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腦科學》:大腦就像一臺計算機

你想讓你的孩子考高分嗎?你想順利通過各種資格職稱考試嗎?你想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嗎?

不管哪種情況,這本《考試腦科學》都值得讀一讀。

日本腦科學博士池谷裕二的這本《考試腦科學》,是他原來寫的《高中生學習法》的修訂版,這本書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如何幫助高中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修訂後的這本書適合所有想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的人。

學習記憶都靠大腦,《考試腦科學》告訴我們,要想提高記憶、學習高效,首要之事就是理解並利用大腦記憶的規則。

-1-大腦像一臺計算機

《考試腦科學》說,大腦就像一臺計算機。

“記憶”是一種物理存在,存在於腦中的某個地方。

計算機的“記憶”是使用磁性原理的硬盤來存儲信息,音樂 CD 則是使用可以反射激光的細小凹坑來記錄信息。人類的“記憶”也是一樣的,它一定以某種物理形式存在於人腦中。記憶的形成,意味着信息在人腦中留下了“痕跡”。

大腦也是二進制。

你可以把神經網絡想象成一張方格紙,把神經纖維想象成方格紙上橫豎排列的方格。如果在整張紙上畫畫或者寫字,從遠處能夠看清方格紙上到底畫了或寫了什麼,但是如果從近處看這張紙,能看到的就只有“塗滿的方格”和“沒有塗滿的方格”而已。這就是二進制,人腦和計算機運行機制的共同點也正在於此。只不過計算機通過電流傳遞信號,人腦通過鈉離子傳遞二進制信號。

人也有“硬盤”和“RAM”。

計算機的數據長期保存在硬盤中,硬盤可以存儲幾百G、幾十T的數據。而RAM 是一處臨時保存信息的場所,存儲量只有幾個G。計算機只能處理調入RAM 的信息。當計算機想要讀取信息時,就需要將硬盤中的信息調入 RAM ;反過來,如果計算機想要保存信息,也要先經由 RAM 再將其保存在硬盤上。

人腦保存長期記憶的部位叫作“大腦皮質”,它相當於人腦的“硬盤”,可以長期保存我們已經記住的知識。電腦硬盤不足,我們可以增加硬盤,人腦不同於計算機,無法通過增加存儲器來擴容。所以人腦將所有信息記住是不可能的,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2-人是如何記憶的?

《 考試腦科學 》說,只有被腦判定爲“必要”的信息纔會被運送到大腦皮質(“硬盤”)內長期保存。

非必要信息過載會造成大腦崩潰。

由於大腦存儲有限,人腦的設計機制本來就是爲了能夠儘快忘記大量信息。

現在想來歷史故事中過目不忘的人,他們的超強記憶也許更是一個災難。“超憶症”就是一種有着過目不忘能力的人。他們能記住早上起牀開始一天中看到的所有事物——從在馬路上與其擦肩而過的每個陌生人,到放置在路邊的自行車。漸漸地,他開始分不清現實與想象,迷失在幻覺的世界中。他拼命地想要消除自己的記憶,卻最終大腦崩潰變成了神經症。

海馬體負責“信息是否必要”的判斷。

海馬體如同公正的法官一般,會對進入大腦的信息下達“價值判決”。只有被腦判定爲“必要”的信息纔會被運送到大腦皮質內長期保存。

海馬體像苛刻的財政大臣,爲了節約大腦耗能,一刻不停地從大腦中刪除信息。小小的人腦質量只佔不到人體體重的2%,但大約會消耗人體總能耗的20%。從每單位能耗來看,是個不折不扣的耗能大戶。海馬體就像一個節能主義者,爲了節省開支必須時刻嚴格防範各種無用信息通過大腦。

