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家二奶奶

    中國有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親戚再多,也不可能天天走動,特別是過去農村的道路比較差,串門走親戚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禮品,所以親戚之間的走動比較少,除非婚喪嫁娶之類的大事,那是非參與不可的,在其他時間半年不見面也是常有的事。而鄰里就不同了,出門就能碰到,隔着院牆就能吆喝吆喝,特別是娘們兒,聊得熱皮了,各搬一把凳子,隔着院牆露出個頭來,臉對着臉就可以聊半天。所以,在廣大農村,遠親不如近鄰,人民羣衆有着切身的感受,這一點門對門都不認識的城裏人是比不了的。

      話說在我度過童年少年的老家,就有着一位富有特色和個性的鄰居——鄰家二奶奶。因是近鄰,幾乎天天見面,瞭解的情況自然就多。

      二奶奶是村裏的能人。打記事起,就感覺二奶奶不簡單,她的家裏天天有人進進出出,大多是村裏有頭有臉的人物。後來慢慢長大了,才知道二奶奶是村裏的婦女主任,不但村裏的幹部找她談事,哪家家庭主婦受了委屈,甚至被家暴了,就會找她傾訴,如果二奶奶經過判斷,認爲這家男的的確沒有理,會帶着這個婦女找到她家,狠狠的把這家男的批一頓,並保證以後好好對老婆,如果是婆婆的錯,則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直到這家婆婆心服口服,方纔作罷。說來也怪,不管男的脾氣多差多暴躁,對二奶奶則一點脾氣沒有,乖乖的聽話。二奶奶太厲害了,在我小時候的心目中,二奶奶真是個厲害人物。

    二奶奶做婦女主任,自然是能說會道,經常爲鄉親們排憂解難,不辭辛勞,任勞任怨,也深受鄰里的尊重,而且村裏的婦女也把她視爲知心人,有事沒事的願意去她家嘮嘮嗑,二奶奶家裏有事,大家夥兒更是搶着去幫忙。如果誰家有好事也會想着她,誰家娶媳婦兒了,或是生孩子添人口了,準去邀請她坐席。在七八十年代那個物資短缺的時代,這不但是一種榮耀,而且滿足口腹之慾。

    有這麼個好鄰居,我們家也是感覺臉上有光。

      可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二奶奶個子高大,顏值也高,鄰里都說二爺爺配不上她。二爺爺個子不高,而且耳朵從小就背,是那種和他說話需要在他身邊大聲吆喝的那種,弄得和他說話就像吵架一樣,很多時候和他交流,得有手勢輔助纔行,所以這是二奶奶最煩惱的事。和鄰里娘們兒一起聊天的時候,有人忍不住問起這事,二奶奶臉色就立馬暗淡了下來:“唉,那時候我也是死不願意啊,這不是爹媽硬壓着嫁過來的啊,恁看看現在,還是年輕人幸福,相中了才結婚,俺那時候不行啊”,二奶奶結婚那個時候,應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封建遺毒還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比較盛行,有閨女的家庭往往貪圖男方家裏有地,家境殷實,爲了以後日子好過,說不定閨女嫁過去將來親家還能幫襯幫襯,閨女想不同意都難。“人家兩口子都說個悄悄話啥的,你看看我和你二叔咋說”,二奶奶說起來心酸,“不覺得兒女都大了,不說這個了”,說完二奶奶又哈哈大笑了,都說多虧了二奶奶心態好,不然這日子怎麼過呢?

      二爺爺除了耳朵不好,其他方面沒的說,脾氣極好,被二奶奶大聲呵斥、罵着,也不還嘴,就知道幹活 。身體特別棒,幹農活是一把好手,二奶奶年紀不大就已經不用上地幹活了,都是二爺爺一個人忙活,按說兒女大了可以幫忙了,二爺爺也不用,全部趕出去打工掙錢。而且,二爺爺很疼二奶奶,這是二奶奶最欣慰的地方。在兒女都結婚離家後,唯一的兒子,娶的媳婦和二奶奶合不來,一年到頭,很少上婆婆家的門,好在有二爺爺當寶貝一樣疼着,二奶奶的晚年生活很幸福。按說二奶奶當過婦女主任,善於調解家庭矛盾,自己家裏的事怎麼就處理不好了呢?只能說當局者迷吧,或者說時代不同了,二奶奶的那一套年輕人不認同了。

      其實二奶奶老兩口晚年沒閒着,大概五十多歲的時候,兩人又學了個手藝:炸油條。我們村緊靠省道,有個集市,每逢趕集日,老兩口就收拾傢伙什去集上顯眼的位置擺攤,靠着過硬的質量和很好的人緣,二奶奶的生意很紅火,不逢集的時候,家裏也經常有人登門買油條,這時候我已經在外地上班了,回家的時候過去看望她,她趕忙熱情的拿出油條讓我喫,做爲看着我長大的長輩,二奶奶眼裏滿是慈愛。

      歲月催人老。前年回家,聽母親說:你二奶奶去世了,是在夜裏睡着睡着走的,有福啊。是啊,對於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這種離世的方式,是最有福的,沒有痛苦,沒有煩惱,這也許是上天對二奶奶的眷顧吧,多行善事,必有後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