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爲什麼堅持立皇太孫?

開耀二年正月,太子妃韋氏在東宮內殿生下了長子李重照。

雖然這個孩子並不是唐高宗李治的頭一個孫子,但卻是皇太子李顯的嫡長子,所以唐高宗對這個孫子的出生十分高興,等李重照一滿月,就立刻大赦天下、賜酺三日,還改元永淳,以示慶賀之意。

不過光有這些還不足以表達唐高宗的喜悅之情,沒過幾天,唐高宗又下詔冊立李重照爲皇太孫,並開府置僚屬。

如果說先前大赦、改元什麼的,大臣們還都能理解,那麼這會兒封皇太孫還要開府設置官員,在大臣們看來就顯然有些過分了。畢竟自古以來,立了皇太子哪有再立皇太孫的道理,就算有,那也是因爲皇太子沒了這才立的皇太孫。而如今李顯還活得好好的,根本沒有立李重照爲皇太孫的必要。

大臣們的建議當然是合理的,但唐高宗是什麼人啊,他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享受皇帝親自撫養待遇的皇子,自幼得到了唐太宗的萬般寵愛!和後世史官故意矮化、現代電視劇故意渲染的懦弱無主見的形象完全不同,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從小跟在唐太宗身邊耳濡目染,不僅極有主見,更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

史書上就記載了,在唐太宗大發雷霆想要殺了苑西守監穆裕的時候,唯有李治敢挺身而出,堅持己見犯顏直諫;唐太宗想要賞賜一些出身名門的良家子到東宮伺候,李治不想要,也沒委屈自己看在父親的面子上納了這羣女人,而是直接回絕了。

所以就算冊立皇太孫的事情大臣反對又如何,要知道唐高宗李治想堅持的事情,就連唐太宗這個當父親的都只能無可奈何、束手無策,更何況一羣大臣。

最後,前來勸諫的大臣不斷嘮叨着什麼“皇太子在而立太孫,未有前例”,唐高宗聽得不耐煩了,乾脆地撂下一句:“這樣的慣例自我作古,可乎?”

大臣沒想到唐高宗爲了這事態度居然如此強硬,一下子被這氣勢給鎮住了。原先還在唸叨着不合規矩,這會兒見勢不妙立馬話鋒一轉,連忙回答道:“三皇五帝尚且不會相互承襲禮儀,陛下這樣做自然是可以的。”

也虧得這位大臣還算有眼見力,眼看唐高宗已經不高興了,立馬順着話頭接了下去,甚至還主動爲唐高宗如此寵愛李重照的舉動引經據典找理由,什麼“君子抱孫不抱子”都冒出來了。唐高宗見大臣們如此識相,便將爲李重照開太孫府、置幕僚的事情提上了議事日程。

因爲皇太孫在歷史上出場的次數很少,所以要想選拔太孫府的官員,就得先敲定太孫府都需要那些官員以及這些官員的品級。大臣們經過討論很快就定了下來——太孫府要有師傅、文學祭酒、左右長史、東西曹掾、主簿管記司錄以下六曹從事等官,這些官員的品級要比照親王府的官員們各加一級,畢竟皇太孫的地位比親王們更加尊貴。

確定了太孫府的官員配置要求後,遴選太孫府僚屬的活動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自幼有着神童美譽的李景由就是在這期間脫穎而出的。

尤爲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李景由不是隨隨便便被人吹噓成神童的,而是貨真價實的天才兒童,不僅小小年紀就中了神童舉,還得到了唐高宗的特別召見。而頭一次覲見大唐皇帝,李景由就不慌不忙地提出了十幾條建議,誦讀起詩賦來更是深深打動了朝中的大臣們。這次皇太孫府開府,李景由立即進封爲正七品上的六曹從事之一。

當然,太孫府除了李景由之外,還有着別的官員,比如年僅九歲的韋洵。

別看韋洵自己還是個半大的孩子,但真要論起身份,他可是太子妃韋氏的同母弟弟,也就是李重照的嫡親舅舅。所以韋洵出任太孫府的從事,輔佐自己的外甥,顯然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情了。

而從李景由、韋洵被提拔爲太孫府官員一事,足可見唐高宗對李重照這個皇太孫的重視。於是問題就來了,爲什麼李重照的出生會讓唐高宗如此喜悅呢?唐高宗又是爲什麼要一反舊制堅持立李重照爲皇太孫,並開設太孫府、置幕僚呢?

這事就得從皇太子膝下的子嗣問題說起了。

世所皆知,唐高宗在位期間一共立過四位皇太子,分別是:長子李忠、第五子李弘、第六子李賢、第七子李顯。

李忠被廢得早,而且膝下無嗣;李弘同樣無嗣;李賢雖然有三個兒子,但他因爲私藏甲冑意圖謀反而被廢黜,三個兒子自然就此與皇位無緣;李顯沒當上皇太子之前就有王妃趙氏,府中也有不少姬妾,但就是遲遲沒有兒子。

常言道,太子乃國之根本。李顯作爲大唐王朝的皇太子卻沒有子嗣,這事往大了說,就是關係到國本和大唐國運的問題。唐高宗自然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直到東宮裏李顯的小妾韋氏傳來了懷有身孕的喜訊,這才讓唐高宗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於是在李顯的正妻之位空缺了六年之後,終於迎來了新的女主人。

不得不說韋氏的運氣來了,真是擋都擋不住。就在韋氏憑藉身孕榮登太子妃之位七個月後,她就順利生下了李重照。

李重照的出生意義非凡,因爲他不僅是李顯的嫡子,更代表着大唐王朝後繼有人了!這對於一心盼望着李顯早日誕下子嗣的唐高宗來說,簡直就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一時間,大喜過望的唐高宗根本難以抑制自己的喜悅之情,這纔有了又是冊封皇太孫,又是開太孫府置幕僚的種種逾越規矩的舉動

只是立皇太孫並開府置僚屬的事情,到底不是深思熟慮後才做的決定,而是唐高宗被“太子終於有後”這個喜悅衝昏了頭腦後,貿然下的旨意。所以後來唐高宗的心情漸漸平復,整個人冷靜下來後,終於意識到大臣們的建議是對的。

但是此時此刻皇太孫立了,太孫府的官員們也到位了,難道要唐高宗否定掉自己的金口玉言,向天下人證明君“有”戲言嗎?

當然不行!

那怎麼辦呢?

這一回唐高宗在慎之又慎的思量過後,決定保留李重照的皇太孫地位,而之前已經選拔出來的太孫府官員也照舊不變,但是出現空缺的職位則不再重新選人填補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這羣太孫府的官員最多任職四考,也就是八年。八年後這羣官員就會全部解散,到時候太孫府在沒有任何官員的情況下,就是徒有其名。

不得不說智商在線的唐高宗還是很有手腕的,如此一來既維護了自己君無戲言的體面,也保證了皇太孫的存在不會威脅到皇太子李顯。

然而遺憾的是,唐高宗雖然對皇太孫的事情做出了最妥帖的安排,但是他本人卻沒能看到事情最終解決的那一幕,因爲就在李重照即將年滿兩週歲的時候,唐高宗駕崩於東都洛陽。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唐高宗親眼看到了李重照的出生,皇太子後繼有人,也算是讓他臨終前放下了心頭的一樁牽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