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民本思想(1)


  民本思想是孟子“仁政”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生爲本,仁愛爲懷”的觀念,影響深遠。《孟子》中關於這方面的論述,以下作簡要介紹。

  “梁惠王(上)”篇——

  梁惠王一面顧盼着鴻雁麋鹿等飛禽走獸,一面說:“賢人也以此爲樂嗎?”孟子回答說:“正因爲是賢人才能以此爲樂,不賢的人就算有這些東西,也是不能夠快樂的。”接着,孟子以周文王建“靈園”的事來說明,賢人雖然用了百姓的勞力來修建遊玩的場所,但百姓樂意出力,因爲周文王能與民同樂。孟子又以暴君夏桀爲例,來說明不賢的人即使擁有珍禽異獸,但不能與民同樂,自己得不到快樂,百姓還對他恨之入骨。

  “與民同樂”的思想,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組成部分。

  孟子對齊宣王說:“沒有固定的產業收入,卻有固定的道德觀念,只有讀書人才能做得到。至於一般百姓,如果沒有固定的產業收入,也就沒有固定的道德觀念。一旦沒有固定的道德觀念,那就會胡作非爲,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所以,賢明的國君制定老百姓的產業政策,一定要讓他們能贍養父母,撫養孩子;好年成豐衣足食,壞年成也不致餓死。然後督促他們走正道,老百姓也就容易聽從了。”

  這段話的意思類似管仲說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孟子認爲,有恆產纔有恆心,所以,要先讓百姓豐衣足食,然後才能知禮義。

  “梁惠王(下)”篇——

  孟子說:“國君以百姓的快樂爲快樂,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爲快樂;國君以百姓的憂愁爲憂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爲憂愁。如果這樣還不能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這是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政治觀點。

  “公孫丑(上)”篇——

  孟子說:“尊重賢才,使用能人,傑出的人物都有職位,那麼,天下之士都樂於在這樣的朝廷任職;在市場上提供儲貨的地方卻不徵稅,把滯銷的貨物依法收購不使積壓,那麼,天下商人郄樂於在這樣的市場做生意;海關只稽查不徵稅,那麼,天下的旅客都樂於在這樣的路上旅行了;種莊稼按井田制助耕公田而不再徵稅,那麼,天下的農民都樂於在這樣的土地上耕種了;居民區沒有額外的土地稅和勞役稅,那麼,天下的百姓都樂於成爲這裏的居民了。真正能夠做到這五點,就連鄰國的百姓都會把他當父母一樣仰慕。如果有誰想帶人攻打他,就好比率領兒女去攻打父母,從來就沒有人會成功。這樣,他就會天下無敵了。”

  這段談到了尊重人才和稅收問題。孟子主張免除在當時屬於不合理的稅收,以減輕百姓的負擔。他的立足點都在天下百姓,其目的是使國君成爲“天下無敵”的明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