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麼勸說都不願意學習的小孩,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前幾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

“無論怎麼勸說都不願意學習的小孩,應該怎樣正確引導?”

作爲一個育兒博主,我近期看了非常多兒童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也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孩子媽媽的諮詢,便來分享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觀點。

“當人的感情猛然朝某個方向流動時,如果想要阻止它,有時反而可能會助長這種感情的爆發;置之不理的話,有時也會陷入無法挽回的境地。最好的辦法就是順着對方感情的流向,尋找合適的逆轉機會。”

用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這段話來解答這個問題,最爲合適。

簡單來說,就是先順着孩子的想法來聊天,而非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要求孩子繼續堅持。

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聊一聊,如果不學習,在家裏可以做什麼,出去可以做什麼,問問孩子對於自己的未來是否有着明確的規劃和安排。當問題一步一步被拆解,場景一個一個被具化後,孩子們會發現,年幼的自己在很多方面無法自立,繼續學習纔是當下最好的出路……

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瞭解孩子不願意繼續學習的原因。

通常原因有以下幾點:

學習太喫力,跟不上班級的整體學習進度;

父母給予過高期望和過大壓力,導致孩子心理崩潰,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

受到校園欺凌,不敢對父母坦誠,只是提出不想上學;

……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當我們摸清孩子不願學習的真正理由,再有針對性地對症下藥,就能快速解決難題了。

1、學習太喫力,跟不上全班的學習進度

儘管學習很用功,很努力,但始終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成績總是全班倒數,當孩子反覆經歷挫折之後,非常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認爲自己不是學習這塊料;認爲自己很沒用,總是讓父母失望;進而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比如打遊戲,去虛擬世界裏尋找存在感和價值感。

針對這樣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幫助他重新激發學習興趣,重塑自信。

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請班級裏成績優秀的同學幫扶;可以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以遊戲化的方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孩子不樂意學數學,就買一些數獨玩具、大富翁桌遊、推理童書、骰子、撲克牌等,讓孩子在玩中學;可以在家開展親子競賽,比如孩子寫字不理想,爸爸媽媽陪孩子一起練,孩子不喜歡讀書,爸爸媽媽陪孩子每週共讀一本書,形成濃郁的家庭學習氛圍;可以多請教孩子的任課老師,在家校合作的基礎上,幫助孩子逐步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制定家庭獎勵機制,當孩子每次在學習上比原來進步一點(不單純指成績,包括但不限於老師的口頭表揚等),就給予一定的精神鼓勵和物質支持,讓孩子能夠看到自己的具體進步。

以我們家的獎勵機制爲例。每天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予一定的獎勵幣,等獎勵幣積攢到一定量時,可以兌換一次抽獎機會(提前自制抽獎的刮刮卡),或者實現孩子的一個小願望——一家人外出喫飯、買孩子喜歡的小玩具等。

2、父母期望過高,導致孩子心理崩潰,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

“在孩子成爲大人的過程中,有的人際關係會促進或妨礙孩子的成長;並且原本是促進成長的人際關係,從某一點開始會阻礙成長。”

我們常常說“壓力就是動力”,學習上要給孩子施加點壓力,孩子纔會有動力繼續往前衝。適當施壓的確是好事。但也有一些父母喜歡將自己未完的夢想付諸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時刻保持着上進、努力、認真的狀態,直到有一天能夠“出類拔萃”。

孩子成績好,父母會說,“孩子,你還可以考得更好”;孩子考不好,父母會質問,“你爲什麼這麼不認真?”

不管孩子如何表現,爸爸媽媽永遠都不滿意。長此以往,孩子不堪負重,最終對學習產生厭惡、逃避的心理。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孩子不願意學習理解爲對父母的抗議,父母因此就自己對孩子的態度進行反省是最要緊的。

說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了前陣子一個媽媽的求助:“上三年級的女兒突然變得非常叛逆,開始跟我頂嘴,在家裏也不愛學習,怎麼辦?”

