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的博弈

人在世上就像是俄罗斯方块,死掉是必然结局,区别就在于“死”这个终点之前,个体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人和人之间开局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出身好,条件设定就很优,方块下落像蜗牛,有充足的时间(资源)慢慢搞;有的人开局就是地狱模式,还没反应过来就挂掉了;大多普通人运气不好不坏,一生至少有一次靠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人人都要参与博弈的,就看你怎么在有限资源下玩更长时间。

人所谓做决策就是把有限资源押上去以期获得更大收益的过程。

以一个历史事件举例,东汉末年曹袁的官渡之战,来分析一下。

袁绍强很多,曹操弱很多,那么袁绍的最佳策略其实就是“以正合”,像田丰说的“拥有四个州的人马钱粮,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袭扰河南,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这是堂堂之阵的以强打弱之法,弱小的曹操绝无胜算。

那么作为弱势方的曹操,最佳策略就是押上全部主动求战(后面诸葛亮也是一样的逻辑),在战中、在运动中等待敌人出现失误,方有一线生机,所以曹操凭自己的家底没法耗,只能是孤注一掷的战。

那袁绍没听田丰执意出战,这是第一错,但这个时候只是让曹操的必死之局出现一线生机,因为即便打仗,优势还是碾压式的。

曹、袁初战白马,曹操采用的都是主动出击“以奇胜”的打法,先是派关二爷阵斩颜良,再用荀攸之计诱惑文丑,再斩之(刘备跟随文丑,发现不妥拔马就逃),开战就挫了袁绍锐气,但也迫使袁绍和其对峙,打起了曹操最不愿意的消耗战。

从这可以看出,袁绍不善用人的弊病,从有限的历史信息中,可以确定颜良文丑勇是勇的,但并不善治军带兵,颜良给了关二爷杀入中军斩其首级的机会,整个三国仅此一例啊,文丑治不了自己的队伍哄抢物资、进而被曹军骑兵冲击丢了性命,这两充其量就是护卫总管,只应该放在身边,待之极厚,像曹操对待许褚那样,带兵之事交给张合高览。

用人不当,这是袁绍犯的第二错,但转入消耗,袁绍优势还是碾压式的。

果然没用了多久,曹操就撑不住了,想着要退兵保留有生力量,这个时候稍微深想一下,假如曹操没顶住要退,他会采取什么策略呢?

会跟董卓一模一样,挟持皇帝大臣裹挟百姓退往关中,跟马腾韩遂火并,不管咋样,下场都不会太好,所以我认为以曹操的性格绝对不会做出要退的选择,要么是测试手下的反应,要么是赢了之后给手下荀彧郭嘉以及诸将的荣誉,“看我一个老大都萌生退意,全靠你们支持啊”,这样的手段曹老板玩得溜着呢,跟后来收到一堆投降信当众烧了一样,都是管理手心术,简单但有用。

曹操,以弱敌强,以其雄主之姿,绝对不会不知道自己绝无退路,只能是押上一切苦等变数,这就是“先为己之不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如果袁绍不犯错误,曹操依然是死局。

但大敌当前,袁绍方还在内斗,因为受贿一点小事逼得许攸连夜叛逃,这是袁绍犯的第三错,外敌的压力下,与曹操打仗是当下唯一重要的事,其他一切都应该服从这最高战略,那么在打仗过程中,内部形成向心力就是重要的,平时派系斗争有利于主公地位稳固,但战时就要一致对外。

许攸叛逃,还不要紧,袁绍优势还是碾压式的,因为作为敌对方来的人,以及带来的信息,曹操的决策就至关重要了。

但我们看到,因为袁绍一个又一个的错误,曹操的胜机已经在逐步提高了。

当听到许攸到来,曹操赤脚出迎,这既是姿态,更是反应曹操在绝境中对这一丝光明的渴求,那么听许攸说关键物资粮草在乌巢,且是淳于琼把守,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看着眼前这个敌方阵营过来的人,面对这么不知真假的一丝希望,你会做何选择?

历史上诈降设套的案例可不少啊,万一那是套呢?必死之局。

即便不是套,粮草重地必然守卫森严,攻过去也是九死一生。

怎么办?

曹操作为雄主的秉性就出来了,反正耗下去也是死,那么这一丝希望不论真假都要押、且要是押重注,当所有谋士武将都劝谏派猛将前往,曹操作为主公不可犯险,但既然做出选择,就要看执行力度,这种细若游丝的机会,谁又能做到像曹操自己一样执行到位呢?

这就是曹操。

反观袁绍,得知乌巢被袭,在救援还是猛攻曹操大营的决策中,袁绍选择攻击大营其实不能算错,大营拿下,曹操根基全失,即便烧了粮草也是败退之局,但最大的错误就在执行力度上,这种生死对决,除了自己谁都不能托付,袁绍正确的选择是亲自带兵并做阵前鼓舞,“决胜就在当下,吾当亲冒箭矢,与诸将士奋勇向前,得胜乃还,共享富贵”,然后猛攻曹营,主帅在场,胜率相当大的,而交给张郃,就相当于把命交给了手下,能不能尽死力就有巨大变数,果然张郃久攻不下,害怕被降罪,临阵投降,至此袁绍败局已定。

这就是袁绍。

官渡之战是个非常经典的弱者如何生存并一点点打开局面的理想案例,开局强弱悬殊,曹操连续作对决策,与之相对的袁绍连续犯错,最终有一丝生机不断加码直到锁定胜局,这其中诸多环节,曹袁二人决策稍有不同,就是另外一个结局。

“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官渡之战就是教科书。

曹操对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都洞若烛火、以及临阵押注异常果决,而袁绍既不知有什么、也不知想要什么、更要命的是“干大事而惜身”。

我常说,人生就是大大小小选择的叠加,而选择就是押注资源以期获得更大收益,把这一句奉为决策原则,现实中你只要想着向上攀升,就是在以弱谋强,能做的就是学习曹操,主动求战,一路死扛,等待机会出现,抗不下去就是死路一条,机会即便出现也要面临连绵不断的决策考验,稍有差错,也是死路一条。

这就是真实世界中的博弈,永不休止,也是进阶之路的惨烈真相。

你知道自己有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以弱谋强敢于押注吗?

如果觉得彷徨迷茫,那么这三个问题会给你指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