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極簡生活主義者之後

1 

認清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是“好的東西”

“極簡生活主義”=“沒有東西”=“不買東西”=“經濟停滯”。

或許會看到這樣的公式,但就我而言,這種公式已不能成立。不管怎麼說,我是一個購物慾旺盛的極簡生活主義者。極簡生活主義者當中,有些人是因爲對東西有講究而不斷捨棄一些東西,而我則很喜歡尋找能爲自己帶來好心情的東西的那段時間。

在知道極簡生活這種思維方式之前,我也會“無論如何先買”“妥協着買”“暫且先買起來”。但是現在變成“認真地買”“回味着買”“猶豫起來就不買”。買東西的次數減少了,但用的錢並沒有多大變化。一百元的東西買一百個也好,一萬元的東西買一個也罷,金額是相同的。

如果找到自己所追求的“好的東西”,就會很開心。說到好的東西,可能比較容易聯想到奢侈品或者高級的東西,但對我來說,好的東西應該是“自己特色”“自己舒適”“自己喜歡”,說到底就是以自己爲基準。東西的價值、擁有那件東西之前的一段故事、迄今爲止的回憶,包括這些在內,如果可以找到在各方面優於現在擁有的東西的物品,我肯定會入手,然後出手現在這件。這就是“我購物慾旺盛”的原因。

極簡主義是“只保持認清必要東西的姿勢”,對於每個人來說必需品也是各不相同的。

2 

不光是物品,能讓你感受到價值的事物也會增加

物品因爲有形狀,可以比較容易地感知到它的價值,所以之前我會在爲沒有形狀的東西上花錢而畏縮。

在成爲極簡生活主義者可以直面物品的價值之後,我感知物品以外的價值的能力也相應提高了。

“爲了讓誰高興的禮物。”

“爲了去見重要的人的旅費。”

“爲了打造自己未來的投資。”

即便產生這些費用,我也不會感到困擾,或許是因爲現在的我把花在物品上的錢花在了這些更有價值的事情上,畢竟管理那些東西又耗精力又耗時間。

3 

挑剔還是不挑剔?與東西的相處也會變成一件開心的事情

有一次,我把自己的衣服減少到十三件時,就收斂住了“想要減少”的心情,取而代之,湧現出的是“將自己擁有的所有東西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樣一份心情。與此同時,產生了“不想挑剔=不想執着”這樣矛盾的心理,會在“想要挑剔”與“不想要挑剔”這兩種極端的心態之間左搖右擺。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我有了一次把“想要成爲的自己”寫出來的機會。我寫下:“保持穩重”“熱愛家務”“站姿颯爽”。看着這些描述,我想起了重要的東西,即便是那麼地理所當然。

“因爲想過穩重的生活,所以互相選擇可以體貼對方的人相處。”

“因爲想要享受家務,所以要把東西減少到可以簡簡單單料理家務的程度。”

“因爲想要颯爽的站姿,所以要選擇可以凸顯自身魅力的衣服。”

不是想要東西,而是通過改變與東西的相處方式而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也是一種辦法。當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比起“挑剔東西”,我開始更在意“通過放手一件東西或者入手一件東西,你想要達到什麼效果”這一點。

減少東西的人與因爲執着於某件東西而捨棄一些東西的人,以及與其順序相反的,隨着東西變少而產生執念的人這兩種人一樣,比較容易有兩極分化的趨勢。我也有過一段時間認爲“以挑剔的眼光選東西”是很讚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平時洗臉的時候會選用無添加洗臉皁。但我不是以東西的品質或者使用時的心情以及這些東西自身的基準做出的選擇,而是以“是否方便買到”這樣的所耗費精力的標準來選擇的。放在房間裏的空氣淨化器以及打印機、碎紙機之類,爲了讓它們儘可能不起眼,懷着這種消極的想法我都選擇了白色。但是,這兩件事情看上去我都沒有特別講究東西本身,卻都在“節省選擇精力”這一點上有所挑剔。

不光是東西本身,如果可以對所有事情與物品都不挑剔會怎樣……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回想了與母親的一段對話。我說“捨棄慾望,我想心態平和地度日”,母親這樣迴應我:“現在的話,還是抱有慾望地生活會更好吧。慾望有時也可以促使你成長。即便你不急着捨棄慾望,等你年齡漸長,也自然會變成那樣的。”

