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妈晒秋菜


过了霜降,卖秋菜的摊贩多了,人们开始忙活起来,白菜、大葱、萝卜都搬回家。走进小区,仔细看家家户户的阳台上,原本养花种草的位置都被白菜和大葱占领,倒有些别样的秋日风景。

老妈说:“买秋菜不在多少,家里有地方存就多买些,地方小就少买些。进了秋天,一点秋菜不买,总感觉对不起这个秋。”

这不,她也买了一些秋菜,趁着秋日艳阳,我赶紧陪着她一起来晒晒。

老妈的房子居住面积小,可阳台很宽敞。把白菜、大葱全部倒腾到阳台上晾晒,其余的萝卜和地瓜打算切开来晒。说干就干,我和老妈分工合作。老妈洗萝卜,洗完的萝卜交给我切条;她又开始洗地瓜,蒸地瓜。蒸地瓜的间隙她烧了一锅开水,静待水凉,洒入些盐巴,制成盐水,好腌制些萝卜条。

萝卜条切完了,地瓜也蒸好了。老妈忙着腌萝卜,把一大盆地瓜递给我:“切薄片,晒地瓜干。”又拿来现在晒菜干的专用工具—一个用尼龙纱网封闭包裹的纱笼。笼子是正方形,四周是纱网,一面用拉链来开关,里面分几层晾晒网格。不用时,笼子自会叠放成正方形,拿取方便;想用时,拎起笼子上的绳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便出现了,一层、二层晒地瓜干,三层、四层晒萝卜条,不招虫蝇,挂在檐下即可。

想起小时候晒秋菜时,要先扫出一片空地,再铺一层干净的尼龙袋子或塑料布,拿出切好的萝卜、地瓜,一片片摆在袋子上,末了再盖层网纱,用重物压住四角,生怕一阵恼人的秋风吹来,掀翻了袋子。

现在确实方便不少,秋菜们不用经受风沙侵袭,更不用忍受馋嘴的家畜鸟类的啄食,干净卫生多了。于是,我忍不住称赞如今的条件更便利。母亲却说:“我还是喜欢从前的晒法,虽然卫生条件差点,最起码接了地气,土地里长出了食物终是该落地才最好。”

我微微一怔,突然想起一个哲学命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老妈这“秋菜论”不经意间咋还上了高度了?我严重怀疑当了一辈子农妇的老妈与哲学家之间是不是只隔了一个秋菜的距离?

说归说,笑归笑,活还是要继续干。

把地瓜干都摆在网笼里,才发现这一季的地瓜比去年多了很多,于是开始埋怨老妈:“今年晒这么多,哪有人吃啊?孩子们只吃个新鲜。”老妈早就预料出后果,云淡风轻道:“多了就分给邻居吃。现在人们对于这些,就是吃个新鲜,吃个仪式,是对秋天的尊敬,不然白过个秋天。”可不,现在物资丰富,还哪有人像我们小时候那般见到食物就停不了嘴?

现在的生活需要仪式感。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题,而秋菜就是秋的主题,买秋菜、晒秋菜自然抓住了秋的灵魂。


22年度写作营第173篇 1004字  累计282506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