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我和文學》隨感

      朱光潛在《我和文學》等文中說,很多人對文學的學習有一種誤解,認爲這條路是很愜意簡單的。他說在他幼時看到的周圍小知識分子階層內,研究文學就是發幾篇文章,哼唧幾首小詩就是研習了。或者隨便讀讀文章,看看小說也是研習文學。也有搞科研工作的人羨慕文學工作者,認爲他們自己整天埋在定理公式,蒐集事實的工作中,太枯燥,而文人看上去灑脫多了,飲茶作詩寫文的生活多悠閒。                           

    他說起初他以爲學習文學就象幼時印象中那些文人所做的差不多。但從他真正去求學開始才體會到海若汪洋而嘆這個比喻的意思。研究文學並不象起初想的那麼簡單,更不象想象中那麼有趣。文學並不是一條只要你埋頭一直向前走就可以走到極境的路。他說研習文學這四個字幾乎耗去了他大半生的光陰。文學有讓他感受到激情澎湃的時刻,但更有很多幹燥辛苦的時候。讀到他這句話時,我倒也小小體會了一把,學習甘苦有之,小到我學漢語言也是如此,學到自己喜歡的科目自然很歡喜,也有枯燥煩悶令人氣餒的學科。但後來堅持一下,乾枯的也就慢慢浸潤了。當然我輩的小小自學絕不能跟作家的那種世界性的求學相比。他是登頂的要求。

他說學習文學就如造金字塔一樣,底盤一定要打牢,纔有後面的順利登頂,想一步到頂,結果只有癱塌。

他說的打底盤非一般學者能爲,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學好了漢語他又學英語,法語,德語等六國語言。文學有與之相關聯的學科,學習中會自然而然把他拉到研習歷史、哲學、宗教的範疇中去。對藝術的深耕又讓他去問津繪畫,音樂,美學、心理學等學科。

他說年輕人如果熱愛文學,學文學知識的同時也要學自然科學,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拓寬思路,寫作題材內容才豐富廣泛。他說古人寫文章不只是十年寒窗苦讀,還要遊歷名山大川,以養胸中之氣,打開自我的胸襟和格局,纔有行胸臆的好文產生。這個說法我在《古文二》中讀到過,蘇轍在一文中說,文章貴在養氣,氣如何能養,要遊歷名山大澤,結交英雄豪傑,賢達之士,胸中有了朗朗之氣,寫文章就有了超然的氣勢。

大儒的心志、見識、修爲高遠,非我輩能企及,但他們文章講的道理卻樸素,是我輩能懂的,讀來也能警醒一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