因爲不瞭解對方家裏的具體情況,我讓這位媽媽展開講講——“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你的孩子不愛學習?”

“她一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叫她學習、看書、寫作業什麼的,都不聽。叫她看我買的《好詞好句好段》,也不看,整天看那些沒用沒營養的書……”

“什麼叫沒營養的書?”我很好奇,什麼書孩子愛看,媽媽卻覺得沒價值的。

“就一些對學習沒有幫助的書,看了不能提高閱讀理解,對寫作文也沒啥用,叫什麼《××尋寶記》。”

“那她每天幾點放學,回家要寫的作業多嗎?”

“晚上9點多回家,作業都是在學校裏寫完了纔回來的。她在家裏不樂意寫作業,我也輔導不了,所以平時都是在外面(託班)寫完作業纔回家的。”

“週末呢?”

“週末也很忙,上各種輔導班,奧數、作文、文言文……反正都排得滿滿的。”

聽到這裏,我終於明白了小女孩回家後不愛學習的原因。她的生活已經被學業填得太滿了,超過12小時呆在學校、託班、培訓班裏,就算週末也不得休息,每天都在超負荷運轉。回家之後,放飛下自我,卻成了媽媽眼裏的“不愛學習”。

至於課外閱讀,她並非像她媽媽說的一點都不愛讀書。只是她愛讀的,媽媽不想讓她讀;她不想讀的,媽媽天天催着她讀。

我當時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排得太滿,儘可能留出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週末空出一天作爲家庭出遊日,增加孩子與父母互動交流的機會;如果可以,放棄參加學校的課後晚託和校外託班,讓孩子每天早點回家寫作業,不懂的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買書不要太過功利化,買一些適合孩子且孩子喜歡的童書,而非一股腦兒只買經典名著;使用自律板、可視化時鐘等時間管理神器,幫助孩子學會規劃和安排時間。

請把孩子當成孩子,而不是學習機器。

3、受到校園欺凌,不敢對父母坦誠,只是提出不想上學

有些小孩性格內向,在學校受了欺負,回家也不敢跟父母說,只是呈現出抗拒上學的狀態。

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平時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多詢問孩子在學校裏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當孩子身上出現不明傷口,放學回家情緒低落又或者突然說不想上學了,一定要查明原因。

必要情況下,可以跟孩子的班主任聊一聊,請老師多關注下孩子在學校裏的行爲表現是否有異常。

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千千萬,因篇幅有限,我在這裏只舉了三個比較常見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除了上述幫助外,我們還可以買一些勵志的童書來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阿瑪爾的希望》就特別適合厭學的孩子閱讀。12歲的巴基斯坦女孩阿瑪爾從小喜歡閱讀和上學,一直夢想着成爲一名老師。可是有一天,她不小心得罪了村裏的惡霸,遭到了懲罰——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去惡霸的莊園當一名小女僕。

當女僕的過程中,她第一次知道,生活本就不公,而她能做的唯有適應和堅持;遭遇欺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好好觀察,注意學習,別人怎麼對待你完全由你自己決定”;當陷入困境時,用讀書解乏解悶,激勵自己始終積極向上,默默等待機會的到來。

讀書不僅僅是爲了學知識,在某些時刻,讀書能幫你趕走沮喪的情緒,撫慰受傷的心靈,讓你原本灰暗無趣的日子變得光彩奪目!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一個小孩想要真正成長,必須自己找到並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依靠別人簡單指點就能夠達成的。當他走在艱苦的道路上時,我們大人能做的就只有守護。守護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和孩子保持距離,觀察他們,最後學會自然陪伴。

參考資料:

1、《孩子的宇宙》,[日]河合隼雄/著,王俊/譯。

2、《長大成人的難處》,[日]河合隼雄/著,梁曉蘭/譯。

3、《孩子的心事》,[日]河合隼雄/著,穆旭明/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