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劇之《羅慕路斯大帝》

易立明可能過於專注於當下的現實了,他沒有挖掘到迪倫馬特此劇真正的意味:“我的角色應僅僅從形象上去表現。這一點既是對演員說的 ,也是對導演說的。……演員可以從我的任何人物後面發現人性,否 則根本無法扮演。”所謂當下的現實,我指的是,關於愛國那一段。 試看這一段父與女的對話:

羅慕路斯:每當國家準備致力於屠殺的時候,它就稱自己是祖國。

蕾 婭:我們對祖國無條件的愛使羅馬變得偉大。

羅慕路斯:但是我們的 愛沒有使羅馬變得善良,我們用我們的德行餵飽了野獸。我們像喝醉 了酒似的陶醉於祖國的偉大,然而現在我們之所愛釀成了苦酒。

然而,緊接着,當父女談到“如何愛”時,父皇羅慕路斯大帝的話道出了這個劇最終表達的。羅慕路斯先向女兒講出“對一個人的忠誠比對 一個國家忠誠要偉大的多,也困難得多”這樣一個前提,下面的這一段話,可謂振聾發聵:

羅慕路斯:只要你在你的身上哪怕保留一顆愛情之火的火星,那這火 就不能把你同你的愛人分開。即使他拋棄你,你也留在他的身邊,即 使他是個罪犯,你也堅持留在那裏。但是你可以同你的祖國脫離。如 果它變成殺人犯的巢穴和劊子手的屠場,你就從你的腳上抖一抖塵土 ,因爲你對它的愛是無力的。

這難道不是迪倫馬特創作羅慕路斯大帝的意圖嗎,他說:“(羅慕路斯大帝)歸根結底是一個人,一 個態度極爲執着、辦事鐵面無私,即使向別人提出絕對性要求也在所 不辭的人,一個決心豁出去的血氣方剛的危險硬漢。”

從而,這個以 喜劇、荒誕面貌呈現的(養雞皇帝、世界法官)西羅馬皇帝具有了深 刻的悲劇性,而他悲劇性命運恰恰終結於他的喜劇性結局。劇作家完成了他的“去英雄化”意圖。

攻入帝 國皇宮的日耳曼人原來是向他來投誠的,相映成趣的是,那些口口聲聲保衛帝國的臣民 (包括皇后、女兒在出逃求援的大海上沉船)則早已四散而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