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观山

身处喧嚣的人,总是在无所事事中佯装忙碌,直到再也伪装不出充实,一股陡然的落寞感涌上心头,往往此时才会良心隐隐作疼,悄悄回过头去望望早已深陷孤独的另一个人……

夜已深沉,乡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与都市的华灯璀璨判若两个世界。

外婆已经睡了吧,刚和一群好哥们儿胡吃海塞,海阔天空畅聊痛饮一番后,躁动炽热的心猛然间冷却了,突然想起了在记忆边缘徘徊的外婆,也不顾上两个世界的早与晚,拨通了电话。

“喂,哪个?”

电话响了一阵又一阵,永远都要两次才能打通的电话终究还是如约的通了,“是我,外婆……”

前一秒还是困倦的声音突然饱满了,一阵约定俗成似的嘘寒问暖,我突然问道:“外婆,之前给你买的米吃完了吗?”外婆顿了顿,咽了咽口水,略带尴尬的羞涩答道:“要……要快吃完了!”

“吃完了我过两天回老家给你买过来。”

外婆开心地笑了,“要得!”简短的两个字在绵软的夜色里显得格外铿锵有力,像一束流星划破夜空的绚烂,自带斑驳的骄傲。“我又给你凑了许多的鸡蛋,你下次回来顺带捎走!”是的,永远都是这样,拥有外婆的孩子,你穷尽毕生之力也无法阻止她那颗只想为你奉献的爱心。因为你永远无法做到像她那样,在寒冷孤寂的夜里,在情感记忆的角落里,总是翘首以盼你的声音,你的只言片语,你的微微关怀。

外婆永远不会怀疑,你对她的爱有多少是为实现自我的灵魂救赎,是为填补自己在异乡漂泊的感情缺失。你不得不承认,诗人和作家有着世界上最完美的虚伪,他们一边决绝逃离一边潸然回忆,他们一边冷酷无情一边标榜热爱。他们就不敢承认他们对繁华的贪恋永远大过对故乡的守望,很遗憾,现实“故乡”在绝大部分人心里,从来都只是记忆里举足轻重的东西!

是啊,我爱我的外婆,但我仿佛更爱城市的风景,爱华灯的璀璨,爱独处的宜人,爱青春的鲜活,爱自由的狂放……我内心深处深知真正的爱是“靠拢”和“追求”,而不是可有可无,无病呻吟。

我们自私得从来都是以自己的情绪为主导,或爱或恨,久而久之忘记了如何去发自肺腑的去做一些单纯和感恩的事情,我们一天天在迷惘中被吞噬,被湮没。

“极端”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导。这个精致利己的世界,已经让我们失掉太多纯粹。仿佛所有的教导都在高高在上,一副上帝濒临的威严让我们选择释怀与原谅,我想反问,假如十年前让你痛彻心扉的事情,现在保存你十年后的意识重新回到十年前,你是否真的能够凛然大义的选择理解和接受?

就像《射雕英雄传》里刘瑛姑说的那句话:一犯错就去出家,难怪这世间和尚、道士何其多也!虽然刘瑛姑本人也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有更大责任的错误,令人唏嘘!

人与人的感情,往往被需要的人显得坚强,需要的那个人显得脆弱。而彼时彼刻需要的人总会在情感脆弱、意志微薄的时候,大脑里对某人某事做出最狭隘、逼仄、极端、阴暗的判断,再加上耳边、枕边均可能会有不良、不贤之人推波助澜……其实我一直相信,毁掉一个人,毁坏一份情,甚至损害一个大家庭繁荣气象,走向没落衰败的伊始一定是:牝鸡司晨的家务;缺乏约束的感情;投鼠忌器的顾虑;外强中干的决心。

当所有人都在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最亲密的人的言行,为的就是以最积极饱满的热情对待身边的其他人,而恰好就其中一个人置若罔闻,不屑一顾,有意也好无意也罢,我们只好灰溜溜的从这样高傲的认知世界里离开,但凡有尊严的人都不会停留半刻在自我优越感很强烈的人的逼仄空间里,让人感情窒息。

能够学会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总是无比宏大的,能够在重新审视自己后及时做出调整,勇敢进行纠正的人是完美的。就像一株开在雪山之巅的天山雪莲,立根深稳,何惧暴雪风寒。

倘若智者看人:

必不轻闻一言而生好恶;

必不轻见一事而判优劣;

必不轻信一人而弃爱众;

必不轻注一掷而绝旧情。

雾里观山,观山是山,观山不是山,观山还是山。

山何曾变?景何曾变?变的是你观山看景的视角和位置,远近高低罢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