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本書,就讀懂了自己的內心

近幾年各種企業都在鼓勵自己的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要發揮“狼性”,突出其創新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和韌勁,以此凝聚成爲一種團隊精神。雖然“狼性”在工作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到了生活中,可能就變得不一樣了。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作品——《荒原狼》,就是一部以“人性”和“狼性”爲討論核心的文學作品,也被稱爲是他創作生涯的里程碑。這本書發表於1927年,時隔近100年,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仍然可以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深深的震撼,以及內心的共鳴,不愧是被托馬斯·曼譽爲德國《尤利西斯》的書。

整本書是以一種非傳統的方式進行的創作,從四個不同的視角:出版者、荒原狼研究手冊、哈利·哈勒的自述和魔術劇院,去講述關於“荒原狼”的故事,多重角度的刻畫,讓我們看到了更加詳細、真實且令人窒息的人物內心、精神世界。

(一)出版者

書籍開篇就是出版者序,在我按照常規的“序”去讀完以後,才發現,原來關於“荒原狼”的故事,已經悄悄開始了,這種設定讓我覺得特別有趣。在出版者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他作爲旁觀者,認識了一個名爲“荒原狼”的人:他們相聚在出版者的姑媽家,“荒原狼”是他姑媽家的租客,從外表來看,他認爲“荒原狼”是一個不善於交際,與周圍格格不入的人。所以,出版者從未想着去接近他。

可意外間,他們在走廊裏碰面,聊了關於讀書的話題,而後他與他又在戲劇院、酒吧偶遇,這讓他有了更多的機會去觀察、瞭解“荒原狼”。

而我將出版者對“荒原狼”的印象概括爲:荒原狼是一個時而溫暖,時而冷漠的怪人。他在跟那個女子舒心暢聊時,會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看着他一個人在走廊裏時,會感受到他的孤獨;在他與鄰居聊關於讀書的愛好時,有些熱切;但他卻在酒吧時,漠視別人……這就是“荒原狼”。


(二)荒原狼研究手冊

“荒原狼”在自述中寫到:他得到了一份關於“荒原狼”描述的手冊,裏面是對一位名叫“哈利”的荒原狼現狀的研究,而其實他就是這個被研究的人。手冊裏記載了哈利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甚至時常在內心,或是說精神世界裏產生矛盾,他覺得自己體內寄居了兩種靈魂

與常規的人所想的“正邪”兩種靈魂不同,哈利認爲自己的兩個靈魂,一個是“覆蓋了薄薄一層教育和人性”的“狼”,另一個是“野性十足、狂傲不羈、不守規則”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常常分不清楚哪個是真實的自己,既無法成爲完整的人,也沒辦法做一隻真正的狼,對此他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於是,他開始獨自一人上路,去努力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辨認清楚哪個是真實的自己。就在他尋找的路上,哈利遇見了鹿、兔子……


(三)哈利·哈勒的自述

哈利·哈勒是整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荒原狼”本尊。他不滿足於現狀,他對自己、對周圍不斷的產生排斥和懷疑,而這一切,都源於他不知道,該如何在“人性”和“狼性”中做出選擇,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如何是好。

因此,他時而是人的溫暖,時而是狼的冷血,時而渴望接近別人,時而又討厭人的各種行爲,但不管如何,他都在試圖理解和改變,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爲一個正常的“人”,或者是一個真正的“狼”,找到一條迴歸本真的路。所以,在這部分的內容中,我們可以更好的,以第一視角去看待“荒原狼”。


(四)全貌——魔術劇院

直到關於“魔術劇場”的這部分時,我纔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才能順利串起了整個故事,才明白在出版者、狂人研究手冊中所說的“荒原狼”,都是哈利·哈勒。而“魔術劇院”所展現的,又不同於哈利·哈勒的自述,這時我們是以一種上帝視角去看整個故事,能夠一瞬間瞭解全局。

因此,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會有一種視角不斷被切換的感覺,而人物之間的關係,事件之間的聯繫,在這個過程中,也都會被一一捋順,雖然可能詞語不同,但我們卻能真切、完整的發現“原來,是這樣啊!”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壓根沒有什麼回頭路。我們既不能回到豺狼,也不能回到孩子的樣子。”而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隻“荒原狼”,都曾有荒誕不羈的時刻,都有孤獨無助、格格不入的時刻,也都曾在他人身上看到愛和希望。

在這些不斷交錯、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會偶爾想要逃離人羣,只成爲理想中的自己;也會在獨自一人時,羨慕那些成羣結隊,希望有人相伴,有人成爲你的依靠……但我們要知道,不管是身體所處的現實世界,還是在內心所存在的精神世界,我們都不是隻有一個單面,而是複雜的多重面,這就是《荒原狼》想要告訴我們的。

無需去刻意區分“狼性”,或是“人性”,但卻需要時刻探尋自己的內心,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接納真實的自己,才能更好的成就自己,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