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媳婦忘了娘,對嗎?

不少男性朋友結婚以後,自己小家庭的事情,無論大小,還是要聽從父母的意見,允許父母到自己的小家庭來發號施令、指手畫腳,很可能導致夫妻關係不和諧。

從我們的傳統文化來看,我們當然是要反對“娶了媳婦忘了娘”的。

可是,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這個問題,答案還會這麼簡單明瞭嗎?

(老王的案例)

那些事無鉅細要聽從父母意見的已婚男性朋友,表面上看來是孝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方面他們可能存在着社會角色混亂,另一方面他們可能存在着分離個體化不良。

一個人從出生到成爲一個人格獨立的個體,需要經過三次分離。

第1次分離是出生的時候,完成了與母親在肉體上的分離。

第2次分離是三歲左右的時候,形成了自己的個性雛形。

第3次分離,從進入幼兒園開始,逐步實現與原生家庭的分離。

分離個體化外在表現的4個層次:

第1層次:感情與思考深度融合,全受感情支配,爲了得到別人的認可,無視自己的主張或要求,在受到壓力時情感爆發,很容易陷入懦弱的狀態。

第2層次:對於穩定有基本的需求,爲避免矛盾,適應他人而努力,不夠自律,很難獨立進行決策或者是解決問題。

第3層次:擁有比較清晰的信念,儘管在決策時還需要依靠權威,但在困境中也能夠較快的恢復健康。

第4層次:擁有清晰的價值觀信念和目標,靈活而且穩定,擁有自主性,在矛盾與壓力面前,能夠運用理性思維解決問題。

一個常被人忽略的現象是,很多父母無法完成與孩子的心理斷乳,父母不希望孩子離開自己,用種種理由阻礙孩子與原生家庭的分離。(案例一中的母親)

作爲父母,要處理正確的教養觀念,允許孩子成爲獨立的個體,允許他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想。(小孩子摔倒了,父母要不要去扶?孩子在學校和同學鬧矛盾,家長要不要到學校幫忙?小兩口吵架了,父母要不要出面干預?案例2)

作爲兒子,要正確處理社會角色的矛盾衝突,把握好主要社會角色與次要社會角色,把握好孝敬父母的正確方式。(案例三:小李與母親的案例)

作爲新時代的女性,要知道”嫁的好是機會,過得好需要智慧”,面對一個分離個體化不良的愛人,面對分離個體化不良的公公婆婆,更需要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