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戰地黃花分外香


今日是國慶大假第4天,前三天白雲藍天,秋風浩蕩,連晴三十七度的高溫,給這個國慶增加了熱度,也讓這個深秋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3週年的系列活動,在一片喝彩聲中,進行的如火如荼,長假七天,也在人民喜迎二十大的歡聲笑語之中,中盤剛過,餘音悠長。

一夜風起,轉瞬間斷崖清涼,讓這個秋日又急速回歸到了它原有的模樣,氣溫持續走低,似乎今天就要由夏入秋,再轉向初冬的方向。


過山車般的天氣變化讓我們膛目結舌,也在此時迎來了金秋時節的另外一個重要民俗,農曆“九月初九”,壬寅虎年的“重陽”登場。

《易經》把“六”定爲陰數,把“九”測爲陽剛。

農曆九月初九,日月並陽,兩九相重,謂之重九,又曰重陽。

“九九”諧音“久久”,近祝身康體健,又意避災去殃。

重陽“登高”是主題,重陽“踏秋〞是吉祥。

登高才能望遠,心中格局要有前膽和博大的思想。


重陽節與傳統節日除夕、清明、中元三節一起統稱爲中國四大祭祀平臺,是我們漢民族勸善、從良、盡孝、敬老和祭祀祖先長輩的主要所場。

重陽節在戰國時期形成雛形,唐代正式考證入綱,歷代皇家不斷充實沿襲,盛世力推纔有了今日的模樣。

“重陽”登高與我們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踏春”同理,都是遵祖訓,走傳承,祛俘躁、踏地氣,去體驗、感恩、感受和汲取大地和自然的力量。

只不過......

一個是迎“春”見“新”迎朝陽。

一個是送“秋”祛“舊”惜時光。

二者皆是家族傾巢而動,親朋相攜,在踏秋、賞秋、曬秋、惜秋之中去祈福同賀,感恩同往。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國家民政部正式列爲“敬老”節,意在倡導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新風尚。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高調推廣。

2022.10.8日,也就是我們大假過後第一天,又將是我們農曆24節氣,排名第十七的“寒露〞登場。

“二節一氣”,國慶、重陽、寒露三節連坐,也是難遇的罕見時象。

慶祝國慶73週年預示着國泰民安,繁榮富強。

重陽祈福、登高望遠才能體健安康。



“寒露”將至,提前預警,斷崖式降溫給我們預示了今冬可能的反常,就如這目前世界的行情一樣,一路向寒走低,讓你難見曙光。

疫情反覆、經濟迷茫、戰爭瘋狂還有臺海的暗湧駭浪,都讓這個秋冬提前遭遇到難言的不適和瘋狂。

“寒露”在我們大假喜慶過後的第一天登場,這就是“當頭棒喝”讓我們“居安思危”,在世界一片亂象之中,做好全方位應對,無論是外憂亦或是內患,去英勇抗爭,愈戰愈強,全力以赴去應對去迎接那嚴寒過後春的光茫。

2022.10.4日(農曆壬寅年九月初九)重陽節,彥來記於自駕穿梭重慶周邊,朋友小聚歸來的念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