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親王10歲以前配備的王府官屬

唐制,皇子封親王后開府置幕僚,而親王府官屬,嚴格來說可以分爲三種不同的類別。

《舊唐書·職官志》:

親王府:

傅一人, 從三品。漢官有王傅、太傅,魏、晉後唯置師,國家因之,開元改爲傅。

諮議參軍一人, 正五品上。

友一人, 從五品下。文學二人, 從六品上。

東閣、西閣祭酒各一人。 從七品上。

傅掌傅相贊導,而匡其過失。諮議訏謀左右。友陪侍規諷。文學讎校典籍,侍從文章。祭酒接對賓客。

長史一人, 從四品上。

司馬一人, 從四品下。

掾一人, 正六品上。

屬一人, 正六品上。

主簿一人, 從六品上。

史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 從六品上。

錄事參軍事一人, 從六品上。

錄事一人,從九品上。功倉戶兵騎法士等七曹參軍事各一人,正七品上。

參軍事二人,正八品下。

行參軍四人,從八品。

典籤二人。從八品下。

長史、司馬統領府僚,紀綱職務。掾統判七曹參軍事。主簿掌覆省王教。記室掌表啓書疏。錄事參軍事勾稽省署鈔目。錄事掌受事發辰。七曹參軍各督本曹事,出使檢校。典籤宣傳教命。

親王親事府:

典軍二人, 正五品上。

副典軍二人, 從五品上。

執仗親事十六人,執乘親事十六人,親事三百三十三人,校尉、旅帥、隊正、隊副。 準部內人數多少置。

親王帳內府典軍二人,副典軍二人, 品秩如親事府。

帳內六百六十七人,校尉、旅帥、隊正、隊副。 看人數置。

典軍、副典軍之職,掌率校尉已下守衛陪從之事。

親王國:

令一人, 從七品下。

大農二人, 從八品下。

尉二人, 正九品下。

丞一人, 從九品下。

錄事一人,典衛八人,舍人四人,學官長一人,食官長一人,丞一人,廄牧長二人,丞二人,典府長二人,丞二人。國令、大農掌通判國事。國尉、國丞掌判國司,勾稽監印事。典衛守居宅。舍人引納。學官教授內人。


終親王一生,只要不是年少夭折的,府中會有很多任官員,所以要將親王一生所有過的官員全部羅列出來,肯定不現實。因此,這裏只錄入唐朝親王10歲以前配備的王府官員


唐高祖李淵第六子荊王李元景:

生於武德二年之前,武德三年受封趙王,貞觀十年改封荊王。

《歷代名畫記》:

殷聞禮,字大端,書畫妙過於父。武德初,爲中書舍人、趙王友兼侍讀,弘文館學士。

李元景具體生年不詳,不過從其母莫麗芳墓誌記載來看,莫麗芳很有可能死於難產或產後疾病,所以李元景應當生於武德元年,封王不久後就有殷聞禮擔任其趙王友及侍讀。


唐高祖李淵第八子酆王李元亨:

生於武德二年,武德三年受封酆王。

《大唐故禮部尚書張府君之碑》:

(武德)九年,又轉行酆王府文學。

李元亨7歲時,張君出任酆王府文學一職。


唐高祖李淵第十四子霍王李元軌:

武德六年初封蜀王,武德八年徙封吳王,貞觀七年拜壽州刺史,貞觀十年改封霍王。

《唐會要》:

貞觀元年三月。蜀王府法曹參軍裴宏獻。駁律令不便於時者四十事。宏獻於是與房元齡建議。

貞觀元年,6歲左右的李元軌有了蜀王府幕僚。


唐高祖李淵第十六子道王李元慶:

武德六年封漢王,八年改封陳王,貞觀十年改封道王。

《大周故泗州司馬趙府君(敏)墓誌並序》:

貞觀元年,國學生。……四年,道王府兵曹。

由於唐高祖的第十五子虢王李鳳生於武德五年,所以李元慶最早也只能生於武德五年,李元慶最多9歲時,趙敏出任他的王府兵曹。


唐太宗李世民長子恆山王李承乾:

