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閱讀》:讀完書不等於讀懂書


陶淵明曾經說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可是很多人抱怨,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會覺得讀書老記不住,讀了後面的就忘了前面的,即使這本書讀過幾遍,還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你沒有掌握讀書方法。

在《學會閱讀》這本書裏,作者分享了拒絕無效閱讀的方法和閱讀技巧,大大地提高了我們的閱讀效率。

作者凱瑟琳•T•麥克沃特是美國的知名傳播學者,著有十幾部教科書,她曾經幫助大約百萬名學生提高了閱讀水平。

我們在她抽絲剝繭地教學方法中,更立體地理解了:閱讀不是讀完,而是讀懂。

一、讀懂,是閱讀的基本要求

有沒有人在一段時間只捧着一本書,讀了好長時間,依舊沒有讀懂。

其原因無非有二。第一,他的心並沒有在書中。第二,他沒有掌握書中的主要觀點。

其實,閱讀的基本要求是一定要讀懂。讀懂就是在文章中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題。

這本書中給出了方法。先從理解段意入手,在段落中找出主題和主要觀點。

每段裏的主題一定要在句中、句首或句尾,分別從這三個部分去尋找主題。

根據主題句來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書中提出要着重理解隱含觀點,那隱含觀點如何提取?作者說:在一個段落中作者沒有闡明主要觀點,那這個段落裏面僅包含着細節,當所有的細節疊放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放大出一個更大的觀點,那麼,這個觀點就是隱含觀點。當隱含觀點找到,那這本書就更容易理解了。

二、會讀,是閱讀中的技巧

歷史上有很多會讀書的人。

比如清代著名政治家曾國藩,他在讀書時頗有心得。讀書時,他喜歡做筆記,做摘抄,做註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我們把金句摘抄下來,在空白處做筆記,並在書中的重點詞句下面做註解,那麼更便於我們理解這本書。

當把一本書讀薄,再把這本書讀厚,從書中汲取知識,再把所學知識一點點地擴容,那麼你從一本書裏得到的知識就不單單僅限於此書了。

三,思考,是閱讀的後結果

當前,社會上碎片化的閱讀和淺嘗輒止的閱讀橫行,很多人都缺乏對閱讀的思考,特別是短視頻,吸引了大家太多的注意力,大家養成不喜歡動腦的習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腦力的使用,導致智商下降。

所以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帶着批判性的思維去閱讀一本書。

把書讀好,絕不僅僅侷限於理解。只理解表面上作者敘述的內容,還要考慮內在意思。在作者的思想裏面加入自己的思考,然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新的思想爲我所用,這樣纔是真正收穫了知識。

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妝》一文中說:化妝有三層,總結起來就是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書是一個人最高級的化妝品,讀書則是生命的化妝。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是一個由淺入深磨練我們思想的過程。

當我們真正讀懂了一本書,那我們便會更富有。

手中有書,心中從容,納萬物,聚百才。


22年度寫作營第175篇(主題文) 1136字  累計285002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