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都在为“认知闭环”买单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群人为了一块金子而争得头破血流,但有个人只是默默捡起了旁边的一块钻石,然后离开了。

结果,抢金子的人,非死即伤,那个拿走钻石的人却成了富翁。 

在现在的人看来,似乎很难理解他们的选择,但事实却是,自始至终,那些抢金子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  

这是人与人之间差距被拉开的根本原因所在。认知,也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人这一辈子,都在为“认知闭环”买单

01

认知闭环是什么

心理学上有个“个人构念论”:

意思是一个人的认知,是由以往的见识、经历、思维等形成的观念。当往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时,我们往往会以习惯作出判断。

即一个人的行为,受其自身认知能力的影响。

小学时,我有一个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即使每晚睡在一起,还能彻夜聊天到天亮的朋友。

但上了初中之后,我们的未来规划却渐行渐远。

她认为学习无用,觉得不管念多少书,最后还是要出来工作,倒不如早点开始积累。所以初中就去念了艺校,早早步入社会当了课外舞蹈教练;

而我则坚信学习改变命运,选择继续念书,比她整整晚了7年才步入社会,开始我的第一份工作。

但现实是,哪怕我比她工作晚了那么久,我的工资也在短时间内超越了她,并且在不久后逐渐拉开了差距。

而她知道这个消息后,却只是阴阳怪气我只是运气太好。

所以之后的我们关系渐行渐远,倒不是我目中无人,只是朋友是需要交换观点的人,而不仅仅是交换感情,很多关系的变淡,也不是因为矛盾,而是认知差距。

正如下面这张图:

你所看到的世界,不是取决于你的年龄、胖瘦,而是源于你所站的高度。

保持持久且良好的关系,一定是建立在认知层面对等的基础上的。当两个人的认知水平越拉越大,沟通就很难在一个频道上,那么关系的疏离也是必然。

02

认知层次,决定看世界的高度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好心规劝辍学的朋友,学点技能,读点书,他们可能会反过来讥讽:读书无用,最终还是打工;

你跟他们谈努力,他跟你聊出身、聊运气;

你跟他们说人生除了结婚生子,还有理想与追求,他们一脸鄙夷地反问,人如果不结婚,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到最后,你不禁纳闷,究竟是他们故意擡杠、蓄意狡辩吗? 还是自己的想法真的错了?

其实都不是。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逛街,见见世面,回来后,要女儿画一幅这天的所见所闻。

妈妈满心期待地觉得女儿可能会画出许多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车水马龙。但女儿画的却是街上一条条的人腿。

所以你看,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由此产生的对世界的看法也千差万别。

比如,你站在山脚下,你只能看到眼前的几亩田地,可能一个大叔就挡住了你的视线;

当你站到半山腰,你就会发现刚才挡在你视线的树木,已经成为了你脚下的光景;

而当你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所有的风景尽收眼底,此时,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视线。

人生在世,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与固执,换个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因为你站的角度不够高,所以想不通,看不透的事情才更多呢。

相反,如果你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站的位置更高更远,你会惊讶地发现曾经那些困惑你的事情,不过是过眼云烟,曾经那些你执着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变的。

但所有这一切都有个前提,就是你得承认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你要有改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的勇气,辩证地看待眼前的一切,并且通过不断努力登上别人到不了的高度,看上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不为孤芳自赏,只为离人生更近一点。

03

突破“认知闭环”

《教父》中有句非常经典的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代,认知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壁垒。

要破除认知壁垒,实现思维的跃迁,我们就必须跳出当下的环境,去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大量且高质量的阅读,不断汲取新知识,让思维保持活跃;要接触更多优秀的人,取其长处来补足自己的短处。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认知越低,遇见的人越复杂,越固执;认知越高,遇见的人越简单,越灵活。

愿你从今天起,能遇到更优秀的人,见到更美的风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