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情深陷於書

我從小是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學生時代的我唯一擁有的書籍便是教科書。我能明顯地感覺到那時的自己對世界的洞察極其膚淺,對事件的認知極其有限,對問題的理解也極其片面,就像自己的眼睛被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霧紗,總是觸摸不到世界的真相,看不清事件的本質,把握不了問題的實質。

每次寫作時,我只是單純地地套用老師給定的萬能寫作公式,就像裝進套子裏的人。當然,這樣寫出的作文甚至不能稱做“作文”,也只是一些模版無腦的套用、句子簡單的排列,文字機械的羅列,更談不上透過紙面文字傳遞出的有效感知、邏輯思考、深刻內涵了。

沒有輸入,哪來的輸出呢?我們的大腦就就像計算機裏的編程語言一樣,你必須給計算機一個明確的指令,即有效輸入,它才能按照你的指令進行有效輸出。

於是,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沒有讀書,哪來的高質量寫作呢?

真正愛上閱讀,要從我2016年說起。那一年,我盲目跟風,毫無判斷力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個黑暗時刻,就像墜入了無邊的黑洞裏,讓人窒息,讓人崩潰,讓人痛苦。我痛定思痛,深度剖析,遭遇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必須是偶然中的必然,一定是我的認知出了問題。

“那認知的侷限性怎麼破解呢?何以解憂,唯有讀書。”我發出了靈魂的拷問。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讀書就以這種方式闖入了我的生活,成爲了我每日雷打不動的習慣,就像喫飯睡覺呼吸一樣自然。無論是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還是讀塔勒布的三部曲《黑天鵝事件》、《反脆弱》、《隨機漫步的傻瓜》;無論是讀《明朝那些事兒》,還是讀《窮查理寶典》;無論是讀《紅樓夢》,還是讀《原則》……書中的養分融於我的血和肉,就像久旱的樹木一般貪婪地汲取着水分的滋養。

書讀得多了,我越發感受到了讀書帶來的益處。讀書可以讓我們明理,幫我們跳出世俗的世界,去參與更多的人生故事,感受跌宕起伏的命運,體驗人間百態,同故事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讀書可以讓我們明智,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前人都遇到過,他們把自己的一生經驗之談都訴諸於筆端,融入到那一行行文字裏,給我們以啓迪,給我們解決問題的鑰匙;讀書可以讓我們明事,幫我們撫平一顆顆浮躁焦躁的心,在花花世界裏不致於迷失自己,給我們不可多得的勇氣,在苦難的世界裏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無畏前行。

就如南宋著名詩人、藏書家尤袤所言: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

當然,讀書帶來的最大副作用便是有了輸入,輸出便水到渠成,像水往低處流一般無限絲滑。我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性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爲,一行行敲擊成文,分享於網絡,在互聯網的世界裏留下了無數個足跡,日積月累,我也慢慢成爲了一個有邏輯的人,一個明事理的人,一個有作品的人。

嚐到讀書的甜頭後,對讀書這件事越發上癮,越發癡迷,越發陶醉,每日最快樂的事情不過是遊走於書中的海洋中,流連忘返,屏蔽了俗世的紛紛擾擾。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把讀書這件事當作一輩子的事情來做。

就如芒格在《窮查理寶典》說道: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喫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