對東西有所挑剔、有所講究,不挑剔、不講究,這兩種生活方式,看上去今後的我還是會分別汲取它們各自的好處,繼續不斷摸索“屬於我的特色”。

4 

理清減少物品的過程,自己的想法也會變得清晰

想要真正實現“一隻行李箱,輕鬆度時光”的那段日子,每天會瀏覽一百多條博客。“斷舍離”“不擁有東西的生活”“簡單生活”“極簡生活”之類,一開始我就是這樣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關鍵詞。於是,我逐漸明白這其中我更加感興趣的方向在哪兒。比如,對於疊好衣服排整齊的博主的博客很感興趣,關於做飯時的節能話題就不太有興趣,諸如此類,逐漸可以看清楚自己的方向。

在這一過程中,自己也開始想要進行信息傳播,就策劃了“使用魔法的簡單生活”這一項目。

減少東西的過程、回味着選擇的東西、那個時候的感受、參考用到的書,我會傳播各種各樣的信息。現在想起來,博客就是一種輸出的過程。和寫在自己筆記本上的不同,通過讓自己寫的東西公開可以收到讀過它的人的反饋。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所處的位置。自己覺得是標準數量的,但是周圍的反應卻是“哇,超級少欸”,如此就知道自己到底是比別人要少得多的。

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自己的特性,有一些是隻有在比較中才會被感知到的。通過與周圍的比較,可以知道“自己是什麼”。有了比較的對象,纔會浮現出自己的形象。

5 

提高取捨的能力

逐漸放手,對於自己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會留下來。只剩下對於自己來說必不可少的東西的時候,就會鮮明地認清自己的生活方式。認清自己的生活方式之後,就可以迅速做出取捨的選擇。

用較少的東西生活,可以增加與每件東西相處的時間。與每件東西的相處時間增加之後,可以更好地知道自己與東西的契合度。瞭解了自己與東西的契合度,就可以提高你取捨選擇的精度。

想來,人生其實就是取捨的連續。即便你以爲每天都是相同事情的反覆,也無外乎就是你在下意識中就已經選擇了“與昨天一樣的生活方式”。

當我開始貫徹極簡生活理念之後,有一個很大的改變,那就是決斷速度變快了。

因爲喜歡草莓,甜點中的芭菲我就會選擇草莓系列;因爲知道自己喫辛辣食物就會噎住,所以在喫咖喱的時候會選擇最偏甜的口味(也有的時候會想要挑戰一下辣的東西)。因爲知道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不擅長的事情,所以可以快速選擇。

取捨選擇的精度不夠高的話,失去重要機會的可能性就會變高。

成爲極簡生活主義者讓我的取捨能力得到了提升,這一點與更充實地過好人生也是相關聯的。

6 

不會錯過機會

迅速做出決斷,就不會錯過一些機會。比如現在,有人邀請說:“那裏有個有趣的××,一起去嗎?”不是惆悵着“啊,怎麼辦呢”,而是可以立即回覆道:“我對那個沒興趣,不去。”因爲果斷拒絕而節省出來了時間,所以遇到感興趣的邀請的話,就可以立即做出“好的,我去”的回答。

我在成爲極簡生活主義者之前,經常會有“說不定就會有幫助”的念頭,然後參加了各種各樣的集會。但是現在,我拒絕了所有可參加可不參加的活動。僅僅集中精力於真正喜歡的事情,纔不會錯過機會。我認爲自己已經具備這樣的行動力了。

7 

不推遲享受幸福

迄今爲止,我設定過各種各樣的目標。

比如“將體脂率減到×%”“到×號讀完文本的×頁”“銷量達到×”。爲了達成目標那一瞬間的“最開心的情緒”,重要的是要忍受這個過程,這樣的考慮方式被認爲是理所當然。

但是,當我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斷簡化的時候,想法有了變化。養成了“不要推遲享受幸福”的習慣。在徹底嚴格篩選東西的過程中,多次問自己“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是必要的嗎”,這樣的問題讓我知道了“樂在當下”的重要性。

現在,我在做鍛鍊的時候,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都覺得很開心。這兩件事分別是爲了達成“收穫緊緻的身體”“說流利的英語”這樣的目標的過程,但是在這當中,比起辛苦,我獲得了更多的樂趣。

學會享受過程,讓我更有持久力。而靠爆發力無法實現的目標,那就更應如此,享受過程本身也會成爲巨大的力量。

8 

不對自己撒謊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不會表述自己的意見,也害怕別人對自己意見的反應。害怕被批評,害怕被嘲笑。

