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靈辨爲唐太宗出家爲尼的崇聖宮妃嬪受戒

一直以來網上流傳着一種說法,就是唐太宗駕崩後,徐惠等安置在別廟崇聖宮的二品九嬪是不用出家爲尼的,需要出家爲尼的,只有三品婕妤及三品以下的妃嬪。而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只有昭陵零零散散出土的幾方唐太宗後宮妃嬪的墓誌。某些人就利用這些墓誌的撰寫者行文風格不同,以及兩方二品後宮墓誌、屈指可數的幾方三品、五品後宮墓誌,就草率地得出了自己想要的結論。

也因此,儘管各處史料均證明了只要是唐太宗後宮中的無子妃嬪,都要出家爲尼,但仍架不住某些人的粉絲情結,直接無視史料中“盡”“皆”“隨嬪御之例”這些早已寫得清清楚楚的字眼,一口咬定徐惠等崇聖宮裏的妃嬪是不用出家當尼姑的。

有鑑於此,今天這裏就來探討一下,崇聖宮的妃嬪到底要不要出家爲尼。

首先可以看一下《華嚴經傳記》裏的記載:

釋靈辨。姓李氏。瀧西犾道人也。祖龍驤。高齊代。任相州司馬。父楞伽。隨任洛州錄事參軍。遂從居洛。辨生而埋照。沉默若愚。八歲始言。言輒聰敏。宗族異之。因名廣辨。後以煬帝同諱。改從今稱焉。年十喪父。哀毀過禮。伯父幹法師愍之。親自撫育。教以義方。年十三得出家。住勝光寺。幹素與曇遷禪師。芝蘭允洽。因令親侍。諮受異聞。辨宿夜研精。俄升堂奧。十八講唯識起信等論。勝鬘維摩等經。進具之後。日新其德。又講仁王經十地地持攝大乘等論。然以爲一乘妙旨無越華嚴。遂廢敷揚。於終南山至相寺智正法師所。研味茲典。既卒師資之功。備舉傳燈之業。並採衆經。傍求異義。撰疏十二卷抄十卷章三卷。並行於代。屬慈恩創構。妙選英髦。辨以鶴譽聞天。遂當斯舉。然其懷望貞峻中外式瞻。每於崇聖宮、鶴林寺、德業寺、百福殿等。而行受戒法。京城及諸州僧尼。從受歸戒者。一千餘人。凡講華嚴。四十八遍。後因菩提寺講。便覺不念。尋返慈恩。俄從永化。春秋七十八。即龍朔三年九月五日也。但辨孝姓淳至。出自天真。每講遇父母恩重之文。未嘗不哽塞良久。或因之廢講。其音樂市[門@釐]由來不顧。從小至老。襯衣足靺。並自縫洗。不役門人。弟子或四人已上晨昏參候。若須教誡則命令坐。若其無事。皆起立遂出。須有對問。自稱己名。斯亦恭謹教敬之良軌也。

所謂受戒,即指佛教信徒出家爲僧尼時,在一定的儀式下接受戒律。

根據這條史料的記載,徐惠等崇聖宮妃嬪剃度出家時的受戒儀式,正是由高僧釋靈辨爲她們舉行的。不過有人說了,這崇聖宮本來就是尼寺,你怎麼知道釋靈辨爲之受戒的就是唐太宗後宮的妃嬪而不是原來的那些尼姑呢?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所以接下來可以看看史書中對崇聖宮是怎麼記載的。

《長安志》:

次南崇德坊 【本名宏德神龍初改】

西南隅崇聖寺 【寺有東門西門本濟度尼寺隋秦孝王俊舍宅所立東門本道德尼寺隋時立至貞觀二十三年徙濟度寺於安業坊之修善寺以其所爲靈寶寺盡度太宗嬪御爲尼以處之徙道德寺額於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爲崇聖宮以爲太宗別廟儀鳳二年併爲崇聖僧寺輦下歲時記進士櫻桃宴在崇聖寺佛牙閣上】 東北隅證果尼寺 【本隋月愛僧寺貞觀九年徙豐樂之證果寺於此改爲尼寺】 西北隅廢報恩寺 【嗣虢王邕景龍中娶韋庶人妹舍宅立寺韋氏敗寺廢】 鑄錢院

