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感

“清明時節雨紛紛”,記不清這是第幾個年頭沒有回家掃墓祭祖的清明節了。

大概是上大學以後吧,就再也沒趕在這三天的節假日回過家。這段時間沒有打電話回去問問家裏是否一切安好,爸爸媽媽外出務工,爺爺奶奶老兩口一年四季都守在家鄉,每天的生活無非就是逛逛菜園子,趕趕集市,傍晚準點收聽天氣預報。平時也少有人來家串門,有時只有左鄰右舍的老太太來嘮嘮嗑。難以想象這樣的生活他們是怎樣堅持一天又一天。有個伴還好,要是僅有一個老人在家,那會有多無聊。沒人陪着說說話,又不會玩手機,腿腳不靈活又不能走街串巷,還怕擔心有個啥意外,前不着村,後不着店。

對於普通人家而言,多數老人都留守在農村,條件好一點的會接到城市與子女一起生活。但習慣了農村生活的老人又不習慣城市的車水馬龍,在城市裏沒有在農村自在,不會說普通話,很難與別人交流,家裏年輕人平時又都忙於上班,老人想出門溜達又怕找不到回家的路,於是,最後晚年的歸宿都是落葉歸根。

我爺爺就是寧願待在農村也不喜歡待在城市,年初叔叔一家說要帶爺爺奶奶去城裏住一段時間,奶奶想去看看城市的繁華,但是爺爺放心不下家裏的農活和衛生診所。最終奶奶也拗不過他陪他留在家。年過八十的他每天壓根閒不下來,他的醫藥箱跟着他走了幾十年,在周邊一帶上門走訪給人家看病,爺爺的身體至今都很健康,腿腳不亞於年輕人,醫術也是遠近聞名。

還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跟着爺爺上山掃墓祭祖,那時候只是單純覺得好玩,遇到一顆長滿茶包的樹,就摘下來喫。在滿山荊棘叢中穿梭來穿梭去,有時候還會在山裏迷路……

如今,家裏的兄弟姐妹都外出學習或工作了。爺爺仍然堅持清明上山給先輩們掃墓。想起了尋夢環遊記裏有句經典臺詞“真正的死亡是這個世界上再也沒人記得你”。也許到了孫輩兒這一代人,沒有幾人會記得老祖宗的墓碑在哪,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加上年輕人大多數外出工作,離家路程遙遠,來回的時間不划算。好不容易趕上個“小長假”,大多數都規劃着出門踏青。又趕上這幾年國內疫情此起彼伏,多地倡導線上祭祖,清明節回家祭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長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也不知道何時是個頭……正如網絡上所說“青春才幾年,疫情就佔了三年”。因爲疫情,有人好幾年沒有回過家,因爲疫情,好多人工作難求,因爲疫情,越來越多的儀式線上化。

傳統的文化與現代的形式越來越交相錯映,我倒不是很希望傳統文化被現代的形式稀釋化,就如近些年的春節嚴禁燃放煙花,連農村都逐漸沒有了年味兒,彷彿很多傳統文化的氣氛都留在了“那個時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