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還是被愚樂?

在一個個不眠的深夜,沉迷於手指上滑的短視頻中不能自持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究竟是短視頻豐富了你的娛樂生活,還是你被它“愚樂”了?


傍晚一邊做家務一邊聽了一場有聲書的知識分享,老師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有聲主播,平日跟版權方也有不少交集,本來這一場直播是要分享一些聲音技巧,但是剛一開場,老師沮喪的跟我們分享了一個故事,就最近她再跟一些版權方的人接觸時,有遇到一些書籍的原作者,聊到將作品有聲化,對方給了這樣的回答:不是我們不想將作品有聲化,而是大部分有聲主播的聲音配不上我們的文字。

很扎心的一句話,老師整晚反覆提到這一點,心情複雜,略有沉重,不知道其他同學聽了作何感想,我聽到這個觀點,還是滿難受的。自問一句,其實自己的聲音,也是配不上那些文字的吧,現在聽聽自己的聲音,跟大學時真的沒法比,生活繁雜,又沒有太多的精力早晚練功,沒有足夠的毅力堅持精進自己,以至於原本對自己的聲音和表達感到自豪的我,現在在這個行業裏只敢說自己是個小白。早在七八年前,就在喜馬拉雅開始做專輯,只是淺嘗輒止,並沒有堅持下來,當時也沒有捨得購入設備在這一行進行深耕,到底是年輕太過浮躁,當時一起起步的人,很多現在都成了大V,而我還在原地,甚至在行業飛速前進的相對運動中成了不斷退步的那個,然而這個愛好卻一直沒有徹底放下,每當工作生活壓得我喘不過氣的時候,讀一段散文或者臺詞,會感覺酣暢淋漓,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浮躁環境中,“變現”這個詞也會時不時的湧上來撩撥一下本就不夠平靜的心,做什麼事情一旦有了功利心,好像就不那麼純粹,會讓人不自覺的焦慮,自我懷疑,於是起起落落,走走停停,到現在仍然是毫無建樹。

迴歸到這個行業,近年來,有聲行業爆火,領頭的要數喜馬拉雅了,平臺湧現出很多百萬粉的主播,但是去聽一下就會發現,從專業角度稍一審視,就不得不認同那個作家說出的哪句話,大多數主播的聲音配不上我們的文字。吐字歸音,口腔狀態,情感處理,方言問題……都會存在問題,甚至很多離譜的錯別字讓人哭笑不得。目前社會發展都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有聲門檻降低,有個手機就能做,泛娛樂化的年代,人們對好聲音的理解越來越膚淺,大衆正在失去對美好的鑑別能力。想到這,不免爲科班出身的人抱屈。

同樣面臨這樣尷尬局面的,除了有聲,還有文學創作,短視頻創作,短視頻拍攝……打開微信讀書,閱讀量最高的是那些無腦網文,那些專門看小說的APP 下載量遠遠高於綜合類圖書的APP ,打開抖音,很多高贊高播放量的短視頻文案,語句不通,句子結構混亂,邏輯亂七八糟。那些有深度,需要思考的東西被人們束之高閣,人們更願意看那些被嚼碎了的短句子,卻無法沉下心來去理解一個長句子,我們的大腦彷彿都中了病毒,拒絕一切的思考,沒思考辯證的過程,只需要塞給我一個膚淺卻看似有共鳴的結論。人們的思考能力在退化,變得人云亦云,這就是爲什麼新聞事件出來後,輿論很容易一邊倒,鍵盤俠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了鍵盤俠而不自知。

說道短視頻,身邊有一個攝影師朋友鬱郁不得志,平臺倡導的,人人都是生活的分享者,既是分享自己的生活,勢必造成短視頻質量參差不齊,而現在大衆所關注的,是流量而非質量,決定流量的因素裏面,似乎質量是最不重要的一個,沒有人在意鏡頭語言,沒有人關注畫面美感,更遑論視頻結構之類的了。我們的大腦只需要那一瞬的刺激,就像很多抖音運營大V講課講到的一句話,抖音上的人文化水平都不高的。其實我認爲,並不是關注抖音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而是現在平臺的泛娛樂化消磨了人們的思辨能力,愚化了我們的大腦。

當身邊的人都在追求娛樂的時候,難免產生自我懷疑,或者我纔是錯的,不禁又聯想到《娛樂至死》裏提到的那個讓人細思極恐的結論。作者幾十年前預見到的情景,正在發生。其實就像廣播和紙媒的沒落,這些都是時代的選擇,但就像網文在短暫愉悅心智後帶來的巨大空虛一樣,這些熱熱鬧鬧的短視頻,充斥了有聲排行榜前列的作品,不過是一場華麗的泡沫劇,泡沫終將散去,到那時,泡沫下殘缺將無處遁形。

就像即使是電子書和墨水屏發展到如此高度,圖書並沒有像紙幣那樣消失,圖書館,實體書店仍然還有大量的讀者。所以我們能做的,是在這浮躁的洪流中,守好自己的一汪清水,不同流合污,也不自暴自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