生於武德二年,武德三年封恆山郡王。武德七年徙封中山郡王。武德九年爲皇太子。

《東宮門大夫長孫府君(家慶)墓誌》:

以武德五年,奉教直中山府侍讀文館。對揚談說,未嘗不吐微言以索幽隱,精義入神,光登重席。

《□唐故刑部尚書長孫府君(祥)墓誌銘並序》:

起家中山王功曹,尋除方框舍直長,兵部員外郎,又改吏部員外郎。

李承乾3歲時,長孫家慶出任恆山王府侍讀。5歲時,長孫祥出任其中山王府功曹。


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濮王李泰:

生於武德三年,其年封宜都王。次年進封衛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授揚州大都督。十年徙封魏王。二十一年進封濮王。

《大唐故柱國燕國公於君碑》:

貞觀元年。拜衛王府長史。高視首席。匡替□藩。無勞露居之請。自諧匡正之寄。

李泰8歲時,于志寧出任他的衛王府長史。


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庶人李佑:

武德八年封宜陽郡王。武德九年改封楚王。貞觀二年徙封燕王。貞觀十年改封齊王。

《大唐故亭山縣令蕭府君(汾)墓誌銘並序》:

貞觀二年,授燕王府田曹參軍事。

《大唐幷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上騎都尉長平縣開國男楊君墓誌銘並序》:

以經明薦舉,射策高第,授燕王府典籤。主王徙封於齊,官隨府改,仍兼齊州都督府行參軍。

李佑5歲左右時,蕭汾擔任燕王府田曹參軍事,楊守澹擔任燕王府典籤。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唐高宗李治:

生於貞觀二年,貞觀五年封晉王。

《舊唐書·儒學傳》:

許叔牙,潤州句容人。少精於《毛詩》、《禮記》,尤善諷詠。貞觀初,累授晉王文學兼侍讀,尋遷太常博士。

李治3歲封王后,就有了許叔牙出任他的晉王府文學。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全唐文》

【蓋】

唐故李思摩妻統毗伽可賀敦延陀墓誌

【志文】

大唐故右武衛大將軍贈兵部尚書李思摩妻統毗伽可賀敦延ヌ墓誌並序夫人姓延ヌ……貞觀廿一年八月十一日遘疾薨於夏州濡鹿輝之所,奉詔合葬於思摩之塋。承議郎、守曹王府掾普文直監護葬事

李明出生於貞觀十八年前後,貞觀二十一年封曹王,同年普文直出任曹王府掾,李明時年3歲左右。


唐高宗李治長子陳王李忠:

生於貞觀十七年。貞觀二十年封爲陳王。永徽三年立爲皇太子。

《舊唐書》:

趙弘智……永徽初,累轉陳王師。

《大唐雍州美原縣令李府君(允)墓誌銘並序》:

君諱允,字諧道,趙郡高邑人也。……年弱冠,以資補陳王執仗親事。王升儲貳,授太子左千牛備身。

《大唐□左驍衛萬歲府折衝都上柱國韓府□□□銘並序》:

公諱昭……公釋褐東宮千牛、上臺千牛、左衛翊□府校尉、右勳府校尉、陳王府典軍。

《大唐故朝議大夫太子家令賀蘭府君墓誌並序》:

公諱尚同……解褐陳王府騎曹參軍事,尋遷太子門大夫。

《大唐故豐州永豐縣令京兆韋府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孝忠……櫂授陳王府典籤。

李忠5歲時,李允出任陳王府執仗親事一職。6歲左右,趙弘智成爲陳王師。9歲之前,韓昭、賀蘭尚同、韋孝忠,均出任陳王府幕僚。


唐高宗第二子原王李孝:

最早貞觀十七年年底出生,永徽元年封許王。 

《唐故上柱國遊騎將軍密越許三王府典軍席府君墓誌銘並序》:

席玄舉,字元升,唐漢王府長史,貞觀元年,爲東宮左親衛校尉,永徽三年,授密越許三王府典軍。

《大唐故使持節商州諸軍事商州刺史輕車都尉建平郡開國公於府君墓誌銘》:

