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疏浚錄

大學士、諸城翟鑾《修浚小清河記略》

曰小清,得名別大清也。源出歷城之趵突泉,經華不注,歷章丘、鄒平、長山、新城、齊東、青城、高苑、博興諸境,帶小清河、漯河、滸山泊、沙河、白條溝、鄭黃溝、孝婦河、烏河、漢湊河諸流,至樂安而入於海。自故道填於上流,與趵突絕而東注之,委復淺隘,逼及諸水橫來,勢不支而善潰。由是沖決氾濫之勢成,而蕩析傾危之患溥矣。高、博、樂三邑地形最下,而受患多。民諮之弊,積於一紀。此修浚之功,所以弗容已也。惟時,巡撫石塘曾公實度物審形,首決大策,無何擢去。而巡按侍御虛亭鄭公董理厥務,濟用敏斷,浮議罔撓。巡撫虹川端公實繼石塘經略有方,克終底績。羣司衆職祗若闡猷協心,事事役興。於是歲春三月二十日,迄於夏五月十日,凡浚河首起章丘,尾入博興,約袤三百二十五里,深一丈,闊五倍之。博、樂二邑增築堤岸八十餘里,闊二丈,高四分闊之三,伕役計三萬,而羸錢穀約七千而縮。既而設法定製,嚴守視之,宜垂經久之略。由是河功大成,水有歸泄,除民之害而就其利。東人脫是昏墊更宅膏壤,則思永其傳,以弘其惠,此紀刻之典,所以不可無也。竊嘗考之,書陳六府,政在養民,易贊習坎,功惟潤物。水澤之在天下也,本所以爲民利,而非所以厲民也。然物理所同,貴得其性。是故水得其性,則潤下之利也,爲溉滷之澤,爲轉輸之功。失其性,則溺民之具也,爲羨溢之災,爲噬齧之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使之不失其性而已。自夫嗜誇大者,率己見以妄行;滯淺近者,委民瘼而坐視;或虛糜以挑怨,或後時而養患,不能行所無事、達物理以隨其性,皆足以蠹民而使之病,一也。是故涇渠而秦強,淮堰而梁弊,及時之與虛糜其驗殊也。三君之集是役也,明以照之,勇以決之,公以成之,蓋事在不疑而動且有則。故力出暫費而功期永寧,得物性之理而協無事之軌矣。嗚呼,獨水也哉?爲政每若此,而萬物有不各得其所、天下有不蒙至治之澤者哉?是宜有述,以詔來者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