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書,比會讀書方法更重要!

關於成功、成長,我們可選的路有很多,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不同的規劃,但“閱讀”這條路,無疑是最簡單,又最容易被人忽視的路。其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就是很多人走上了這條路,可是又很快放棄了。

正因如此,讀書這條路並不擁擠,仍然有很多人藉助讀書,成就了自己和別人。在我眼中,羅振宇就是這樣一個人,是一個用讀書影響他人的榜樣。據說他以讀書多、快、雜被朋友們稱讚,所以,當拿到他新出版的這本《閱讀的方法》,我很期待的,畢竟“近距離”瞭解大佬是怎麼讀書的機會,並不多。

書裏所講的“閱讀方法”,與傳統的教我們怎麼讀書不一樣,這本書更偏重於讓我們對讀書這件事產生興趣。如果以“術”和“道”來進行區分,那麼像經典的閱讀方法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屬於“術”,而羅振宇的這本《閱讀的方法》則屬於“道”。

全書一共分爲四個部分:強勁的大腦、遙遠的地方、奇妙的創新和極致的體驗,每個部分有6個關鍵詞展開討論,關於不同書給閱讀者,帶來的不同好處和體驗。同時,還營造了前三部分(理性)與第四部分(感性)的雙重效果,告訴我們:在進行閱讀、獲取知識時,不要忘記享受閱讀過程,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一、關於閱讀的兩條路

不管是在學校時的應試教育,還是自娛自樂的休閒讀物,其實我們從未離開閱讀,但爲什麼“閱讀”在我們身上沒發揮作用呢?

在書中,關於閱讀的方法,羅振宇認爲我們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條路,是對書負責,學會高效地把書中的知識吸收徹底;另外一條路,是對自己負責,學會以閱讀爲踏板,不斷的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

相比較而言,前一條路帶來的改變會更明顯,技能類的效果立竿見影。就像我們不會騎車,學會了就可以騎車了。

可第二條路呢,主要是講閱讀帶來的影響,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並不都像“技能類的”是顯性的,還有很多是隱性看不見的,甚至是我們無法察覺的。比如,我們與人的交往、溝通,不是我們會察言觀色就夠了,其中還隱藏了很多複雜的人性、情感在裏面。

在長期的堅持閱讀過程中,我們會變得邏輯縝密、思維嚴謹、條理清晰,而這並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甚至有時候,也是沒辦法直接察覺到的,只有在生活、職場中,慢慢發酵、起作用。也許,你身邊的人會跟你說“我發現你最近變了!”

所以,作者羅振宇想要告訴我們的“閱讀方法”,是不必所有書都讀完,也不必所有書都讀,更不必勉強自己讀書,而是像教朋友一樣去“擇書而讀”,其中最關鍵的原則,就是自己開心,自己喜歡,是爲自己而讀


二、與書的偶遇

很多時候,我們爲了養成讀書習慣,會強制自己讀一些書,或者去學習一些閱讀技巧。可實際上,讀書這件事更多的是偶然性。就好比,有人喜歡讀推理小說,有人喜歡讀言情故事,還有人喜歡枯燥乏味的理論教科書……所謂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是別人喜歡的,你就一定喜歡。因此,完全不必強迫自己。

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爲徑。”相比把“讀書/閱讀”這件事比作“登山”,在《閱讀的方法》中,作者羅振宇更希望把“讀書/閱讀”這件事比作爲“結網”

不是像登山那樣,一定要從低向高攀爬,也不必找尋什麼捷徑,更不需要什麼登山工具(閱讀方法)。我們可以從書的任何一頁翻開,可以以任何一種形式、在任何地方去讀一本書,也可以像麥克盧漢那樣只讀書的一面……關鍵是記住:不管從什麼時候開始讀,不管你讀的什麼,閱讀的關鍵不是爲了讀書,而是爲了自己,爲了在閱讀這條路上可以走更遠,收穫更多的喜悅


三、只需爲了自己

世界很大,書很多,沒有人能讀完所有書。因此,當我們翻開一本書,它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快樂、悲傷或是一點點的觸動,都足以證明這本書我們沒有白讀,我們沒有辜負時間,沒有辜負這本書,更沒有辜負自己。

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會經常犯一些錯誤。比如,當一本書讀不下去時,還要逼着自己讀完,結果不僅什麼也沒記住,相反,心底還對這本書生了厭惡感,這就是真正的白讀了;又或者,會因爲自己讀的慢,不去閱讀,而是去學一些所謂的讀書方法,這就本末倒置了。

書中有一句很犀利的話,我非常喜歡:“富人看不起窮人,窮人能知道。有知識的人看不起無知的人,無知者壓根兒就不知道。”所以,《閱讀的方法》這本書告訴我們兩件事:

(一)一定要讀書,因爲書籍能給我們無限的財富,可以受用一生;

(二)不要強迫自己學習,或者一定要使用任何閱讀方法,儘管去讀,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只爲了自己而讀

我們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讀書的感覺,應該像是與愛人相遇時的怦然心動。一見傾心,再見癡心,然後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