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不起”和“瞧不上”

“瞧不起”和“瞧不上”

今天早晨天外下着小雨,我出去喫早餐。

在喫早餐時,看到一個奶奶一直在訓他的兩個小孫子。一會兒說小孫子先喫香腸,沒有先喫包子。一會兒又要小孫子把杯中的稀飯倒進碗裏,先後小孫子沒有多插幾個眼兒,把稀飯倒出來。就開始批評、指責。總之,就是各種批評,各種瞧不起。

我在旁邊聽着是很尷尬的,但尷尬完之後,感悟到一個問題,老奶奶現在是什麼心態?

她是以自己的水平來要求小孫子吧。

這就是有些瞧不起比自己水平低的人吧。

這時候我就開始聯想,這種人如果遇到一個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他會怎麼樣呢?

我覺得無非就是兩種。

第一,不承認。

第二,瞧不上。

第一種,不承認。

也就是俗稱的死鴨子嘴硬,你說我:你不如我。我就不承認,你比我強,你能把我怎麼樣?

只要我不承認,事情就是我認爲的,這樣你也拿我沒辦法,你還能打我嗎?你還能逼我承認嗎?

還真沒辦法。

那麼,這種人就在自己的小圈子裏自嗨吧!

我們要遠離這種人。

第二種,瞧不上。

我承認你有能力,但我還是瞧不上你。

我就按照自己的行爲習慣來做事兒,你能把我怎麼樣?

如果是自己的兒女、親人,那就更好辦了。拿出自己作爲長輩的威嚴來,拿出親情來。你就得爲我而改變,我不管你是怎麼做的,反正在表面上就是要承認我是對的,我纔不管你怎麼樣。

而有時候一些年輕人就開始較真,就要開始給老年人講道理了。老人被說的急了,或者把老年人說的無話可說的時候,他們就拿出一個大殺器來“我願意”。

我承認你說的都對,但是我就願意這樣。

年輕人最後就是沒辦法,因爲這是自己的親人,只能泄氣的說,好吧。但是,由於這是自己的親人,還不能放棄他,只能跟在後邊兒擦屁股,幫他處理事情。

而老年人這時候就洋洋得意,他認爲這反而是兒女對自己的愛,如果兒女不順着自己就會生氣,就會說不愛他了,不孝順了。

那麼老年人這種行爲是非蠢即壞嗎?

我倒沒有把老年人這麼想,而只是想到,他可能只是不學習,不願意改變而已。

因爲老年人的思想世界是極簡單的,在年輕人的心目中改變認知是極容易的事情,因爲我們的內在思想世界極其龐大、複雜,隨便改變其中一個認知,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世界的崩塌。而老年人卻不行,只要改動他其中一個思想,就會形成多米諾效應,他們的整個思想世界就會崩塌,所以他們就會防微杜漸,謹小慎微,嚴防死守每一個思想的改變。

那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一,對於我們的親人,我們第一方面要接受,要看清楚老年人他是這樣的,不是他不願意改變,而是他們的世界極其簡單,他們從很早就沒有學習了,所以現在要做兩件事,第一要開始讓他們學習,第二要用愛來幫助他們。甚至要把愛放在第一位。只有讓他們確認我們是愛他的,我們做所有事情都是愛他們的,他們只有在十分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往前邁一步。對我們的親人,我們只能如此這樣做。

二,對於陌生的其他人,我們卻不需要這樣做。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規勸幾句,如果對方不聽那麼就放棄了,只要他們不影響到自己。如果影響到自己了,那麼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給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他再有非分的要求,那就要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了。

在這裏我要講究一下一個老問題,“扶不扶”的問題。

我想說的是,的確有些一些老人是壞人變老了,那麼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這件事情?

表面上看我們是在和老人去博弈,而實際上是和他的家庭,是和他背後的年輕人來博弈。

那麼現在就變成了年輕人與年輕人的博弈。既然我們要求對方理性,與我們講道理,與我們講法律,那現在是年輕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博弈,就是要靠能力了,就是要靠認知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己的認知。

兜來轉去還是落實在了學習上,落實落實在了成長上。

今天早晨看到這個老年人,我一方面感覺到很尷尬,感覺到很討厭。另一方面,又想到了自己,我年老之後會不會變成這樣子?如果我不想出現這種情況,那就從現在開始學習吧,因爲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有時間,還有機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