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的Vincent


【著】豐子愷
新星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這本封面是《有絲柏樹的麥田》的梵高傳記由同樣是畫家的豐子愷執筆,文字帶有濃厚的民國時期的用語與習慣,讓人明顯感到時代的差異。很多年前看過歐文·斯通寫的梵高傳記《渴望生活》,也很精彩,猶如在觀賞一幅絢麗的油畫。而《梵高生活》則更像是一幅素描繪畫,給你淡淡的感覺,但又有內涵在裏面。


剛開始看的時候感覺文字很平淡,但又很有韻味。特別是在語言的運用上,讓我發現自己平時用語是有多麼得囉嗦。跟着梵高的生平事蹟,從第三者的角度觀看他的人生,中間的插畫根據產生的年代穿插於其中,讓我把梵高的畫與他繪畫時的生活聯繫到了一起,對於作品有了更多一層的理解。

沒入手這本書之前,會把《渴望生活》當成是梵高人生的全部故事,在看《梵高生活》時一開始覺得故事沒有那麼的波瀾起伏,感覺就是一個普通人的生活。這讓我意識到,不同人眼中看到的內容是不同的,文如其人,豐子愷的語言就像是他的畫一樣,不是那麼地濃烈,但又有一絲恬淡在其中,需要看的人自己好好去品味。

本書大多是對事實的描述,內心戲的部分也大多有相關史料爲依據。就像是一個去掉了濾鏡之後的梵高,先把他看成是一個人,再把他看成是藝術家。當然他這樣非凡的人與普通人肯定是不同的,是天才的同時也意味着他承受了很多普通人無法承受的東西,他異於常人的行爲也爲他的傳奇人生增添了很多故事,但在他那個時代,卻不併不被身邊的大多數人善待,同時代的人很難去理解與欣賞他的作品。

對於他的故事大衆都已經非常熟悉,這次再看一遍他的故事算是一次重溫,也讓我從另一個人的視角去解讀他。一開始還挺不適應這樣的文風,先是舊式文風的不習慣,後來是覺得故事沒有想象的那麼熱烈,但看着看着發現了梵高普通人的一面,進而意識到自己在看大人物的時候多看到他們的光環,把他們神化了,而忽略了他們先是一個人,他們也要喫飯睡覺,也會遇到普通人都有的生活困境。

我們自己也是,經常會追求一些外在標籤,一直向外尋卻很少向內看。看到白描的梵高,反而能讓我們想一下以往看到關於他的故事是不是有些部分過於誇張,從底層來看,我們都是在這個世界上活過或活着的人類。這也讓我有興趣去看不同人寫的同一個人的傳記,看看別人的角度有助於發現自己沒看到的地方,有時甚至會有很大的啓發。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