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點評《走向共和》|惱羞成怒張之洞

以人以史爲鏡

提升人文素質

從歷史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從歷史中,尋找人生的道路

從歷史中,尋找......

圖片

圖片

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

電視劇《走向共和》確立的就是“找出路”這一貫穿近代史的根本主題,對這段歷史進行深刻挖掘和全景式展現,描寫了像李鴻章、袁世凱、康有爲、梁啓超、孫中山這樣的歷史人物,像甲午海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這樣的歷史事件。

在歷史學家眼中,對李鴻章的歷史評價,早已不是簡單的“賣國賊”三個字就可以結論的。然而,學術成果的“普及”似乎並不得力,李鴻章的熒屏形象一直沒有大的變化。《走向共和》中“全新”的李鴻章形象,讓普通觀衆感到詫異,以至有“平反”、“翻案”之說。

該劇最有意義的突破,在於對洋務運動的肯定,進而把李鴻章放在近代非常複雜的歷史脈絡中進行歷史的闡釋,而不是簡單作道德的、充滿義憤且帶有臉譜化的評判。本劇最大的貢獻在於它在恢復歷史人物的真實性方面作出了可貴的努力。這一突破的意義已經超出了電視藝術本身。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走向共和》第一集

惱羞成怒張之洞(四)

南洋張之洞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他說:“華夏學問所有無非兩個字而已,叫做道術二字,用我們的話說就叫內聖外王,李鴻章多加關注的是術,以實物爲主,而我關注的是道,以人心爲主。”辜鴻銘翻譯出來,記者大笑,張之洞說:“我說的有這麼可笑嗎?”辜鴻銘說:“我加了點料。”張之洞也很可愛說:“那這個料加多了一點。”國外的記者也是很直接的人,他說:“李大人和張大人,兩個人都是辦洋務,求自強,但是李大人更多的關注的是實物,叫做術,是說得少幹得多,張大人更多的關注的是根本,是說得多幹得少,這樣說對不對?”張之洞聽完有點頭暈,還有點惱羞成怒。洋人雖然說話粗俗,但的確很直接。張之洞修養好,也不出惡語,但是當洋人要他跟他合影的時候,他說:“算了,這個合影的事情李鴻章最喜歡做,如果你要合影,去看看我的漢陽鐵廠吧!這纔是中國第一。”

當張之洞正在視察鐵廠的時候,海因裹希也過來了,這個是盛宣懷專門請過來的,一個專門做化學的,首先張之洞他們在談:“你的才能很不錯,在我們國家都可以考個秀才了。”不要小看秀才,雖然官職小,但是可以見官不拜,還可以終身免稅。清朝會亡在光緒手上就是因爲他廢除科舉制度,科舉是大學再加上公務員考試。張之洞是慈禧親點的探花,所以的的確確,張之洞是讀書爲指,實物爲少,他感恩慈禧。可是這個時候,辜鴻銘卻把張之洞請到一邊告訴他:“海因裹希過來需要實驗室,但是你要小心他要實驗室是來做檢驗的,如果我們的鐵水不合格,那就麻煩了。”你學知識,錦繡文章做的再好也不行,你要有實物。以前科舉最高是狀元,可是狀元出來並不是就可以直接做市長以上的官,所以這個時候辜鴻銘提醒張之洞這個方面一定要小心。

圖片

圖片

圖片

而另外一邊,慈禧評價光緒的字,她說:”框架氣勢不錯,但是缺些力度。”意思是說光緒年輕氣盛,不願意承擔責任,力度就是指管理者的力度,管理者要推功攬過,所有的功往團隊推,所有的過錯自己承擔,所以慈禧這句話是希望光緒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光緒遇事太急,慈禧又看到桌上的一堆摺子問到:“這些都是請停修園子的?都是要我不要再修園子,不再過大壽了?”光緒回答:“是。”慈禧問光緒的意思 ,光緒說:“駁回去。”慈禧把話說透了:“那你還把這些摺子拿過來幹嘛,你居然知道要駁回去,要承擔責任,爲什麼還拿過來?”說白了就是好人你做,壞人我做,這就是光緒的說法。光緒把話說的特別好,符合論語裏面這句話—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個人一天到晚在找理由和藉口,忽悠老闆忽悠客戶。所以光緒說:“這麼大的事情,兒臣不敢做主。”意思就是我不敢擔責,所以慈禧很憤怒,但是也要給光緒留面子,她說:“我知道你的孝心,大清國怎麼就窮到這個地步了。”

因爲慈禧當政的時候,國庫裏面還有銀子,北洋水師還在發展,這個時候戶部尚書閻敬銘說:“這麼多年來水患不斷,軍費開支太大,我們向洋人借款,借208萬,借200萬,98萬,借500萬,250萬兩,全部都用於修頤和園了。”將近800萬兩,就是說當慈禧退休之後,其實所有的利益還是往慈禧那邊傾斜,所以這種情況下真的堅持不下來,慈禧說:“那如果這樣,翁同龢的摺子準了吧。”慈禧按照翁同龢剛剛說的,把那些附加的工程立牌園景工程停了,閻敬銘還是不接受,慈禧說:“如果這樣做,應該你沒壓力了吧。”翁同龢這話說得多好:“聖明無過皇太后。”閻敬銘說:“停了這些尋常的園景工程,的確看起來好一點,但是我一口氣還沒去完,下面壓力又來了。”這纔是真正爲國家計算,爲蒼生計算,爲天下大事計算。閻敬銘的建議是停止頤和園工程,他認爲:雖然你不再是這個位置,但是我們還是要以根本爲主,我們要以國富民強爲主,那您的大壽其實小辦也是辦,大辦也是辦,其實停了這個工程比較重要,這叫做事有輕重緩急。

圖片

圖片

圖片

而殿外,李蓮英也趕快出來,一看是李鴻章求見,有句話一定要記住,你要小心領導身邊的人,一個人跟領導身邊的人關係都搞不好,你這個人一定有問題。所以李鴻章首先問:“李公公的腳氣怎麼樣了?”他帶來了腳氣病的藥,從大英帝國帶來的,特別的貼心,本來帶過來早要送過來了,安排個下人送過來就夠了,但是因爲慈禧不喜歡,慈禧很在乎李蓮英也很重視李蓮英,但是慈禧不喜歡這些腳氣方面的毛病,所以呢李鴻章親自帶過來,以免慈禧知道讓李蓮英不得開心,那李蓮英也覺得,你作爲封疆大吏還記得我這點小事,你看李鴻章說:“公公的事怎麼會是小事呢?公公舒坦了才能把太后伺候舒坦,太后舒坦了,於國於民都是大事。”其實真正要做事,好人要比壞人更奸,好人他會知道怎麼樣對自己更有利,這些事情跟原則沒關係。因爲跟李蓮英處理好了關係,更容易知道慈禧的信息,能夠把上司服務的更好,這是值得我們去參考與思考的。而裏面慈禧在憤憤不平,慈禧說:“難道我做這個大壽,不也是爲了江山社稷一片苦心嗎?起碼讓別人看到我們大清國依然是國富民強。”慈禧講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她這種行爲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好面子,到最後面子和理子都會失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