從《長安志》的記載可知,崇聖宮所在的崇德坊西南邊,原先是另外兩座尼寺:濟度尼寺和道德尼寺。只不過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後,濟度尼寺挪走了,原來的地方變成了靈寶寺,裏面的尼姑是唐太宗後宮中無子妃嬪;道德尼寺也挪走了,原來的地方改爲了唐太宗的別廟崇聖宮,裏面安置的也是唐太宗後宮中無子妃嬪。

由此可知,崇聖宮出現在唐朝歷史的舞臺上是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以後,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之前,崇德坊裏不存在崇聖宮,只有道德尼寺。所以想要用“崇聖宮本來就是尼寺、所以釋靈辨只是給原來尼寺裏的尼姑受戒”偷換概念的,可以歇歇了。

同時,釋靈辨的生平記載得很清楚,“屬慈恩創構。妙選英髦。”

這一句說得再明白不過了。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後,唐太宗挑選了不少高僧坐鎮慈恩寺,釋靈辨就是其中之一。之後釋靈辨因爲名聲大,廣受好評,這才前去崇聖宮、鶴林寺這些地方爲尼姑們受戒。

看到這裏,隨即又有人提出了一點,這受戒也未必就是針對尼姑和尚的吧,不然唐太宗時的皇太子李承乾和長孫皇后怎麼也會受戒呢?

這裏就牽涉到佛教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受戒,一個是授菩薩戒。事實上只要翻看一下各處的史料就會明白,貞觀時期雖然唐太宗、長孫皇后、後宮妃嬪以及皇子們也會受戒,但他們受的都是菩薩戒,而不是正式成爲僧人尼姑的戒律。

那麼何爲菩薩戒?按照佛教經典來解釋的話,菩薩戒之內容爲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等三項,亦即聚集了持律儀、修善法、度衆生等三大門之一切佛法,作爲禁戒必須持守。

簡單地說,菩薩戒是一種僧俗皆可受的戒律。所以就算是皇帝皇后等人接受了菩薩戒,也不代表他們就要剃度出家了。而皇室貴族受了菩薩戒後,面臨的限制就是要在指定的齋戒日裏,遵守不着脂粉華香、不持錢刀金銀珍寶等戒條——俗話說得好,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

既然皇室貴族可以受戒受的是菩薩戒,那又如何斷言崇聖宮裏的妃嬪受的不是菩薩戒而是尼姑纔要受的戒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在前文裏面了,就看讀者細不細心,有沒有耐心把史料都讀完。

“每於崇聖宮、鶴林寺、德業寺、百福殿等。而行受戒法。京城及諸州僧尼。從受歸戒者。一千餘人。”

看到“僧尼”二字了嗎?包括崇聖宮、鶴林寺這些京城裏的尼姑在內,釋靈辨親自受戒的僧人與尼姑一共有一千多人。由此足可見釋靈辨給徐惠這些崇聖宮的妃嬪受戒,授的可不是菩薩戒,而是實打實的出家尼姑纔要受的戒。

綜合以上史料即可明確,就算是被送往唐太宗別廟崇聖宮的妃嬪,不論後宮品級幾何,也是一樣要落髮出家的

事實上也正因爲唐制規定了皇帝駕崩後無子後宮均要按例出家爲尼,所以唐高宗駕崩後,給他守陵的乾陵宮裏的妃嬪也都是一羣尼姑,這些尼姑也是要進行受戒儀式的。

《大宋高僧傳》:

景龍二載,中宗孝和皇帝延入內道場行道,送真身舍利往無憂王寺入塔。其年於乾陵宮爲內尼受戒。復於宮中坐夏,爲二聖、內尼講《四分律》一遍。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

景龍二年。入內道場。行道送舍利還寺。入塔。是年於乾陵宮。授內尼戒。仍坐夏宮中。開四分律。

最後,附上唐朝皇帝駕崩後,無子後宮妃嬪按製出家的史料:

《新唐書·后妃列傳》:

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及帝崩,與嬪御皆爲比丘尼。

《唐會要卷三》:

天后武氏。……太宗崩。隨嬪御之例出家。為尼感業寺。

《長安志》:

西南隅崇聖寺 寺有東門西門本濟度尼寺隋秦孝王俊舍宅所立東門本道德尼寺隋時立至貞觀二十三年徙濟度寺於安業坊之修善寺以其所爲靈寶寺盡度太宗嬪御爲尼以處之徙道德寺額於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爲崇聖宮以爲太宗別廟儀鳳二年併爲崇聖僧寺輦下歲時記進士櫻桃宴在崇聖寺佛牙閣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