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領導的圈內人?

又到了農忙時節,特別是今年我們這兒,因爲梅花臺風過境,雨量特別大,把很多莊稼都淹沒了,所以朋友請我幫忙收農作物。

這是位領導的農田,去的時候只是想着藉由幹活認識領導,但是到了那兒之後,我就問自己:

只是這樣了嗎?這樣就可以了嗎?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樣本嗎?這不就是可以觀察領導,他在私人生活方面是如何安排的好機會嗎?

我到了地方是一片水塘的旁邊。這水塘裏面放養着魚,在旁邊種了一些果樹,然後有一個養豬場。我看見裏邊養了五六頭豬,我的朋友說在另外一個地方還養了十來頭。並且還養了兩頭小毛驢兒。

我們去幹的活是掰玉米,一處有4.66畝,在另外一個地方還有兩畝。這些玉米它主要是爲了養豬和餵驢用的。

當天去的這些人,有我們這些同事去幫忙的五六個,還有他們家的親戚本村的人也有七八個人。

那這位領導在工作上很有威信,所以有許多同事來幫忙;在農村接人待物也是平易近人,親戚朋友鄰居都來幫忙。

後來我想,他請的這些人喫飯喝酒的這些錢,比買這些苞米多多了,那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其實這在經濟學中叫做比較優勢理論。比較優勢可以表述爲:在兩國之間,勞動生產率的差距並不是在任何產品上都是相等的。每個國家都應集中生產並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即“兩優相權取其重,兩劣相衡取其輕”),雙方均可節省勞動力,獲得專業化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好處。

就是說,兩個人,其中一個人,他有兩項都比對方強,另外一個人這兩項技能或者生產的物品都不如對方,這個時候這個人就一點兒優勢就沒有了嗎?反過來這兩項都很強的人,就要全部生產這兩項物品嗎?

在經濟學上認爲比較有利的方式是,把自己的所有的時間和資源放在最優的那件物品上,而次等的物品,可以交給對方來生產,這樣自己省的時間可以生產更多的第一優秀的物品,而對方由於可以生產物品也可以進行交易。

也就是幹自己最擅長的,次等級的可以通過交易來獲得,這樣可以節省自己的精力,讓自己的最優能力得到最佳的發揮。

那麼這個領導也是做的這件事情。

這些酒,這些菜,或者說花的這些錢,對他來說費用很少,也就是他可以隨隨便便就可以掙到這些錢。可能對我們而言錢很重要,錢很難賺,對他而言掙錢很容易。那麼對於他而言,他想要獲得什麼呢?

我們是中國人,中國人是人情社會,他用自己次等的這些資源換來了他認爲重要的人情。

他是常年在城裏居住的,也就是如何在自己短暫的回到農村的時候,受到熱情的招待?

就是運用自己所擅長的給別人帶來好處,別人得到好處了,自然的就會對他熱情。

並且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清楚這位領導的發展之路。

他養的這些豬是非常好喫的,我這個朋友說,一頭豬要養一年半,而現在工業化的養豬6個月就可以出欄了。他這些一年半的豬非常的有活力。曾經追一頭豬,圍着山轉了一大圈。人攆都攆不上。他那個兩頭小毛驢兒也是一點飼料不喫,只吃玉米杆子。水庫裏的魚也是自己放養着,根本不會喂飼料。他還種了一些桃樹,在最後讓我們去摘了一些桃子,並給了我們每人一箱桃子,還有一些稍微有點損傷的桃子。

那麼,這些東西他自己能吃了嗎?他是爲了賣了掙錢嗎?

這些,他是要送人的。

比如那些工作上的和他同級別的同事,還有比他高一級的領導。

現在送瓶好酒,送點禮品,這些領導根本不放在眼中,而說這是無公害的食物呢?這可是稀罕物!

一顆桃樹長起來需要幾年?一片魚塘包下來需要多長時間?

這些應該是他很多年的習慣積攢而成的吧。

領導也是從普通工人到領導的,他是如何運作的呢?

成爲領導之後,他的習慣就會停止嗎?還有比他更大的領導吧?

那他是否會接受與他使用同一方法的下屬送的禮物呢?

所以說呀,我們的老祖宗已經歸納出來了,“要看人下菜碟”、“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所以呀,一樣米養百樣人,百樣人有百種性格的領導。

還是要先觀察,先了解情況,然後再具體問題具體的分析,才能夠成爲領導的圈內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