永徽三年,遷授許王友。

永徽三年時李孝最多8歲,席玄舉出任許王府典軍,於永寧出任他的許王友。


唐高宗第四子許王李素節:

李素節生於貞觀十九年,所以永徽二年只有七歲。

《大唐故建平郡公於君墓誌銘》:

君諱永寧……永徽二年遷授郇王府司馬,轉任雍王府司馬。

《唐故朝議郎行奉冕直長上柱國蘇君墓誌》:

蘇大亮,字仲孚,顯慶初以父勳加上柱國,行雍王府兵曹參軍事。

李素節7歲時,於永寧出仕他的王府司馬。顯慶初,李素節10歲時,蘇大亮就出任他的王府兵曹參軍事。


唐高宗第五子孝敬皇帝李弘:

生於永徽三年,永徽四年封代王,顯慶元年立爲皇太子。

《大唐故司衛少卿鄭州刺史王君墓誌銘並序》:

未幾,尋遷比部郎中、檢校代王府長史。仙台分於列宿,寔求披霧之英;睿嶽泒於宵潢,必俟觀濤之彥。既而搖山奉鬯,望菀升離。言從夜景之遊,旋應春華之寄。又改授東宮中允,兼檢校長安縣令。

李弘4歲前,王思泰出任他的代王府長史。


唐高宗李治第六子章懷太子李賢:

生於永徽六年,同年封潞王,龍朔元年改封沛王,咸亨三年徙封雍王,上元二年立爲皇太子。

《新唐書·藝文志》:

《圖經》七卷顯慶四年,英國公李勣、太尉長孫無忌、兼侍中辛茂將、太子賓客弘文館學士許敬宗、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弘文館大學士孔志約、尚藥奉御許孝崇鬍子彖蔣季璋、尚藥局直長藺復珪許弘直、侍御醫巢孝儉、太子藥藏監蔣季瑜吳嗣宗、丞蔣義方、太醫令蔣季琬許弘、丞蔣茂昌、太常丞呂才賈文通、太史令李淳風、潞王府參軍吳師哲、禮部主事顏仁楚、右監門府長史蘇敬等撰。

《大唐故華陰郡參軍韋府君墓誌銘並序》:

曾祖琬,潞王府司馬,贈禮部尚書。

《大唐故司徒公幷州都督上柱國鄂國公夫人蘇氏墓誌銘並序》:

乃遣公孫潞王府倉曹參軍循毓馳驛迎夫人神柩於先塋……粵以顯慶四年歲次己未四月丁未十四日庚申合葬於昭陵東南十三瑞安樂鄉普濟裏之所。

《大周故朝散大夫行左春坊藥藏郎上柱國張君(金才)墓誌銘》:

年卅五,闢授沛王府參軍。

《大唐故黃門侍郎兼修國史贈禮部尚書上柱國扶陽縣開國子韋府君(承慶)墓誌銘並序》:

廿四,隨牒授雍王府參軍。

李賢4歲時,吳師哲出任其潞王府參軍,尉遲循毓出任其潞王府倉曹參軍;6歲前,韋琬出任潞王府司馬,6歲時,張金纔出仕其沛王府參軍;9歲時,韋承慶出任王府參軍——此處墓誌記載有誤,龍朔三年時李賢仍爲沛王,直到咸亨三年才改封爲雍王。


唐高宗第七子唐中宗李顯:

生於顯慶元年,顯慶二年封周王,儀鳳二年徙封英王。

《大唐周王府主簿韋君妻故成德縣主墓誌銘並序》:

以顯慶四年六月三日薨於永寧裏之私第,春秋廿有二。冕旒興念,降中使以增傷;磐石纏懷,切肌膚而哀慟。粵以其年歲次己未閏十月甲子朔廿九日壬寅,遷厝於萬年縣北山鄉長原裏神和之原,禮也。

《大唐故朝請大夫太子洗馬行渝州長史蕭府君墓誌銘並序》:

龍朔三年,兼周王掾。

《唐司稼正卿韋思齊墓誌》:

