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媽曬秋菜


過了霜降,賣秋菜的攤販多了,人們開始忙活起來,白菜、大蔥、蘿蔔都搬回家。走進小區,仔細看家家戶戶的陽臺上,原本養花種草的位置都被白菜和大蔥佔領,倒有些別樣的秋日風景。

老媽說:“買秋菜不在多少,家裏有地方存就多買些,地方小就少買些。進了秋天,一點秋菜不買,總感覺對不起這個秋。”

這不,她也買了一些秋菜,趁着秋日豔陽,我趕緊陪着她一起來曬曬。

老媽的房子居住面積小,可陽臺很寬敞。把白菜、大蔥全部倒騰到陽臺上晾曬,其餘的蘿蔔和地瓜打算切開來曬。說幹就幹,我和老媽分工合作。老媽洗蘿蔔,洗完的蘿蔔交給我切條;她又開始洗地瓜,蒸地瓜。蒸地瓜的間隙她燒了一鍋開水,靜待水涼,灑入些鹽巴,製成鹽水,好醃製些蘿蔔條。

蘿蔔條切完了,地瓜也蒸好了。老媽忙着醃蘿蔔,把一大盆地瓜遞給我:“切薄片,曬地瓜幹。”又拿來現在曬菜乾的專用工具—一個用尼龍紗網封閉包裹的紗籠。籠子是正方形,四周是紗網,一面用拉鍊來開關,裏面分幾層晾曬網格。不用時,籠子自會疊放成正方形,拿取方便;想用時,拎起籠子上的繩子,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便出現了,一層、二層曬地瓜幹,三層、四層曬蘿蔔條,不招蟲蠅,掛在檐下即可。

想起小時候曬秋菜時,要先掃出一片空地,再鋪一層乾淨的尼龍袋子或塑料布,拿出切好的蘿蔔、地瓜,一片片擺在袋子上,末了再蓋層網紗,用重物壓住四角,生怕一陣惱人的秋風吹來,掀翻了袋子。

現在確實方便不少,秋菜們不用經受風沙侵襲,更不用忍受饞嘴的家畜鳥類的啄食,乾淨衛生多了。於是,我忍不住稱讚如今的條件更便利。母親卻說:“我還是喜歡從前的曬法,雖然衛生條件差點,最起碼接了地氣,土地裏長出了食物終是該落地才最好。”

我微微一怔,突然想起一個哲學命題:從哪裏來,到哪裏去。老媽這“秋菜論”不經意間咋還上了高度了?我嚴重懷疑當了一輩子農婦的老媽與哲學家之間是不是隻隔了一個秋菜的距離?

說歸說,笑歸笑,活還是要繼續幹。

把地瓜幹都擺在網籠裏,才發現這一季的地瓜比去年多了很多,於是開始埋怨老媽:“今年曬這麼多,哪有人喫啊?孩子們只吃個新鮮。”老媽早就預料出後果,雲淡風輕道:“多了就分給鄰居喫。現在人們對於這些,就是喫個新鮮,喫個儀式,是對秋天的尊敬,不然白過個秋天。”可不,現在物資豐富,還哪有人像我們小時候那般見到食物就停不了嘴?

現在的生活需要儀式感。每個季節都有它的主題,而秋菜就是秋的主題,買秋菜、曬秋菜自然抓住了秋的靈魂。


22年度寫作營第173篇 1004字  累計282506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