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这个原则,你的家庭氛围会越来越好

01

我正在吃早餐,收到侄女一则信息。一般情况下,侄女是不会主动联系我的,除非有搞不定的事情,就会向我求救。这次又是什么事情呢?

原来侄女的宝宝要过周岁生日了,选好了宴请的日子,也订好了当地一家中意的酒店。

本来这事到这儿,也就结束了,我们全家就等着发红包吃喜酒就行了。

哪知,侄女让我姐去问下我妈,我姐也想着一定要征求我妈的意见,让我妈看看这日子是不是黄道吉日,好让全家人放心点。这下子,就生许多事情来了。

02

我妈是掌控型人格,经常掺和姐家的事情,已经让姐夫反感了。但她还是我行我素,依然不时地表示出家长的权威,让全家人不得不看在她年老的份上,而顺从了她。

这次,姐姐来问了,我妈依旧翻了翻她那圣经般的老黄历,发现日子不是她如愿的,就让姐改日子,说原来的日子不合适。

姐姐是了解妈的脾气的,不敢违抗,就让侄女改日子。

侄女一听,就崩溃了。

她对着我姐大吼了一通,意思是说,她决定下来的事情,咋就非得要听我妈的呢?

03

读到这儿,你也许会想,我妈真是管得太宽了!我姐也太没主见了!其实,这都是决策不清惹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当你需要决策的时候,如果有能力,你通常自己决策,如果拿不定主意,也会询问别人。

无论是哪种方式,如果最终结果是好的,那皆大欢喜。如果最终结果不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大概率会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不会从自身上找原因。

所以,如果你遵循“谁决策,谁承担后果”的原则,就会少了很多矛盾。

04

说回侄女,她内心对于日子是否好,也是拿不定主意的,但是当我妈要求改日子的事情,她又不想改变,她只好将矛头全部指向了我妈,怪我妈这么老了,还要决策孙辈的事情。

她又不敢直接对我妈说,只有生闷气,说气得奶水都不足了。

我一听,这事很严重!不能断了孩子的口粮啊!

正如,丹尼尔.克罗斯比在《行为投资者》一书中说,身体的两个功能是生存和繁殖。如果我们的情绪消耗了我们的能量,身体就会偏离稳态的范围。

说白了,就是情绪影响了生理,反过来,生理也会影响情绪。这下,影响到乳汁分泌了,我赶紧要帮她解决问题了。

05

妈妈年纪大了,我最先安抚的是她的情绪。我知道因为这事,她一定是茶饭不思,睡眠不足,因为恐惧心理时刻左右着她的情绪。

我自从懂了点心理学,能学以致用得很好,她一定功不可没。玩笑归玩笑,还是回到正题上。我首先肯定她在家中的地位和功劳,她听了情绪开始好转了。

然后,我接着问了妈妈一个问题:宝宝的生日宴,是你出钱去办吗?如果改日子订不了好的酒店,大家吃得不满意,最终你能承担这些后果吗?

她当即表示否定的态度,我趁热打铁,用打比方的方法,向她说了“谁决策,谁承担后果”的原则。

我妈是个明白人,立即转了风向,说以后再也不管我姐家的事情了,管多了,还要遭人恨。我妈说完,我和我爸相视一笑。因为我们知道我妈下次还是会管。

06

我姐呢,家里人都说她缺乏主见,她每次听了都很生气。这回,姐夫照常数落她一番。姐姐就气得将责任归于我妈,我妈生气的原因就是这个。

你看呢,我姐也违反了“谁决策,谁承担后果”的原则。也难怪,在我妈的强势作主下,我姐每次决策大事情时,如果没有征得我妈同意,她心里也放不下。

这也说明了,她潜意识里是需要我妈认同的。所以,本来有些事情是侄女婆家决策的,而她也要去问我妈。

我安抚姐姐情绪时,也提到了另一个决策原则,如果是需要两个人做决策的,执行的一方做决策,或者有能力的一方做决策。

侄女嫁人了,她应该就不用管了,也可以说主要决策权在侄女婆家了。和姐聊了两个小时,她终于也想通了。

07

侄女对我说,这件事情一大早就弄得姐全家人心情很差。我就在想,我一定要站在中立的角度去安抚各自的情绪,用讲道理加共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后呢,宝宝生日宴的日子没改,全家人在我的帮助下,全都释然了。

我能如此心平气和地安抚着全家人的情绪,我心里是有一杆秤的,那就是“谁决策,谁承担后果”的原则。

当我第二天,将整件事情告诉女儿时,她对我说,以后就是要逻辑来说服家里人,才能化解每个人的情绪。

我心想,家是讲爱的地方,无论有什么方法,爱我的家人是前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