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成長回憶錄7

題記:

一轉眼,女兒就24歲,在她生日的那天,我開始寫她的成長回憶錄。

女兒現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是心理學。她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反觀自己的成長經歷,覺得父母對她的養育方法很不錯,因此鼓勵我把對她的養育方法寫下來,可以讓她留作紀念,讓她自己教孩子時也可參考,甚至讓更多看到《回憶錄》的人受益。

作爲一位大學教師,幹了半輩子教育,以教育爲己任,這也切合我心意。這本《回憶錄》我準備這樣寫:以女兒的成長經歷爲主,後來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些名家好的養育孩子的方法,也把它們補充進來。又因爲女兒是學心理學的,在她的啓發下,我也準備加進發展心理學的知識,可對養育好孩子提供科學依據。


第七章

孩子三歲以後,進入幼兒期。女兒在暑假過了生日就是三歲了。三歲這個階段除了繼續培養她的語言能力,運動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等,我們重點加強了她動手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一名心理學家說“在剛滿兩歲時,每個兒童都是語言天才,但是如果這種能力得不到加強,在五六歲的時候就會迅速地消退。” 孩子六歲前語言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抓緊,不能放鬆。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提出了"生命在於運動"的格言。他喜歡散步、跑步、擊劍、騎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運動。直到80歲高齡時,還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運動對人的一生影響至關重大,它不僅培養人的意志力,而且還能開發人的大腦,強健人的體魄。如果參加運動項目比賽,還可以培養團結、協作、集體主義精神。

“想象力是人類能力的試金石,人類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奧斯本--創造學之父說道。現在我們提倡的一切創新都離不開想象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綜合的和概括的反應,是藉助語言實現的能解釋事物本質特徵及內部規律的理性認識過程(湖南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與心理學》)。要想學習好,就需要思維能力強,所以思維能力要從小培養。

語言能力,運動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等不能放鬆,但是孩子的動手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三歲以後就要加強了。


小孩的動手能力,培養得越早越好。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通過雙手的不斷勞作可以促進人腦的進化和發展。

女兒的動手能力,一出生就開始培養,因爲勤動手正如恩格斯說的可以促進大腦的進化和發展,可以開發智力。

培養動手能力,喫飯是關鍵。女兒大概一歲半開始自己喫飯。不管她愛不愛喫,都不喂她,有時候到了爺爺奶奶家,他們想喂,我都及時制止。我注意到,女兒一般都喫得好。小孩自己喫飯,一日三餐,即使有一兩餐,喫得不多,但總有一餐,他/她會喫飽,他/她不會餓着自己的。

而我們鄰居家,生怕孩子喫少了,兩三歲了還在給孩子餵飯。如果孩子不喫,就把孩子打哭,等孩子張嘴一哭,立即把一勺子飯塞進去。我當時想,喫飯本來是件快樂的事情,如果要打得孩子喫飯,就變成了令人痛苦的事情,這個方法肯定不行。

而且我每次看到那些在戶外趕着喂孩子喫飯的家長,都替他們着急!

玩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好方法。我沒給女兒買過很多雜七雜八的玩具,也沒買過毛絨玩具,當時據說毛絨玩具不乾淨。我買的玩具就是能幫助她動手和開發智力的。最開始買的是一個撥浪鼓,可以搖,可以發出響聲。

後來,給女兒買的玩具橡皮泥,這個買得比較多,用完一盒再買一盒,不知買了多少盒。她用橡皮泥捏出各種想捏的東西,這既可培養動手能力、也可培養想象力、創造力。

還買了積木,女兒用積木拼她想拼的東西,積木在培養女兒能力方面也有橡皮泥同樣的作用。還買了七巧板讓她拼,這個還不容易呢,有時大人都拼不出。

培養動手能力還可以讓孩子畫畫。我們給女兒買了蠟筆,讓她自己在紙上隨意畫,她畫出了圖形,我們只負責表揚,不管畫得好不好。水彩筆也買了,顏色更鮮豔,還可讓孩子辨別顏色。


爲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大概從三歲開始,女兒晚上睡了,如果她要小便,我們就鼓勵她自己起來自己解決,不讓大人操心。當然,考慮到年紀小,到廁所裏去還不太方便,我會事先準備一個塑料盆加上清水放臥室裏,第二天起來把尿倒掉。

我們還讓女兒三歲開始自己洗澡,當然洗不太乾淨,隔幾天,她爸或者我就幫她徹底搓一次,搓得一身通紅的。

還是三歲多,我們就讓女兒站在小凳子上,學炒菜了。我洗衣服時,讓女兒也學着洗,就讓她從洗襪子等小東西洗起。她還學了掃地、拖地、晾衣服等,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我們要放棄這一想法--孩子長大了什麼事情自然會做,捨不得讓孩子喫苦。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具有探索精神,他\她不覺得苦,反而是一種快樂,他\她學會了做某件事,他\她特別開心,這樣還可培養他\她的自信心。

還有很多家長因爲怕麻煩而替孩子做事,這不利於孩子能力的發展,也不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切記:孩子動手能力及自理能力的培養越早越好。等到孩子長大了,說他\她學習不好,不聰明,又懶,到那時就遲了。

孩子優秀與否,可以說在讀小學前就已經定下了基調,而那個時候,孩子的不同,不仔細辨別,往往看不見。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很有道理的。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終身幸福的根基”。早期教育做得越好,孩子將來出現各種問題的機率就越小。那些在孩子早期教育路上偷過的懶,都將會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坑。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早期教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