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的別廟靜安宮、崇聖宮到底是什麼地方?

唐朝皇帝的別廟本沒有什麼可值得說道的地方,因爲裏面關着的都是先帝后宮中不曾生育過的妃嬪。然而近年有人利用幾方墓誌,硬生生造出了“別廟是尊養二品及以上無子妃嬪的地方”這種荒唐結論。那麼歷史上唐朝皇帝的別廟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我們不妨看看史書是怎麼記載的。

《冊府元龜》:

簡州刺史薛元超及姑河東夫人,坐與儀父通,元超長流巂州,薛氏削邑號,幽於靜安宮

薛婕妤,本爲唐高祖李淵的後宮,因爲在文學上頗有造詣,被唐太宗任命前去教導小兒子李治。李治即位後,薛婕妤被封爲河東郡夫人,直到麟德元年因參與上官儀廢后一事,郡夫人的封號被削去,並被送回唐高祖的別廟靜安宮中幽禁起來。

薛婕妤的生平經歷,首先徹底打破了“只有二品及以上的後宮才能進別廟”這個謬論,因爲婕妤只有三品,卻同樣進了唐高祖的別廟。

其次,“別廟是給無子妃嬪尊養的地方”這個謬論同樣不攻自破。“幽於靜安宮”五個字再明白不過地點出了別廟絕對不是給人享福的,送進別廟更等同於一種嚴懲

事實上別廟裏的妃嬪到底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看看唐太宗的別廟崇聖宮就知道了。

《華嚴經傳記》:

每於崇聖宮、鶴林寺、德業寺、百福殿等。而行受戒法。京城及諸州僧尼。從受歸戒者。一千餘人。

根據史籍記載,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一部分無子妃嬪被送去別廟崇聖宮落髮爲尼,高僧釋靈辨負責爲這些新出家的妃嬪受戒。可見別廟裏等待這些無子妃嬪的,並不是什麼養尊處優的生活,而是剃去滿頭青絲、爲先帝往生祈福的佛門清修。而這種嚴守清規戒律的日子顯然沒有任何盼頭可言,只有死亡才能終結這種煎熬。

所以唐朝皇帝的別廟既不是隻安置二品及以上的妃嬪,也不是這羣無兒無女、正值盛年的妃嬪“尊養”的地方,而是一座冰冷的“活死人墓”。

這羣被迫剃度出家、陪葬掉後半生的妃嬪們,運氣好的話,死得早,還能在墓誌上留個姓氏記下來;運氣不好,死得遲,連姓氏都被人忘了。比如唐太宗別廟崇聖宮裏的昭儀某氏,說起來還是後宮正二品九嬪之首,結果就因爲活到了八十一歲的高齡,死後只有一個“不知何許人也”,連姓什麼都沒人肯打聽一下,就這麼草草下葬。

同時結合史書記載以及考古發現,這些無子妃嬪無論品級高低,身後事統一由當地的守陵人負責,“墓葬卑狹簡陋,墓誌製作粗糙,殉葬品簡單”,與現代人自以爲的“高貴”“尊養”的別廟生活根本大相徑庭

可見“別廟”二字用得再高級,也掩蓋不了實爲先帝“殉葬”的殘酷本質

什麼靜安宮、崇聖宮,說白了不過是一座座張着喫人大口的活死人墓,無情吞噬着青春少艾的妃嬪們,活活將她們的大好年華熬至油盡燈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