長子陝州芮城令綱,次子周王府參軍紀集蓼纏悲,匪莪凝慕。趨庭之訓,號層旻而不追;徙宅之慈,仰玄壤而何及。爰謀嘉兆,式建高封。乃以麟德二年歲次乙丑二月癸酉朔十日壬午合葬於神和原之新城,禮也。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誌銘並序》:

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屬。

顯慶四年時,李顯只有3歲,但已經有周王府主簿了。龍朔三年李顯7歲時,蕭沉任職周王掾。麟德元年李顯8歲,上官庭芝出任他的周王府官員。麟德二年李顯9歲,韋紀出任周王府參軍。


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唐睿宗李旦:

生於龍朔二年,同年封殷王,乾封元年徙封豫王,總章二年徙封冀王,上元二年徙封相王,儀鳳三年徙封豫王。

《舊唐書·李義府列傳》:

(龍朔)二年……時殷王初出閣,又以義府兼王府長史。三年,遷右相,殷王府長史仍知選事並如故。

《大唐故朝散大夫上護軍行魏州武聖縣令蔣府君墓誌銘並序》:

君弱冠英妙,懷文精學,克己復禮,剛毅延仁,麟德□年始以衣冠子從事殷邸,滿歲從調,解褐眉州參軍。

《舊唐書·蘇瑰列傳》:

瑰弱冠本州舉進士,累授豫王府錄事參軍。

《大周故朝請大夫上護軍行宜州美原縣令劉府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默,字慎言……祖母齊國夫人,即唐高宗大帝爲藩後儲君時之阿保也。顯慶元年,敕齊國夫人孫慎言可宣德郎。總章元年,敕齊國夫人孫慎言宜令事豫王。

《大唐故使持節懷州諸軍事懷州刺史上柱國臨都縣開國男京兆韋公墓誌銘並序》:

皇帝之開藩邸也,始封殷王,聖慈之所鍾愛,以中書令李義府爲府長史,寮佐選人才地冑資次高者以充之,記室仍兼□善詞筆,識古今禮度輕重有當代問望者以知文翰。時以難於求備,曠其秩者久之。龍朔三年,乃授公記室參軍事。

李旦出生當年即封王,李義府兼任殷王府長史;次年韋泰真出任記室參軍事;李旦3歲時,蔣義忠出任殷王府;李旦6歲時,劉默出仕豫王府,蘇瑰出任豫王府錄事參軍。


唐玄宗李隆基:

生於垂拱元年,天授三年封楚王。唐隆元年進封平王,又立爲皇太子。

《舊唐書·玄宗本紀》:

三年閏七月丁卯,封楚王。天授三年十月戊戌,出閣,開府置官屬,年始七歲。

《唐故使持節隨州諸軍事隨州刺史河南源公墓誌銘並序》:

今上昔居蕃邸,式佇才賢,奉筆曳裾,時稱妙簡,勅授楚王府主簿。府停,出爲曹州考城縣令。

李隆基7歲封王,開府置幕僚。

源杲在李隆基7歲封王后出任楚王府的主簿,兩年後,也就長壽二年李隆基從楚王降封爲臨淄郡王,楚王府府廢,源杲也改授其他官職。


惠宣太子李業:

《舊唐書·睿宗諸子列傳》:

垂拱三年,封趙王,開府置官屬。

李業最多兩歲的時候,擁有趙王府官員。


除了以上目前已知的且比較明確的親王10歲以前的王府官員外,還有幾個也值得一提,其中一個就是曾經出仕過楚王府的呂金綱。

《唐故呂君墓誌之銘並序》:

及王業初構,爰任朝散大夫。雖復玉食天朝,有戀丘園之好。性愛無爲,遂從散職。公終南降氣,誕秀質以呈祥;清渭廌靈,表英奇而載德。才苞遊夏,仁贍騫弓,束髮賓王,遂任楚國王屬。

呂金綱的墓誌上記載他出仕了楚王,而唐初年間共有三位皇子曾經封過楚王,分別是:

唐高祖第五子李智雲,武德元年追封楚王;

唐太宗第二子李寬,武德年間過繼李智雲,封楚王;

唐太宗第五子李佑,武德九年從宜陽郡王改封楚王。

那麼呂金綱到底出仕的是哪位楚王呢?

