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課筆記】王躍文:向經典致敬


須臾不感耽擱,刷牙都定了時。(佩服)

關於閱讀。

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一個作家能走多遠,有多深的開拓和創新與讀書的關係很大,閱讀決定你能走多遠。一要保持相當的閱讀量。從文學史的角度基本上有一個系統的閱讀,包括外國文學,從古希臘神話開始,歐洲文學,俄羅斯文學,法國文學,英,德,美洲文學,北歐,經典作家,巴爾扎克,莫泊桑,托爾斯泰,等等。重要作家的作品一定要讀。保持大的閱讀量。從文學史的角度有一個基本的梳理,然後按自己喜歡的作家要多讀。文學史上提到的重要作家要讀一到兩部。你感興趣的可以全部讀。於我而言,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等我都是通讀的。

就中國而言,從楚辭開始,一路下來,每一個時代的文學是怎麼演變的,我們心裏要有數。

文學精神,文學觀念是怎樣演時的,心裏要有數。一箇中國作家對本民族文學的瞭解要更多,更重視。中國作家按文學史梳理下來,每一位作家的代表作肯定要讀的。按自己的喜好,比如我,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東坡,鄭板橋,我都是通讀過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現當代作家魯迅我是通讀的,它的全集,不同的版本。沈從文我是通讀的。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作家,對我而言,我喜歡它們不同的風格。周作人的作品我也通讀。我喜歡他,因爲可以從他優美的文字中看出他們那一代人的修養。

總之,一是要閱讀,大量閱讀。二是有重點關注喜歡的作家。

三是,要善於學習和思考。

讀中國文學和讀外國文學,作爲一個寫作者,要有意識地考慮在中外文學的閱讀中可以得到什麼?於我而言,一是技術層面。我們在文本上是受到西方的影響的。故事的結構方法,多向西方文學學習。二是受西方文學的薰陶。

殘雪,她就是殘雪,並不是“中國的卡夫卡”。如果要成爲一個偉大的作家存在,要成爲自己。不是學成某一個作家。文學史上不需要第二個喬易斯,波羅斯特。要往前走。

有一部作品寫洞庭湖的過度向百年孤獨致敬,有點遺憾。在創作當中,偶然局部的,無意之間的致敬是可以的。

莫言的《生死疲勞》並不是故意向什麼致敬,有我們自己深層的文化背景。

我自己最近在寫小說的時候,中間有大躍進,有大饑荒,在目前狀態下,原原本本的寫是很困難的,但我不能迴避。用幾句話寫過,自認爲寫得還有意思。有我們村裏的,縣裏的真實歷史爲基本素材,村子外面前面有一座山……時間推進看得清清楚楚,但沒有用很笨的方法來交代。關於時間的大跨度的推進,也像 百年孤獨,便沒必要寫成 百年孤獨。

向西方文學學習,學什麼。西方文明是擴張的文明,與我們中國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如《白鯨》,故事離奇曲折,技法也不錯,極端人物形象描寫,各種海洋生物,航海技術等,可以說是一部海洋百科全書。確實是一部偉大的小說,有一種所謂的美國精神,個人英雄主義,冒險精神。小說裏的個人絕對的自私,對自然絕對的對立,道德被擱置,理性被嘲弄。與愛,和平等人類共同的價值觀是相沖突的。

寫中國式的小說,可以借鑑西方小說,但價值觀,文化背景要是正統的。

我們的四大名著,如《水滸傳》裏的暴力美學,我是不認同的,跟通行的價值觀也是違背的,這也是我們經典,我們也要辯證的看,體現當代人的人文關懷和思考。

不要太輕信所謂的漢學家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說三道四和論斷。

“細節”。《紅樓夢》細緻入微的描寫,不應該放棄,但寫那麼細緻也沒必要。要學會辨析。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他們的文學判斷我們要謹慎。

當代作家的作品,我建議總體在閱讀學習比重可以放輕一點,往前讀讀多一點。大家都比較認可的,可以讀一讀,如莫言的,王安憶的,餘華的,等一線作家的作品,讀幾部。大量的時間放在被時代沉澱以後的經典。對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可能更有幫助。

互動環節——

1. 宋旭東:關於模仿和剽竊。

王躍文:別人講過的故事你再講一遍,就是剽竊。

2. 楊長春:怎麼寫,爲誰寫。

王躍文:我不去思考評論家們經常表達的東西,按照我自己的寫作趣味,首先是我內心有東西要表達,不吐不快。關於怎麼寫,我覺得更加有意思就怎麼寫。我向民間語言學習,當地方言可以用現代漢語轉換的情況下,儘量用方言,就是陌生化。

我有一個觀點,一個成熟的文學創作者,忘記規範語法,忘掉普通話。這纔是文學的語言。

3. 楊玲:關於作品中的煙火氣。

王躍文:可能沒有回到生活日常,所謂煙火氣,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當代的煙火氣到了未來就是歷史。好的文學比歷史更可靠。詩經 裏有一首詩,關男女怎麼戀愛、約會, 並不像朱熹那時男女授受不清,我們古人的愛情也是浪漫的,熱烈的,這纔是歷史的真實。

