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翻譯”父母愛的語言

近日,一位26歲的女性網友在App發帖:

美團買了些養樂多,我媽以爲是外賣,一直罵我,罵得還挺難聽的,有沒有跟我一樣的?

樓主說,在媽媽看來,外賣都是不健康的垃圾食品,這錢不如攢下來還房貸。

評論區有網友表示自己媽也是同款,非常反對自己點外賣,一點外賣就被罵。

有網友說這種事情和年齡無關,自己都36歲了,媽媽該怎麼罵還是怎麼罵。

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說自己每天都會收到爸媽發給自己的微信,大部分是這個不能喫、那個要多喫之類關於身體保健的亂七八糟的文章,或者是一些雞湯文、勵志文,自己工作本來就很忙,也沒時間看沒時間回覆,收到這樣的微信讓自己很煩,有時候甚至直接把爸媽的微信拉黑了。

也有的朋友會說,自己在爸媽過生日的時候,給買的名牌的衣服做禮物,本來挺高興的,結果被爸媽一頓嫌棄,說買的太貴了。

也有的爸爸媽媽,會打着爲了孩子好的旗號,不斷的干涉已經成年孩子的工作生活。

……

如果你有這樣同款的爸爸媽媽,你會怎麼面對呢?

有的朋友會說,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我現在也是成年人了,少和他們見面,把他們的微信拉黑就可以了。

這當然是一種解決方法,但可能會讓我們與父母的關係變得不那麼和諧。

有沒有更合適、更好的辦法呢?

當父母對我們說一些指責的話、抱怨的話,或者一些讓我們心煩的話的時候,會引起我們一些負面情緒。

而合理情緒療法告訴我們,引發我們情緒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我們對這些人事物的看法和態度。

外在的人事物我們是改變不了的,我們能改變的只能是自己對這些人事物的看法和態度。

我們的看法和態度改變了,情緒也就改變了。

所以,如果我們擁有一個習慣指責、抱怨或者批評的父母,我們如果想改變他們,肯定是徒勞的。

我們要嘗試着去把他們的指責、抱怨或者批評“翻譯”一下,這樣就能真正讀懂他們這些語言背後的真實含義,也就不會讓自己產生負面情緒了。

比如,那位經常收到父母保健知識微信轟炸的朋友,每一條微信的背後,其實父母都是在告訴他:我愛你,我希望你健康。

當他學會這樣翻譯父母的每一條微信的時候,就不會再有負面情緒了。

也確實是這樣,我們中國的大部分父母都不會直接對孩子說我愛你,而是通過變換各種方式來晦澀表達的。

要學會翻譯父母的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改變他們的企圖心,真正理解接納父母。

要知道,我們的父母也曾經是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他們的表達方式、溝通方式,也是從自己父母那裏學習來的,如果他們自己沒有覺察,就只能從父母那裏有樣學樣的傳承下來。

要完全的接納和理解父母,可以嘗試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自己以找一個安全的、不被打擾的空間,坐着或者躺着都可以,閉上眼睛,做幾個深呼吸,想象自己的父母出現在面前,然後對着他們真誠而緩慢的說說:“我接受,謝謝您,對不起,我愛您”。

這四組話,每說出一句都停留一下,想象一些具體的事件或者內容。

經過幾次這樣的練習之後,與父母的關係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改善,就會更容易理解和接納父母了。

當我們學會了翻譯父母的負面語言,我們還應該深入的思考一下:如何讓自己不成爲那種說負面語言的父母呢?

可以先做一個小小的測試。

試想一個情景:你年幼的孩子跑着跑着摔倒了,你會如何應對呢?

如果你是批評孩子說:我說過多少次了,不要跑得那麼快、不要跑得那麼快,現在摔疼了吧!

那麼恭喜你,你非常具有成爲會說負面語言父母的潛質。

有的父母也會說,我好好說話他不聽啊,我非得說一些嚴厲的話、刻薄的話纔會有效果,孩子纔會聽話。

這種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其實不然,這樣的父母是因爲沒有很好的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沒有掌握更好的溝通方式。

所以,作爲爸爸媽媽,就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成長自己,讓自己成爲心智成熟、有智慧的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儘可能好的原生家庭。

避免讓我們的孩子還要通過“翻譯”,才能真正讀懂我們愛的語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