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夠,讓75後和80後去生?這位經濟學家,你是來搞笑的嗎?

人口不夠,讓75後和80後去生?

這不是一句戲謔,而是一位經濟學家的發言,這也不是他茶餘飯後的笑談,而是被他專門論述在了個人報告中。

當經濟學家往“網紅”方向靠攏,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篇文章:《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中國生育報告》。

這篇文裏是怎麼說的呢?如果你已經看過,恐怕是記憶深刻,忘都忘不掉了!

在這位專家的報告裏,任澤平說,解決生育的辦法是:央行多印鈔,抓住75-85後的機會!要趁着他們還來得及生,能生的時候抓緊動員。而對於90後00後,任澤平說,不要將希望放在他們身上了!

有人笑談,專家這都放棄90後了。

爲什麼說他的論談這麼可笑呢?

事實上,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印鈔根本不可能解決矛盾,印鈔多了反而會引起通貨膨脹,讓錢更不值錢,這後面甚至還會有一系列的動盪不穩。所以央行對印鈔和投放貨幣的決定一向是慎而又慎的。可這位清華博士後,一個經濟學方向的博士,怎麼說得出這樣的話?

怪不得這年頭,有網友一聽到是“專家意見”,就搖搖頭笑了。專家提的建議,都是束之高閣的東西麼?當真陽春白雪不如下里巴人,還是這些專家,根本就沒有站在羣衆的視野裏去思考問題?

這就跟現在的電視劇一樣,大筆的宣傳、拍攝費用,動不動就是億級流量的巨星,製片方滿以爲會賺的盆滿鉢滿,卻不料慘遭滑鐵盧,備受羣嘲。

藝術是來源於生活,不是在空中樓閣的創作。專家與編劇,一個試圖解決問題,一個想法講好故事。但問題,故事,這些背後的人,是不是他們真正有在考慮到的?

專家面對現實,提出了一個自以爲可行的辦法,他文中提到的90後、00後不願生育,確實是個現象,所以直接跨過這個現象,不去對症找方法,而是另闢他徑,把手伸向更老的那一些人?

把辦法提出來,是個能力,可把方法論一丟,就讓人家去照做,勢必會產生反響。輿論可說明人心,勞動力三個簡簡單單的字背後,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

上有老下有小的牽絆,除了是壓力,還是情感的維繫。可這些情感,放到現實裏來說,小的要奶粉,老的要養老,中間年齡段的又在買房供房給孩子賺學費。

想要解決辦法,你有考慮過普通人的難處麼?

你說的75後、85後,正遇上人生的關卡,網友們都在說35歲大關,專家有想過嗎?沒有!專家不會有職業危機!動不動就被拿來提及的職業內卷,只需要多發幾篇論文,多參加幾個項目,多樹立一些政治正確的價值觀和論調,似乎,都不再是問題了。

赤裸裸的壓力,在他們身上都不是問題。所以閒情雅緻變味出一套一套讓人百思不解的議題和倡議。

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本質到底是什麼?問題的根源在哪裏?不從根本上找方法,自作聰明的另闢蹊徑,是大智慧,還是在逃避?

這世界從來不缺聰明人,但多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

所謂的專家,你或許有學識,有專業,有職稱,有人聽你的長篇論述,但你失了人心,就是“專家”二字在羣衆裏也做不得數!

專家,清華博士,經濟學家,這些詞語,都很高大上,但“到羣衆中去”,絕對不是一句空口無憑的話。歷史已經證明,潮流也在這裏。

爲何現在的專家說話,大家都在發笑?

有時候不是大家笑點太低,而是這個笑話本身,實在太好笑了!

又或許,是這位曾經年薪1500萬的專家,覺得讓一個國家多印發2萬億的鈔票,不過只是一個小目標!

何不食肉糜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