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班主任教室里的秘密】23.把缺点转换成特点

      学生身上存在缺点,很多班主任都喜欢告知家长,是基于什么心态呢?我自己就是一线班主任,感同身受,我百分之百确定我们的班主任没有任何恶意。无非就是想及时把学生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希望家长引起高度重视,督促孩子尽早改正缺点。这当然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是负责任的表现。

      只是,作为家长,总是从老师那里听到自家孩子的缺点,又会怎么想呢?

      绝大多数家长听着老师数落自家孩子的缺点时,面子上即使有些挂不住,心里对老师也是没有怨怼之情的。他们会及时跟进孩子的问题,并督促孩子改正。有些家长可能还会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强行要求孩子改正缺点。但也有很多家长,对老师直言不讳地告知其孩子身上的问题时,不仅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心里还会生出怨念,事后也不会配合老师的要求督促孩子改正缺点。

      对于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我表示理解。因为我自己也做过家长。我自己孩子读小学时非常调皮,经常被老师投诉。读初中时虽然懂事了,但也会搞一些小动作出来,也会被老师数落。有一阵子,我对孩子的班主任都有些害怕了,看见她就想绕道而行。更为夸张的事,我有一位同事对我说,她每次看见她儿子初中班主任打过来的电话,都会呼吸急促,手心发凉,脑子混乱,不知道这个电话是接,还是不接。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接了老师的电话,竟吓得大气不敢出。为什么?因为她儿子的班主任每次打通她电话都会连珠带炮数落她家儿子的缺点。听得她面无人色,想死的心都有。回家见到儿子,真的想一把掐死算了。

      这当然是极端现象,但这个极端现象也反映出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想总是听到班主任数落其孩子的缺点。

      既如此,班主任是不是就不向家长反馈孩子的缺点了?当然不可以!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班主任绝不会因为家长心里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改变思路,换一种既不让自己为难,也不让家长不爽,并且还有效果的方法。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班主任向家长陈述其孩子的缺点时,将缺点变成特点,家长心里的抗拒程度就会降低,甚至心悦诚服的接受。

      比如孩子时间观念比较差,经常迟到。这当然是个缺点。这个缺点带到成年人的职场,特别遭领导的厌恶,尤其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商场,对员工的出勤时间要求很严格。班主任必须出手帮助学生改正这个缺点。

      班主任就可以这样对家长说:某宝妈(宝爸),你家小明吧,是特善良,特周到的一个孩子,我可喜欢他了。告诉你吧,他有个很独特的本事,那就是很喜欢踩点,多数时候踩得很准,也有不少时间踩不准。我就是担心他一旦养成了踩点这个习惯,他今后的职场风险就比较大,所以我想请你与他谈谈,并约法三章,把踩点的特点变成提前5分钟的特点。每天提前5分钟,养成好习惯,就会对他的未来助力。聪明的家长听到这里就知道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事后就会加强管理。至于那种听了装不懂的家长,自然是靠不住,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还不如亲自去助推学生成长。

      还比如学生上课说闲话,搞小动作,甚至还接下茬带老师的节奏。班主任如果直接对家长说孩子不守课堂纪律,不尊重老师,不护短的家长一听就会引起重视,不用老师多说就会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护短的家长嘴上不辩解,心里却不停地为自己孩子找理由。对于这种护短的家长就要给这类违反课堂纪律的孩子找一个能让家长接受的特点,但又要根据这个特点为家长分析它潜在的危险。

      通常情况下,我会把上课喜欢小说小动,干扰同学听课和老师讲课的行为,描绘成“热情、活泼、好动”的特点。千万不要一开口就是多动症,闭口就是注意力缺陷,这会令家长难堪,甚至大动肝火。再说了,班主任又不是医生,凭什么给人家孩子贴这样的标签呢?说完这个特点之后,我就会跟家长分析这类特点会给孩子们带来哪些课堂上的负面影响。

    我会很真诚的对家长说,热情、活泼、好动,说明孩子的生命力强,身体健康,但如果在课堂上不加收敛的话,就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把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精髓给忽略了,导致学业成绩下降。所以我们要训练孩子“静听、静心,静坐”的好习惯。我这样表述,家长未必会立即去训练他孩子静下来的习惯,孩子也未必马上就会静下来,但一定不会破坏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

      班主任找家长交流学生的问题,无非是寻找合作伙伴。所以,一定要以家长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去陈述孩子的缺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