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不等於智慧,有知識不代表有智慧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就是現在很多事物,都喜歡跟“元”這個字掛鉤,比如近年比較熱門的“元宇宙”、“元氣”……都是這樣。從字面來看,“”這個字的意思接近“根本”、“本質”、“開始”等。作爲暢銷書作家、計算機科學家、硅谷風險投資人的吳軍老師,也蹭了“元”的熱度,出了一本指引年輕人前行的書,叫《元智慧》

從吳軍老師的頭銜上,我們就能看出,他是一位跨界學者,打破了人們對理科和文科的限制,用文字讓科學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比如他的《數學之美》等;以文字作爲經驗傳授,比如《態度》等……同時,他也是一個很愛生活的人。

因此,他爲我們重新定義了“元智慧”,即任何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最基本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同於知識,它可以幫你成爲更加通透的人,可以更清醒的面對世界。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吳軍以自己工作、生活上的各類經驗爲依託,爲現代年輕人提供了一套避坑指南,讓他們少走彎路,加速成長,同時還有一些爲人處世的經驗和個人提升的建議。

比如,我們都知道“快速試錯”是檢驗一件事能否成功,及時止損的方法。而在書中,作者吳軍提出:不要盲目試錯,要學會科學試錯,並總結了“思維五步法”:

(1)試錯的時機,通常是你遇到困難或者是要探索未知世界的時候;

(2)要確定困難所在,或者問題所指;

(3)設想解決的辦法,尤其是要列出多種方案

(4)理性的推演一遍,不同方案的效果

(5)進一步觀察實踐與之前的推演相對照。肯定或者否定事先的假設,得出可信或不可信的結論。

此外,作者還提醒我們不要試圖做到面面俱到,有時候“整體進步,始於單點突破”,所以,我們應該學着抓住核心的原則,通過不斷的迭代,最終實現完美主義,走向成功。

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書中所寫的這些,往往是學校不會教、需要用時間去驗證的,以此爲基礎,學會更清楚的看人,更透徹的處事,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這些東西中“感悟”出自己人生前行的方向,因爲這就是“知識”和“智慧”的最大不同之處。

知識靠“學”,我們要努力學,從深度、廣度,多維度去接觸,去挖掘提升;而智慧則是靠“悟”,是沒辦法直接教給我們的,這就是爲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卻還是沒辦法過好自己的一生。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在於我們懂的少,也不在於我們自己笨,主要是因爲我們沒有體會、感悟到屬於自己的東西。這就像我們坐在車上,知道坐車比走路快,但如果我們不會開車,即使有一天,別人給了我們一輛車,我們還是啓動不了,還是隻能走路。

所以,《元智慧》就是一輛已經開動的車,而我們是坐在副駕駛上的人,至於在一趟旅程中,我們是欣賞到了沿途的風景,有所收穫,還是學會了開車技巧,有所感悟……最終的結果,都在於我們自己

其實,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因爲簡介裏明確的閱讀者——給準備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事實上證明,書中所說的“年輕人”應該加個引號。因爲實際的年齡,並不代表什麼,不能代表你有了足夠的經驗、足夠的視野,甚至於可能在很多領域上,即使你已經6、70歲,你仍然算是一個“年輕人”,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元智慧”的能力。

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是“年輕人”,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如果你已經進入社會,依舊像剛畢業時那樣迷茫、看不到方向;如果你在生活、工作中,總是充滿不如意;如果……應該不需要這麼多如果,因爲每當我們翻開一本書時,都會成爲一個站在前人智慧上的後來人,即使不能一飛沖天,也能緩步前行。

那麼,你準備好增加“元智慧”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