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來那些沒寫的東西

順着昨天寫文人和千古文章,今兒再衍生一下,通過講漢文帝來審視我們從小受的固有教育。

說到漢文帝,首先就是“文景之治”,實乃有道明君,然後呢?你還有什麼印象?

翻開百度百科,便覽歷朝歷代對漢文帝的評價都是“仁德無雙、天下大治”,確實很好,但你有沒有反省過,我們受的教育、尤其是歷史方面的,誰好誰不好那都是結果,這些既定的結論會對我們的認知提升產生有效的影響嗎?

歷史學是未來學,可很多人覺得讀歷史沒啥意思,說鑑古知今,但那些先賢教條不僅很難做到,在現實中也沒什麼幫助,這就是原因了,史書記錄的是結果,我們讀史要深挖出結果背後的原因。

比如漢文帝怎麼就成爲了千古名君?

數千年曆史,皇帝走馬燈似的輪換,很多都沒什麼好下場,大多庸碌,少數成爲明君,我們的教育總是在說明君是品德高尚、修身成爲天下典範,而昏君則是貪淫好色、窮奢極欲、親小人遠賢臣,再摳到字縫裏就會發現,千古一帝李世民劫殺兄弟、逼父退位,強佔弟媳,那貪淫好色可不比隋煬帝弱多少,讀着讀着就會領悟到,歷史的框架下,真正有大用的是那些隱在暗處的底層規律。

劉邦死後,呂氏專權,薄姬帶着兒子遠離紛爭、躲到了代國,那她娘兩在呂氏高壓下是如何讓呂后放心的?娶呂氏族人爲妻,還生下四個兒子,這親是結牢了吧。

那呂后死後,齊王劉襄連同陳平周勃等功臣集團發難,呂氏集團鬥敗,被剷除乾淨,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遠在外圍的代王憑什麼摘得最大的勝利果實?

史書記載,陳平爲代表的功臣集團選定皇位繼承人時,考慮不能有像呂氏一樣強大的外戚,才選的代王,那問題又來了,出力最大的齊王劉襄呢?哪兒去啦?憑什麼陳平就能做到一言決定皇位人選?

這些問題全藏在縫隙裏,那纔是血淋淋的真相。

陳平是權謀高手,擁有了立皇位的權力,所以要選擇沒有外戚、便於控制的人,剷除呂氏出力的劉氏宗族都不便控制,所以不能選,才最終選定看上去很弱的代王。

等等,代王可是呂氏女婿啊,還有四個兒子呢,怎麼做到不僅躲過政治衝擊、還被視作人畜無害的小綿羊的?

答案是:呂氏正妃和四個親生兒子,在一年內得暴病全部身死。

剎那間,代王成了乾乾淨淨的、皇位的完美人選。

自此代王成了皇帝,新皇、還是被擁立上位的、上任第一件事是啥?

當然是要分功勞啦,做上那個位置,下面一幫眼裏閃着綠光的狼在等着拿好處呢,少有不如意,就是再次亂斗的結果,這也是陳平給新皇下的套。

那皇帝是怎麼做的呢?

對,就是成就漢文帝的那個固有印象:“垂拱而治”,我上位你陳平居功至偉,我把皇帝的權力讓給你,一切封賞有你陳平一念決定,無爲的乾脆利索。

一世見慣風浪的陳平也退的乾脆利索,託病請辭,不久病逝,周勃接替丞相位,功臣集團掌權。

這纔有了昨天那一幕,皇帝培植文人勢力要奪權,看到沒,劉恆在成爲明君之前,要先通過鬥爭把位置坐穩、奪權、任人、平衡,最後纔有機會做事,成就他明君的身後名。

這就是我爲什麼說讀書要代入式深讀,文字呈現出來的已經是結果或者趨近於結果,背後的過程纔是真正有用的無價之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