发下,我也准备加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对养育好孩子提供科学依据。


第七章

孩子三岁以后,进入幼儿期。女儿在暑假过了生日就是三岁了。三岁这个阶段除了继续培养她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我们重点加强了她动手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名心理学家说“在刚满两岁时,每个儿童都是语言天才,但是如果这种能力得不到加强,在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迅速地消退。” 孩子六岁前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抓紧,不能放松。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他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运动对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大,它不仅培养人的意志力,而且还能开发人的大脑,强健人的体魄。如果参加运动项目比赛,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奥斯本--创造学之父说道。现在我们提倡的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综合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解释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与心理学》)。要想学习好,就需要思维能力强,所以思维能力要从小培养。

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不能放松,但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三岁以后就要加强了。


小孩的动手能力,培养得越早越好。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通过双手的不断劳作可以促进人脑的进化和发展。

女儿的动手能力,一出生就开始培养,因为勤动手正如恩格斯说的可以促进大脑的进化和发展,可以开发智力。

培养动手能力,吃饭是关键。女儿大概一岁半开始自己吃饭。不管她爱不爱吃,都不喂她,有时候到了爷爷奶奶家,他们想喂,我都及时制止。我注意到,女儿一般都吃得好。小孩自己吃饭,一日三餐,即使有一两餐,吃得不多,但总有一餐,他/她会吃饱,他/她不会饿着自己的。

而我们邻居家,生怕孩子吃少了,两三岁了还在给孩子喂饭。如果孩子不吃,就把孩子打哭,等孩子张嘴一哭,立即把一勺子饭塞进去。我当时想,吃饭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要打得孩子吃饭,就变成了令人痛苦的事情,这个方法肯定不行。

而且我每次看到那些在户外赶着喂孩子吃饭的家长,都替他们着急!

玩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好方法。我没给女儿买过很多杂七杂八的玩具,也没买过毛绒玩具,当时据说毛绒玩具不干净。我买的玩具就是能帮助她动手和开发智力的。最开始买的是一个拨浪鼓,可以摇,可以发出响声。

后来,给女儿买的玩具橡皮泥,这个买得比较多,用完一盒再买一盒,不知买了多少盒。她用橡皮泥捏出各种想捏的东西,这既可培养动手能力、也可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还买了积木,女儿用积木拼她想拼的东西,积木在培养女儿能力方面也有橡皮泥同样的作用。还买了七巧板让她拼,这个还不容易呢,有时大人都拼不出。

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孩子画画。我们给女儿买了蜡笔,让她自己在纸上随意画,她画出了图形,我们只负责表扬,不管画得好不好。水彩笔也买了,颜色更鲜艳,还可让孩子辨别颜色。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大概从三岁开始,女儿晚上睡了,如果她要小便,我们就鼓励她自己起来自己解决,不让大人操心。当然,考虑到年纪小,到厕所里去还不太方便,我会事先准备一个塑料盆加上清水放卧室里,第二天起来把尿倒掉。

我们还让女儿三岁开始自己洗澡,当然洗不太干净,隔几天,她爸或者我就帮她彻底搓一次,搓得一身通红的。

还是三岁多,我们就让女儿站在小凳子上,学炒菜了。我洗衣服时,让女儿也学着洗,就让她从洗袜子等小东西洗起。她还学了扫地、拖地、晾衣服等,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我们要放弃这一想法--孩子长大了什么事情自然会做,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其实这个时候的孩子具有探索精神,他\她不觉得苦,反而是一种快乐,他\她学会了做某件事,他\她特别开心,这样还可培养他\她的自信心。

还有很多家长因为怕麻烦而替孩子做事,这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切记:孩子动手能力及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等到孩子长大了,说他\她学习不好,不聪明,又懒,到那时就迟了。

孩子优秀与否,可以说在读小学前就已经定下了基调,而那个时候,孩子的不同,不仔细辨别,往往看不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很有道理的。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早期教育做得越好,孩子将来出现各种问题的机率就越小。那些在孩子早期教育路上偷过的懒,都将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坑。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早期教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