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德與文德

每個人都有話語權,可是這個話語權應用的是否恰當,就在於說話者個人的修養。人類文明就是說話要看對象,多換位思考,時常站在對方角度去發言,不能信口雌黃,不能胡言亂語,更不能譁衆取寵。


中國人說話,有一個骨子裏的基因,就是很難以啓齒說自己父母的名字,好像誰也沒有專門教育關於叫自己父母名字有忌諱。這就是所謂文明傳承的孝道。


中國人幾千年都有一個忠孝思想,延續到現在就是忠誠於黨和國家,忠誠於人民,對父母長輩的孝。一個不能忠於自己祖國的人很難說他所表達的思想是爲誰的,要麼認同他們的價值觀,他就是認賊作父,要麼譁衆取寵,迎合敗俗,以所謂揭露社會黑暗爲幌子,做冠冕堂皇的僞君子。


當代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看看他們身上的品格,都是純粹的人,都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永遠有比較明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哪些以犧牲祖國利益來換回自己的利益,可以稱得上沽名釣益,是被人民唾罵的,是會被寫入歷史的恥辱柱上的。


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這個無產階級鬥士,除了公敵,他的批評和某些揭露社會黑暗爲幌子的作家有本質區別,魯迅所揭露社會的問題至今引發人們深深的思考,給後世啓迪。所以不是誰獲了一個獎,圈了一堆粉絲,就可以和魯迅混爲一談,魯迅是拒絕接受那種獎的,魯迅那種立場和觀點是十分鮮明的。


文學就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無可厚非,然而爲了一句錯話都在爭論,對文學的是否觀行成了扭曲。難道文學的價值真的就是僅僅揭露社會的黑暗嗎?中國人的善惡標準難以量化,一般認爲自私就是惡,大公就是善,完全是根據每個人內心的善惡標準而評定,每個人的善惡標準加起來就形成了公衆傾向心理,繼而就像洪水猛獸演變成輿論漩渦,或者網絡暴力,而真實的事情往往會被掩蓋,最後懲罰會按照輿論漩渦的方向發展,迎合網絡公民去處理和評判,如果不慎會踐踏法律或對法律道德的綁架。


迎合文化是一種垃圾文化,比如有些作品迎合人對性的吸引力,過度用性描述折射文字的吸引力,以取得不菲的收益;有些作品迎合部分人崇尚西方的自由民主,大肆扭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些作品迎合部分人對歷史的抹黑,不看當時歷史背景而以偏概全,給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形成了極大的醜化。這個需要文學界行成共識的不是包容,也不是豐富多彩,而是非常鮮明的是非觀問題。


文學是有政治屬性的,是爲一定階級服務的,每個人都處在一個階級階層裏面,文學家的立場和觀點決定了文學家的性質,在有些問題上,原則是不能讓步的,爲誰服務是文學家必須明確的責任和擔當。文學家是爲人民服務的,文學家坐錯了板凳,就不能稱其爲人民文學家,這種人要麼是爲別人說話,立場錯誤,要麼就是譁衆取寵,充當了跳樑小醜。


文學的最高境界是追求最本真的唯美藝術,批評也罷,歌頌也罷,都是在推動社會進步,都是在弘揚真善美,揭露社會的醜陋本身就是走偏了文學的基本價值,懲惡揚善是法治體制的責任,抑惡揚善或隱惡揚善纔是文學家的使命和責任,使社會價值取向更加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


每個人都有話語權,特別是文字出現後,用文字表現出來的精神應該用唯美藝術表達,在愉悅中接受教育,在糾結中汲取教訓,在震撼作品中實現心靈昇華。說話要有口德,文字也要有文德,最好不要把器官肢解後放在文學作品中,生命符號要有敬畏之情,也許是文學手法表達可以不斷創新,但從相由心生的角度講,用醜陋的靈魂去塑造作品,只能是以俗爲美或以曲爲美,病梅扭曲的文學風氣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讓清風正氣之風從每個文學家毛孔中散發出來,還人類社會一個健康有序的人文生態環境。


銀河灣


2022.6.2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