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選擇管道的粗細?

今天有事聯繫一位朋友,請他幫一個忙。突然想到了,與人交流時,怎樣更好的達到我自己的目的。

人與人的溝通就像管道一樣,有些管道粗,有些管道細,那麼我們如何和對方對接呢?

首先,要與別人來溝通順暢,先要確定雙方的管道粗細。

是要和他一樣,還是比他粗?還是比他細一些?

在這之前先要確定管道的粗細判斷標準。

要想判斷管道的粗細標準,先要判斷自己的管道粗細的標準。

這就有自評、他評和社會評價。

第一,要有自評,也就是先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第二,人與人交往自然就會有他人的評價,這種評價可以作爲參考。

第三,在社會上,自然有一些標準是約定俗成的,不言而喻的,要了解這些標準,然後對自己進行評價。

其次,當對自己進行了評價,有了一個結論的時候,就要開始對他人進行評價了。

也就是他人的水平如何,管道粗細如何?

只有先對自己有一個評價,才能對別人有一個評價,因爲這樣子才能進行比較。也就是“兩點成一線”定律。

這時候纔可以說,我要用什麼粗細的管道來溝通。

再次,這需要以目的論來決定的。

一切以達到目的爲標準。也就是以對方的標準爲標準,以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選擇管道的粗細。

一,如果他是一個平等、自由、積極交流的人,管道的選擇就比較好選擇。

1.和他相同的管道,表明兩人在一個平等的地位,能夠引起他的共鳴,能夠讓他更舒服。

2.比他細的管道,如果他是一個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一個人真誠的請求幫助,更能得到他的同理心。

3.比他粗的管道,也有些人希望與比自己高的人交流,這樣可以得到知識,以後也可以向他請求幫助,這時他更願意提供幫助,這個時候就如他所願。

二,如果他是一個比較功利的人。

這時管道的選擇,大部分就會失效,就要與他談錢、談功利了。

最好是用比他粗的管路和他交流才能取得效果,如果和他選擇相同的管路來和他交流,就要錙銖必較,只有滿足他的利益他纔會答應幫助。這是交易而不是請求幫助了。比他細的管道他會直接拒絕的。

其實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換一種說法就是“看人下菜碟”。

這沒有什麼不對,達到我們的目的纔是最重要的,而找到適合的路徑,是通往目的的道路。

怎樣最省力,怎樣最快捷,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