海馬體還像官僚的關卡檢查員。審查拖延,一般的審查最短也需要一個月,而且審查標準非常嚴格,除了極個別情況以外,一般不會一次性通過。

海馬體的審查標準是“該信息對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

人本身也是動物,有着生存的本能。對於動物來說,所謂“必要信息”就是在險境中獲得的經驗以避免再次遇到同樣的危險。所謂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杯弓蛇影”就是這個原理。蛇危及到人的安全,所以海馬體把關於蛇的信息(杯中的弓影、路邊的井繩)都當做必要信息長期記憶。從這種意義來看,杯弓蛇影反而是一種優質基因,讓人對危險超級敏感,這樣才能在危險密佈的原始社會生存下來。

海馬體的演化時間有2億5千年左右,而人類高度文明的歷史只有1萬年,考試更是近幾百年的產物。海馬體的演化根本無法跟得上現代社會的需要,因此海馬體的審查標準比較老舊,還是“是否影響到生存”,無法將考試的信息判定爲必要信息。

-3-如何增強各種記憶呢?

《考試腦科學》說,增強記憶要利用海馬體的記憶原理,簡單總結就是“騙、哄、等”。

“騙”是“欺騙”,假裝符合海馬體的檢查標準(第2章)。

一是不斷重複。要想讓海馬體將信息判定爲必要信息,我們要儘可能地傾注全部的熱情和誠意,持續不斷地將信息傳送過去。這樣一來,海馬體就會產生一種“如此鍥而不捨地傳送來的信息一定是必要信息”的錯覺,進而允許信息通過“關卡”,進入大腦皮質。所以複習就是最好的記憶方法。

二是不斷調用。站在海馬體的角度,它會得出這種判斷:“這個信息竟然會被如此頻繁地調用,看來必須要記住它纔行。”所以記憶也就是你要不斷地去用,所謂“講就是最好的學”的底層原理也許就是這個。因此記憶完定期考試也是不斷調用的一種記憶方法。

“哄”是創建θ波,讓海馬體感覺“良好”。(第3章)

在大腦θ波環境下,只要給予海馬體原來1/10 次數的刺激就能得到同樣的效果。所以《考試腦科學》裏的很多技巧都是創建θ波,“賄賂”海馬體,讓海馬體感覺“良好”。

一是可以用好奇心產生θ波。當我們第一次見到某種事物,或者第一次踏入某個地方時,腦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θ波。相反,當對千篇一律的事物感到厭煩、喪失興趣的時候,θ波就會消失。另外記憶學習時少喫感冒藥,因爲感冒藥會抑制乙酰膽鹼,繼而減少θ波,所以大家喫過感冒藥後都會感覺腦袋發暈、很想睡覺。

二是感動式記憶。杏仁核和伏隔核等部位產生的快樂、舒暢、悲傷等情緒,能刺激人腦中的隔區,促使海馬體產生θ波,進而提升人的記憶力。比如記憶“1815 年,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這個知識點,我們可以不死記硬背,而是帶有感情地記憶。設身處地地想象,經歷過種種作戰後仍然失敗了的拿破崙,還要被流放到荒島上,這是多麼悲慘的境地啊。只是這麼一想,我們就會很容易記住1815這個乏味的數字。

三是獅子記憶法。飢餓、走動和降低室溫會刺激產生θ波,因此我們可以像獅子那樣保持飢餓、走來走去(坐在地鐵中晃動也行)、在夏天空調房或者冬天戶外進行記憶。運動後學習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等”是給海馬體足夠的整理記憶時間。(第4章)

海馬體會在我們睡覺時整理我們的記憶。睡眠發揮作用的重點並不在於“睡着”,而是在於要“停止向腦輸入信息,給腦整理信息的時間”。實際上,即便人處於清醒狀態也不要緊,只要安靜地待着,海馬體就會開始整理信息。睡覺雖然不能增加知識的“量”,但卻可以改變知識的“質”。

總之,人的大腦本質上就像一臺計算機。

記憶的關鍵是理解它的原理,並且遵循它的規律。

利用“騙、哄、等”這樣的小伎倆,

讓大腦這臺計算機爲我所用,

去記憶我們想讓它記憶的東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