終於長大成人,開始會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一來,出現了可以更加深刻理解自己的人,也出現了一些與自己差異迥然的人。周圍遇見的人增多了,自己也變得侷促起來。但還是不會與他們分離,想着要和誰都保持好關係。

“和那個人見面,總覺得有些疲憊。或許是我不擅長吧。”

“覺得開心加入的羣體,可能只是因爲害怕自己落單而參加的吧。”

受到許多的儀式性的、外界的、世俗的、責任感的約束,也就漸漸看不清自己真實的心情了。適宜的微笑、恭維、不誠心的贊同。因爲被別人無理由地喜歡而心累。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不斷對自己撒謊,心就會疲憊。自己也很辛苦,對對方也不誠實。

把東西減少,更加看重“自己的特性”之後,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靈,一點一點鍛鍊自己坦率行動的能力。當然也有的時候沒辦法一下子扭轉狀態。即便如此,只要你可以留心自己的情緒——“我呢,現在是這樣的感受”,解放心靈的機會就能增多。

9 

與人的交往變得簡單

通過減少東西,可以看清楚的是原原本本的自己。

比如,不在牀上放東西是爲了讓打掃變得簡單。雖然討厭髒兮兮的,但是也沒能勤快到每天整理東西打掃衛生的程度。

雖然喜歡白色,但也會懷着一份玩樂的心態使用牆紙,是爲了給來家裏做客的人增添一些樂趣。雖然一個人生活的時間很寶貴,但是和人見面也會使我興奮。

就是這樣的狀態,在嚴格挑選的東西和空間的包圍下,我可以讓自身暴露出來。暴露自身,可以和與你脾性相投的人更親近,而與你脾性不合的人自然拉開距離。可能一開始會覺得孤單,但逐漸你會意識到“保持了一種心情愉悅的距離”。

簡化人際關係,唯一的辦法就是對自己,對對方“不要撒謊”。

“不好意思啊,現在不太想喫這個。”

“你這樣說,我會很受傷。”

在難以啓齒的話之前加上有緩衝作用的語句,一邊選擇柔和的說法,一邊表明自己的真實想法。

對自己和對方都不撒謊,總會有些人逐漸遠去。但是這一定是有必要的距離。

以率真的自己與他人交往,人際關係就會變得簡單。奇怪地胡亂猜忌和思考麻煩的說辭藉口,這樣的麻煩就會逐漸減少。

“即便離得遠遠的,不管什麼時候都會想要幫助的人。”

“可以一起分享現在有趣的話題的人。”

“雖然只是偶爾見一見,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夥伴、可以相互信任的人。”

我的周圍剩下的,全是這些人。

10 

因爲“非這樣不可”而變得自由

在開始極簡生活之前,大家理所當然的,各自不同。自己擁有的喜歡的東西、自己的特色、重要的東西和事情,各不相同。但是,當引入極簡生活理念之後,會有三個“不會”是相通的。它們就是:

“不會拘泥於常識。”

“不會流俗於潮流。”

“不會眼紅別人。”

與不懂常識不同,我們擁有的是看透事物本質的目光。不是不追潮流,而是說要以自己的意志去吸收潮流的習慣。不是沒有協調性,而是在尊重自己意志的同時,也尊重對方的意志。

說到“極簡生活主義者”,很多人會把目光集中在“東西少”這一點上。今後應該把目光也轉向內在的變化和受益之處。

11 

真正重要的東西會浮現出來

放手一些東西,再入手一些更適合自己的東西,在這樣反覆的過程之中,不光是對於你的所有物,對於一些事情也會看清楚哪一件是“真正重要的”。

是不是即便是擠出時間也想去的地方,是不是現在想做的事情,是不是想要與之繼續交往的人……是不是因爲對於“心情好、心情不好”的自我判斷比以往更加敏感了呢?做決定時猶豫的情況大大減少。

積累起來的時間和經驗,時不時煩心的事情,沒有一個是無意義的。成爲極簡生活主義者,自己開始整理各種各樣的事情,正是到了今天,我相信這些都會成爲我今後應該行走的方向的路標。

有着過去回憶的物品,留在了記憶和記錄裏,雖然說要減少東西,但是有一些東西是即便減少其他的也想要珍惜留存下來的。

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是真正重要的,知道了這一點,生活纔會有軸心。

不是以一般的標準去衡量,而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從積攢了回憶的東西中率真地把握自己心中升騰起的感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