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這個原則,你的家庭氛圍會越來越好

01

我正在喫早餐,收到侄女一則信息。一般情況下,侄女是不會主動聯繫我的,除非有搞不定的事情,就會向我求救。這次又是什麼事情呢?

原來侄女的寶寶要過週歲生日了,選好了宴請的日子,也訂好了當地一家中意的酒店。

本來這事到這兒,也就結束了,我們全家就等着發紅包喫喜酒就行了。

哪知,侄女讓我姐去問下我媽,我姐也想着一定要徵求我媽的意見,讓我媽看看這日子是不是黃道吉日,好讓全家人放心點。這下子,就生許多事情來了。

02

我媽是掌控型人格,經常摻和姐家的事情,已經讓姐夫反感了。但她還是我行我素,依然不時地表示出家長的權威,讓全家人不得不看在她年老的份上,而順從了她。

這次,姐姐來問了,我媽依舊翻了翻她那聖經般的老黃曆,發現日子不是她如願的,就讓姐改日子,說原來的日子不合適。

姐姐是瞭解媽的脾氣的,不敢違抗,就讓侄女改日子。

侄女一聽,就崩潰了。

她對着我姐大吼了一通,意思是說,她決定下來的事情,咋就非得要聽我媽的呢?

03

讀到這兒,你也許會想,我媽真是管得太寬了!我姐也太沒主見了!其實,這都是決策不清惹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當你需要決策的時候,如果有能力,你通常自己決策,如果拿不定主意,也會詢問別人。

無論是哪種方式,如果最終結果是好的,那皆大歡喜。如果最終結果不好,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你大概率會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而不會從自身上找原因。

所以,如果你遵循“誰決策,誰承擔後果”的原則,就會少了很多矛盾。

04

說回侄女,她內心對於日子是否好,也是拿不定主意的,但是當我媽要求改日子的事情,她又不想改變,她只好將矛頭全部指向了我媽,怪我媽這麼老了,還要決策孫輩的事情。

她又不敢直接對我媽說,只有生悶氣,說氣得奶水都不足了。

我一聽,這事很嚴重!不能斷了孩子的口糧啊!

正如,丹尼爾.克羅斯比在《行爲投資者》一書中說,身體的兩個功能是生存和繁殖。如果我們的情緒消耗了我們的能量,身體就會偏離穩態的範圍。

說白了,就是情緒影響了生理,反過來,生理也會影響情緒。這下,影響到乳汁分泌了,我趕緊要幫她解決問題了。

05

媽媽年紀大了,我最先安撫的是她的情緒。我知道因爲這事,她一定是茶飯不思,睡眠不足,因爲恐懼心理時刻左右着她的情緒。

我自從懂了點心理學,能學以致用得很好,她一定功不可沒。玩笑歸玩笑,還是回到正題上。我首先肯定她在家中的地位和功勞,她聽了情緒開始好轉了。

然後,我接着問了媽媽一個問題:寶寶的生日宴,是你出錢去辦嗎?如果改日子訂不了好的酒店,大家喫得不滿意,最終你能承擔這些後果嗎?

她當即表示否定的態度,我趁熱打鐵,用打比方的方法,向她說了“誰決策,誰承擔後果”的原則。

我媽是個明白人,立即轉了風向,說以後再也不管我姐家的事情了,管多了,還要遭人恨。我媽說完,我和我爸相視一笑。因爲我們知道我媽下次還是會管。

06

我姐呢,家裏人都說她缺乏主見,她每次聽了都很生氣。這回,姐夫照常數落她一番。姐姐就氣得將責任歸於我媽,我媽生氣的原因就是這個。

你看呢,我姐也違反了“誰決策,誰承擔後果”的原則。也難怪,在我媽的強勢作主下,我姐每次決策大事情時,如果沒有徵得我媽同意,她心裏也放不下。

這也說明了,她潛意識裏是需要我媽認同的。所以,本來有些事情是侄女婆家決策的,而她也要去問我媽。

我安撫姐姐情緒時,也提到了另一個決策原則,如果是需要兩個人做決策的,執行的一方做決策,或者有能力的一方做決策。

侄女嫁人了,她應該就不用管了,也可以說主要決策權在侄女婆家了。和姐聊了兩個小時,她終於也想通了。

07

侄女對我說,這件事情一大早就弄得姐全家人心情很差。我就在想,我一定要站在中立的角度去安撫各自的情緒,用講道理加共情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最後呢,寶寶生日宴的日子沒改,全家人在我的幫助下,全都釋然了。

我能如此心平氣和地安撫着全家人的情緒,我心裏是有一杆秤的,那就是“誰決策,誰承擔後果”的原則。

當我第二天,將整件事情告訴女兒時,她對我說,以後就是要邏輯來說服家裏人,才能化解每個人的情緒。

我心想,家是講愛的地方,無論有什麼方法,愛我的家人是前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