4. 陳豔芳:關於靈感。

王躍文:靈感建立在豐富的生活資源,生活觀察和自己的思考之上,包括閱讀,有了這種種東西之後,把它們放在心裏。某一天,你有想表達的衝動了,這就是靈感。你寫的時候,你的內心是豐富的,想講的東西很多。其實是在社會積累之上的,自然會產生的情況。

建立在對現實生活的豐富把握,以及藝術的邏輯。

5. 陳豔芳:卡殼問題。

王躍文:如果是技術原因,就停下來思考,學一學。如果是對生活不熟悉,不知道怎麼發媕展,也先停下來。

6. 梁利:關於《漫水》,以及官場小說。

王躍文:漫水 是我一直想寫的。我最早是想寫長篇的。從小開始,埋葬在我心裏的人和事,讓我有想寫的衝動。沒有結構上的思考,就是一直往下寫。寫作是一種自然的狀態,當然,特別講究結構的作家可能會有考慮。

關於官場小說,建議暫進不要寫。

7. 關於農村題材。

王躍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關鍵在於寫得好還是不好,每一普通人的人生皆可爲文學,每一張臉上都刻歷史風雲。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不要帶着慨念和標籤去寫作,這是新聞語言,要直面生活。以凝視的姿態去寫作,看得深,看得透,用藝術的方式去表現。不同的刊物格調不一樣。

8.謝豔君問: 好小說一要有好故事,有畫廊式的人物形象,有思想光芒。不一定每個人都寫長篇,請問短篇和,我小小說可以做到?

王躍文:這是我大致的對文學的判斷,並不適合所有的題材。因爲容量的關係,肯定是有區別的。魯迅的小說,我們在課文裏學到的,藥,故鄉 ,祝福,孔等,都是隻有幾千字的小說。還是要看怎麼寫,寫得怎麼樣。

9. 關於閱讀外國文學。

王躍文:讀外國文學,學技巧,學結構方式,但是學語言從外國文學中學不到的。和譯者有很大的關係。學語言,多讀中國文學,意境,意不大,言深長,只有中國人能體會到。

我個人寫作講究文氣通。

10. 《國畫》。

王躍文:有時回看時,覺得寫得還很好,是我不後悔的一部小說。

11.

王躍文:阿來的《塵埃落定》就流浪了好多年。陳忠實的《白鹿原》也是差點流失了。寫了小說給編輯看,作傢俱有個體性,編輯的包容度更高。

語言好比做衣服的面料,語言是寫作的材料,寫小說是小說的語言,寫鄉村是鄉村的語言,語言是可以變的。我可以在寫作中很自然的進入一種狀態,在寫的時候,要琢磨一下,要寫的東西用什麼樣的語言比較貼切。我寫的時候不刻意,是一種自然的表達。

《燕子亮亮地叫》寫的是我小時候的生活,沒有一句是假的。我就是很平實,很樸素的語言寫的,孩子們只要能認得字就能讀。

11. 爲什麼有的作家會越寫越差。

王躍文:按照生活真實的模樣,自己想表達什麼,但是也不要主題先行。不要題材化。漫水 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沒有任何離奇的故事,但讀者說讀着會流淚。有懸念,當然是通用的手法,但是靠曲折的故事取勝,這不是高級的文學手法。《紅樓夢》不以懸念取勝,《靜靜的頓河》,深層的情感力量強於懸念。

12. 學生寫作文和作家寫作品的區別。

王躍文:我個人來說,迴避到中學去上課。新學期的打算,記一次有意義的勞動,我的家史 年年寫。

13.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時刻。

王躍文:有這麼一個說法,寫作是這個作家的自傳。我自己所生活的那片土地,風物,風土人情,民俗,雞鳴狗叫,越到我年紀大的時候,經常進入我的腦海。這是過去真實的生活場景。如果用文學藝術地表達出來,也就是煙火氣,這是很寶貴的。一個有鄉村作爲故鄉的人,能夠從事文學創作,很好。我小時候的童年很貧困,也很快樂。這對我從事文學創作來說,是很寶貴的財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學會認真體會自己的經歷。

14. 關於文學中的批判與歌頌。

王躍文:文學並不承擔批判和歌頌,它並不是這樣窄的。

面對成人的寫作顧忌少一些,作爲兒童文學,受衆是特定的,它是被成人無意之中,客觀上存在灌輸作用,是要有所選擇的。日本動漫也有很多孩子們看了是不好的。面對孩子寫作時,還是要把美好,陽光展現出來。

15.關於語言和創作源泉的問題。

王躍文:當代作家用當代語言去寫作,規範的普通話寫作要警惕,怎樣形成自己語言的風格,一個討巧的方法,南方人用南方方言。用詞和語法等,都會形成自己的特點。

在文學創作中,語言是第一要素,如果你的語言沒有特別之處,可能還要努力,要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第二個,一定要對生活有深入的觀察,要細緻。一個作家,要具備對經歷過的生活還原能力,有鏡子般的對照。更重要的是,要對人生有深入獨到的思考。這種思考不一定直白的寫出來。我們的思考和價值觀都會在寫作中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來,這個是最重要的。每一個人都是文化存在,你對天地萬物的態度和看法,這就是本質上的人。一個作家怎樣在社會中塑造自己。

沈從文說,作家在創造作品,其實也是在創造自己。我們在小說的時候,小說也在寫我們。

我們成爲一個作家的時候,我們這個人是和作品聯繫在一起的。作品就是你來過人世的證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