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語文如何是?——《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札記

    詩意語文是對語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種追尋,也是對語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種深刻自覺和迴歸。


    我們來描述下“詩意語文如何是”——




一、舉象


    就是將語言文字還原成爲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所謂“舉”,就是呈現,就是打開;所謂“象”,就是語言文字的三種表現:形象、印象、意象。


    如:講“飽經風霜”這個詞,不是把詞語的意思解釋出來就可以。老師可以讓學生先回憶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飽經風霜的人,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飽經風霜的人應該是怎麼樣的”。學生回答:顴骨高高突出,眼眶深深地陷下去,滿臉的皺紋……臉灰不溜秋,頭髮像一堆亂稻草,嘴脣上還有一道一道乾裂的口子等,這就是舉象。


      語文是感性的,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叫他解釋,能夠滿分。但是他不會在新的語境下正確有效地使用這個詞,這是消極詞彙;而積極詞彙,應該是他懂,他能意會,他可能說得清,也可能說不清,但是他總能在新的語境裏,準確地靈活自如地加以運用。




二、造境


    在舉象的基礎上,進一步將語言文字還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


    情境就是 景象的連續體,是很多象的疊加,營造一種氛圍,人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種共鳴共振之後的那種情緒,如《天淨沙 秋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爭取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進入情境中去,讓學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會,有自己的嚼頭,這就是造境。


圖片


三、入情


      就是置身於語言文字所造的境中,體驗其存在的情感、情味和情懷。


    一切景語皆情語,語文教育的靈魂就在於“情”字,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去感受語言文字所承載着的思想和感情。王崧舟老師不反對語文知識、寫作知識、閱讀知識的滲透,但是得有個前提——那就是讓學生充分地體驗,讓學生的生命情感之門打開之後,感受語文的精彩和魅力。在這個基礎上再給孩子們談方法、講技巧,那樣的知識,那樣的技巧,才具有靈魂,具有力量。


    倘若純理性地教語文、學語文,那語文的形象就會被淡化,語文的情感就會被稀釋,語文的直覺就會被斬斷,語文的想象就會被禁錮,語文的靈性也就會被扼殺。




四、會意


    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並體會文字所包含的意義、意蘊和意趣。如果說“入情”是一種熱處理,那“會意”就是一種冷處理。讀書意味長,就要細細讀。語文教師要去解決一些重要的詞、句、段落,體驗、會意,才能真正讀出文字的魅力和神韻。


      講解《黃河的主人》——生詞“如履平地”時,通過破解“履”這個字疏通詞意後,有老師還這樣處理:


      師:“請你讀讀課文中帶有這個詞語的句子。”


      生:“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了黃河的主人。”


      師:“現在,你對‘如履平地’這個詞,還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在滾滾的黃河上撐船,他能做到如履平地,說明他非常勇敢,非常鎮靜和機敏。”


      這樣處理,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這個詞背後的情味、神韻。




五、求氣


      在特定的情境中,探求語言文字的聲氣、節奏和神韻。朗讀不用用蠻力,而要用綿力。朗讀跟唱歌一樣,注重氣息的控制。我們語文教師有責任讓學生好好讀書 ——會感性的、復沓式的、一唱三嘆地朗讀。


圖片


六、尋根


      在特定的情境中開掘語言文字背後的價值取向、精神母題和文化傳承。


      如教學《江雪》時,用“那位老人真的是在釣魚嗎?”拓展學生的思維,然後配合下發柳宗元的背景資料,學生就可以探求到更多精神、文化。中國文學史上有三個著名的漁翁:一位是姜子牙,“釣”周武王;一位是東漢嚴子陵,功成而身退——離開皇帝劉秀,隱居釣魚——釣“明哲保身”。以上兩位,釣的都是智慧;還有一位就是我們的柳宗元,他釣的是一種情懷,一種志趣,這種情懷和志趣就是中國古代有良心有良知的士大夫的一種情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語文教學需要傳承這樣的文化,追求這樣的思想力量,我們的孩子只有在這樣的文化薰陶下,才能成爲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圖片

    《泊船瓜洲》這首詩,從字面上看,全詩流露着作者對家鄉的懷念之情。其實透過“春風”這個意象,再結合瞭解到的時代背景(辭官歸鄉的他,被神宗下詔——進京繼續主持變法。這首詩就做於他返京途中),我們還能讀出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語文教的是底蘊。“底蘊”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級的生命能量。沒有底蘊或者底蘊不深厚,哪怕你學會全套的降龍十八掌,那也是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爲什麼?能量不夠,你發的招沒有殺傷力、沒有戰鬥力。


      而“底蘊”,是靠“書”堆起來的!


   


      描述完“詩意語文如何是”,我們不難發現:語文是感性的!


    感性教學,是一種形象化的教學。它要求我們還語文以畫面,還語文以旋律,還語文以意象;


    感性教學是一種情感體驗的教學。語文是最需要傾注情感的學科,“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感性教學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因此他要求尊重個性,張揚個性,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


    感性教學是一種激發生命活力的教學。學生的言語過程就是釋放生命潛能,展現生命活力的過程;


    感性教學是一種以感性形式對學生的精神產生持久影響的教學。它認爲語文的形象意義遠遠大於語文的概念意義。正是感性,讓語文回到了生命的源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