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點評《走向共和》|自相矛盾李鴻章

以人以史爲鏡

提升人文素質

從歷史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從歷史中,尋找人生的道路

從歷史中,尋找......

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

電視劇《走向共和》確立的就是“找出路”這一貫穿近代史的根本主題,對這段歷史進行深刻挖掘和全景式展現,描寫了像李鴻章、袁世凱、康有爲、梁啓超、孫中山這樣的歷史人物,像甲午海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這樣的歷史事件。

在歷史學家眼中,對李鴻章的歷史評價,早已不是簡單的“賣國賊”三個字就可以結論的。然而,學術成果的“普及”似乎並不得力,李鴻章的熒屏形象一直沒有大的變化。《走向共和》中“全新”的李鴻章形象,讓普通觀衆感到詫異,以至有“平反”、“翻案”之說。

該劇最有意義的突破,在於對洋務運動的肯定,進而把李鴻章放在近代非常複雜的歷史脈絡中進行歷史的闡釋,而不是簡單作道德的、充滿義憤且帶有臉譜化的評判。本劇最大的貢獻在於它在恢復歷史人物的真實性方面作出了可貴的努力。這一突破的意義已經超出了電視藝術本身。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走向共和》第二集

自相矛盾李鴻章(二)

慈禧宣盛宣懷進殿後問到:“你就是盛宣懷啊?聽說你跟洋人打交道很有辦法。”盛宣懷依然也是推功攬過,他回答:“那也是仰仗皇后皇太后的神威,洋人才不會輕漫臣。”慈禧說:“你很會說話嘛!”他說:“我不但會說話,我說的是臣子的心中話,比如說這個鳥,它不但會說話,他說的也是臣子的心中話——太后萬壽無疆。”盛宣懷很着急,汗都冒出來了,李鴻章也很在意,結果逗了半天,這個鳥不說話,慈禧給自己找臺階下:“這鳥雖小,脾氣挺大的,李中堂是不是你財政多短缺,捨不得給它餵食啊。”慈禧說這句話其實有言外之意,她很清楚李鴻章是來要銀子的,可是現在朝廷都說沒銀子,因爲銀子都是我這老太太拿走的。銀子就像時間管理一樣,擠擠總是有的,但是關鍵是把什麼擺在第一位,所以她說:“那它不說話,我們就別勉強它了。”結果當你越不勉強越順其自然,那個鳥在後面叫:“太后萬壽無疆,太后萬壽無疆,太后萬壽無疆。”慈禧聽了很高興:“真的難得,你還把這些小事還放在心上。”李鴻章這句話其實說給所有人聽:“太后之事無小事。”他一說出來,慈禧聽懂立刻說:“聽聽,聽聽,這纔是公忠體國,可惜我們大清國像李鴻章這樣的忠臣不多了,其他人一有什麼事情都全部推在我老太太身上 恨不得惡人都是我來做。”李鴻章立刻說:“若論公忠體國,翁師傅和閻敬銘都勝臣十倍。”李鴻章看翁同龢就像翁同龢看閻敬銘,但是李鴻章會說話,他知道說話要讓皇上過得去,所以把翁同龢擺在第一位,慈禧說:“行了,你也不用拐着彎替閻敬銘說好話了。”慈禧懂他其實是替閻敬銘在說好話。

圖片

圖片

圖片

人只能活在現在 但無數人揹着昨天的包袱,還透支明天的煩惱,太辛苦了。而做戰略如果想要成功,人不應該揹着昨天包袱,更多的是要展望未來,這個纔是我們該做的。李鴻章把對策拿出來:“所有的戰略都有,該怎麼去做,該怎麼去幹,可問題是要銀子,北洋水師現狀是什麼?六年沒有添一艘新船了,就是相當於一個人,從六年沒學過任何東西了,你覺得這個人還有什麼進步的空間嗎?然後只能拿二十多艘老船不斷的練,有些地方還要添置火炮,我們的炮過時了,第二個,有些地方還磨損過大。”慈禧說:“好了好了,要多少銀子,你跟戶部去想辦法去。”就是你跟皇上去商量,我這個時候不管這麼細了,她說的理論上可以說沒錯,她只是實現自己的目標,她有種自私的愚蠢。她說:“閻敬銘的差事,翁師傅兼着。”管理就是用人,你用什麼樣的人“。

翁同龢這個人兩代帝師,看起來能力是有的,但是格局太小,一天到晚盯着李鴻章,最怕的就是這種以爲自己是好人但是格局太小的人,慈禧又說:“別老去惦記着節流,還是得開源啊,老節流這樣也不是個辦法。”這句話也是給光緒在放權了,因爲翁同龢是光緒的師傅,結果翁同龢一出來,雖然沒錢,官架子先擺上了,他問李鴻章:“我有個問題想請問你,北洋水師耗時六年,費銀三千兩,李鴻章啊李大人,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你買的硬件越貴,他的維護費用肯定較貴,但翁同龢不理解覺得這是自相矛盾,作爲李大人甚至拿蕞爾小國,小日本來恐嚇朝廷。李鴻章沒辦法只能說:“翁師傅,你文章做得好,但是你不應該姓翁,你應該姓趙啊!你覺得買了好的東西就不需要維護嗎?還不要說東西,女人,越漂亮的女人維護費用越貴。”所以水師強大這話當然不假。所以他說:“水師雖然強大,可是保持強大也不易啊!”李鴻章把話說透了

圖片

圖片

結果翁同龢說:“猛虎既然不戰,那就讓他歇歇吧!”他的意思是:你戰不戰那是你北洋的事,你找我幹什麼。翁同龢兼的這個職位叫戶部尚書,他是對整個國家的財政負責,他不僅是個守財奴,而且還是個針鋒相對的小人。放在現在就是不以公司爲主,以私事爲主的人,所以管理其實就叫用人,但是用什麼樣的人代表你是什麼樣的文化。用李鴻章,張之洞 閻敬銘這樣的人就代表你是奮發圖強的文化,你得嚴於律己。用翁同龢這樣的人就是文君之惡,永遠說你的好卻永遠不對結果負責。所以盛宣懷都說:“這種人雖說是兩大帝師叫做亞聖人了,即將成爲聖人了,但這種人格局真的未免太小。”所以到了這一任的執政政府,光緒有想法但是做事急切,翁同龢有能力,但是格局太小,這樣的政府,是幹不出大事的。很多人說慈禧禍國殃民,但慈禧不死大清國就不會亡。可怕的是接下來的人一代不如一代,因爲大家都沒信仰,所以李鴻章說:“我不怕他。”像翁同龢這樣子對人不對事,真的無話可說,現在問題更大了,第一,頤和園工程不能停,因爲已經成了定局。第二,真正幹事的閻敬銘還被幹掉了,本來這回李鴻章過來是想爲北洋來解決財政問題,結果北洋問題還沒解決,還背上了一個更大的包袱,慈禧太后壽辰的頤和園的基建費用。

李鴻章該如何面對這件事情?

那他是否能夠成功?

在中間又會出現什麼樣的阻礙?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我們在中間又能夠學到什麼呢?

各位讓我們帶着問題期待下一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