考慮到李智雲早夭,楚王的封號是身後追封,所以呂金綱出仕的楚王只可能是李寬和李佑。只不過因爲李寬夭折時間不詳,呂金綱的墓誌也沒說清楚他具體是哪一年出任楚王幕僚的,所以不好斷定呂金綱到底是李寬還是李佑的幕僚。

不過沒關係,楚王這個封號在唐初最遲也就到貞觀二年——貞觀二年,李佑就從楚王改封爲了燕王,所以無論呂金綱出仕的是李寬也好,李佑也罷,他們當時最大年紀也不會超過7歲,所以呂金綱這個楚王幕僚,仍舊屬於幼年親王的幕僚。

另外還有之前所提到的霍王李元軌的幕僚於哲。

《大唐故使持節亳州諸軍事亳州刺史於使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哲,字通照……吳王寵冠蕃維,出固盤石,綱紀之選,妙盡國華,以公爲王府長史,兼行壽州別駕。曹參之爲齊國,勵精獄市;張衡之相河閒,嚴威屬縣。(貞觀)十年,加員外散騎常侍、使持節亳州諸軍事亳州刺史。

因爲於哲出任吳王府長史的時候,墓誌上並沒有說清楚是在哪一年,於是就有比較激動的恪史磚家,把這裏的吳王看成是她家主子了,那麼於哲出仕的到底是哪一位吳王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只要認真看過史書就會有答案。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列傳》:

霍王元軌,高祖第十四子也。少多才藝,高祖甚奇之。武德六年,封蜀王。八年,徙封吳王。貞觀初,太宗嘗問羣臣曰:“朕子弟孰賢?”侍中魏徵對曰:“臣愚闇,不盡知其能。唯吳王數與臣言,未嘗不自失。”上曰:“朕亦器之,卿以爲前代誰比?”徵曰:“經學文雅,亦漢之間、平也。”由是寵遇彌厚,因令娶徵女焉。從太宗遊獵,遇羣獸,命元軌射之,矢不虛發,太宗撫其背曰:“汝武藝過人,悵今無所施耳。當天下未定,我得汝豈不美乎!”七年,拜壽州刺史,賜實封六百戶。高祖崩,去職,毀瘠過禮,自後常衣布,示有終身之戚焉。每至忌辰,輒數日不食。十年,改封霍王,授絳州刺史,尋轉徐州刺史。

根據李元軌的生平來看,他於武德八年封吳王,貞觀七年出任壽州刺史,貞觀十年改封霍王。由此可是於哲出仕的不是別的吳王,而是李元軌

畢竟於哲的墓誌中記載得很清楚:“兼行壽州別駕”,也就說是於哲不僅擔任了李元軌吳王府長史一職,同時還兼任了壽州別駕一職,這一切正與李元軌的經歷相吻合。

和於哲情況類似的還有張節。

《唐故吳王府執仗張君(節)墓誌銘並序》:

弱冠,授吳王府執仗。……以咸亨元年歲次庚午十二月庚午朔七日丙子,構疾終於私邸,春秋六十有八。

根據張節的墓誌銘記載,張節本人出生於602年,按弱冠時20歲的年紀來算,張節出任吳王府執仗時爲622年,即武德五年,而查《舊唐書》可知,武德五年時的吳王這個封號屬於異姓王杜伏威。

《舊唐書·杜伏威列傳》:

(武德三年)太宗之圍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請降。高祖遣使就拜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江淮以南安撫大使、上柱國,封吳王,賜姓李氏,預宗正屬籍,封其子德俊爲山陽公,賜帛五千段、馬三百匹。……(武德七年)伏威在長安暴卒。

考慮到杜伏威作爲異姓王未必擁有開府的資格與權力,所以張節更有可能出仕的是李元軌。畢竟墓誌上說是“弱冠”,但不一定真的就是20歲,有可能已經20多歲,但爲了墓誌行文或者吹捧的需要,而美化成是弱冠出仕。

從這些史料可知,唐朝的親王封王后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官員,並非一定要等到之官或出閣後纔能有官員,而是一旦有了親王這個封號就可以有。所以有的皇子一歲封王,同年就能有官員,也是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