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那些书和寂寞的花

文/ 陈红华

01

立冬后的这一天,余则娟老师走了,永远告别了她万分眷恋的“美院”和我们,也忍痛别了那些她看护了十几年的花,以及从此孤单了的书架。

午饭时间,桐庐县毕浦中学的食堂里异常安静,有着与往常完全不一样的气氛。同样喜欢侍弄花草的徐萍老师就坐在我的对面,整个餐饭,她一句话也没说,我竟然体会到了某种悲痛的情绪。

02

阅览室是一间安静的大教室,在综合楼三楼,靠阳,放眼空阔,视线极好。窗前几排旧桌上,摆弄着好多花草,诸如吊兰,绿萝,仙人掌,多盆肉肉,各自生长,没有声响,同时让人心安。三排木制长桌、靠椅,齐整静列;八个开放式书架,书报分类分期,清晰可选。

管理员就是我们的余则娟老师。她戴着一副眼镜,扎着随性的马尾辫,四十几岁的样子,看上去,清爽又斯文。她既勤快又利索,把小小的阅览室,搞得清新小样又文艺。

那天,我上完课,独自去阅览室。我看见她的电脑桌上,放着些书,还有翻着的笔记,上面是四五行摘录的文字。我很是惊讶,不禁对余老师刮目相看。我不清楚,一个阅览室老师,是否都爱看书,又是如何寂寞地与书,与自己相处。至少,我对余老师是既钦佩又羡慕的。在这里,有花自香,有书为伴。仿佛连声音、语调、节奏,都是体恤与皈依的舒缓和慢。置身其中,与书,与花草,互相慰藉,彼此坦诚,真是最质朴最柔软的处世之道。

这么说来,在这里的每一刻,余老师笃定是自由而快活的。

有时候,一个班的学生呼啸而来,三四十个。一到阅览室门口,他们便自觉地,安静地,径直走到喜欢的杂志面前,毫不犹豫地挑一本,结伴着坐。然后摊开笔记本,开始自由自在地阅读。这种阅读课的习惯,早已种在每个毕中孩子的心中。余老师,她心里笃定有底。

余老师先是静静地站在门边,看着这些孩子从她眼前走过,然后又在阅览架前站一会儿,等到孩子们安静地坐下了,她才回自己的位置,摘录笔记。这份默契,是书和花合体的气质,余老师徜徉其中,自有芬芳。

我有时恰好也在,一般是下午空课时间。我坐在某个角落里,顾自翻书。面前是一摞书报,还有一杯茶,枸杞浮在菊花上,似乎看得见热气。这些孩子,都认识我,在校园里,会热情地叫我“陈书记好”,或是“老师好”。我常坐在这里,一开始,他们会露出惊讶的表情,一会儿便顾自阅读去了,互不打扰。

我有时会擡起头,注视着他们。有的在翻看,有的记着笔记,有的去挑书,认真而安静。我喜欢这样的面孔和气色——读书人该有的那点味道,很是难得。于是我会点点头,微笑。坐在这里,会觉得特别有意义。

有一日,我独自去阅览室。正好是陆春祥老师看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时光短笺》样书后,让我给每一章写一段五十字左右“虚空”一些的文字。这有点难,一下也没有什么思路,我便想坐在阅览室里去找找感觉。

我提了个电脑来,余老师显然很惊讶,“作家来这里找感觉啊!”她正在修饰一盆吊兰,长长的枝藤顺着书桌流淌而下,自然而静美。“陆春祥老师教过我,他肯定不记得我了;邱仙萍是我的同学,她很有才气……”

哇,惊愕之余,我坦白地说,“陆老师让我给每一章写五十字左右的前言,虚空一点的,我写不好啊,来这里找找文气。”

“书记谦虚了,写得好的。”余老师鼓励我说,“而且一定出彩的。”她这话说的,在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女生面前,我哪敢说自己有才。

我伫立在三楼的窗前……

“亲情,融入血液,沉淀在绵绵的时光里。村庄山野,一份闲不下来的手艺,泥里的土豆,琐碎的日常,在细碎的笔触间喃喃私语。连逝去亲人的声色影像,也在泪目中活了过来,直抵人心。”

我不无自豪地在余老师面前读我的文字,有些肆无忌惮。

“风的尘上,两道时光弧线,一长一短,长的箍拢脚背,短的勾紧拇指。而时光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要走在路上,和自然一起,释读和深察都是禅意。静在书中,与人事对话,沉浸与薰染皆为诗情。”

“哎呦,陈书记,你的文字太美了,我喜欢。”余老师的脸上,洋溢着让我感动的笑容,她的那些花儿,也好似在阳光下点头呼应着。

余老师,如果你能再这么夸我一次,我是多么的开心啊!

这一天,我收到了我的第二本散文集《这一刻的幸福》,在给学校老师送出第48本书的时候,想勾留的最后一个名字,是“余则娟”,我在办公室,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悲痛之味,无以言说。我分明地知道,她是非常喜欢我的文字的,这一点,我确信无疑。

03

俗世缠身,一度忘记了余则娟老师正在和生命做最后的较量。而我们,却无能为力。人生有时候就如此没劲,忙这忙那,全然忘记了自己该去多多关照的东西。

这一日,突然收到余老师一则微信,“陈书记,最近身体很不好,‘学习强国’吃不消做了,帮我删了吧。”

啊呀,我心里一震,说不出的同志感情油然而生,感觉余老师已经在最后挣扎的路上了。像她这样的女教师,在最后的时光里,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绝不想拖学校的后退,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这也是我和余老师最后一次交流,想不到,却是永别。

04

余老师,你是如此的热爱生活,我不舍得删了你的微信,就像我身边逝去的每一个朋友一样,都得留着。

你旅行的快乐,转发老师们的自豪,我翻过的每一则,都回味着一个乡村教师内心的淳朴与真诚。

你转发了你的老师陆春祥先生《在美院的日子》,并引以为豪。还有同学邱仙萍的《“美院”有朵火烧云》,“美院”在你心里,满满的惦念,我猜想,在你最后的时刻,一定也聚焦了这里的一切。

其实,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念叨着你呢。

05

我记得杨绛先生写自己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里读书,“图书馆临窗有一行单人书桌,我们可以占据一个桌子。架子上的书,我可以自己取。读不完的书可以留在桌上。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寥寥无几,环境非常清静。我为自己定下课程表,一本一本书从头到尾细读。能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至少,余老师是满意的。在这里,内心的荒芜和丰富显而易见。人文历史,国家地理,自然科学,军事瞭望……阅读的无穷发现,隐藏在鲜为人知的隐秘处,如同远方的风景在更远方。只有坚持的人,才能发现它,并体验它带来的喜悦。

在这里,余老师,早已活成了一个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的人。

“陈书记,这里的花,你挑一盆。”依稀记得你的盛情,“水,少浇一点,一个星期一次就够了……”我想说,你细心呵护的每一株花,我都喜欢,它们都盛开着。

我也曾无数次想过,你几十年来与癌症的每一次孤独搏斗,你这个瘦小的女子,是如何的坚强。我每看你一眼,你每一次回报我的始终是微笑,你真了不起!

姐姐,余则娟,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在“美院”的每一天,我回望三楼的阅览室,姐姐,你一直都在!永远在!

06

小袁深夜发朋友圈。

落叶归根,从这片土地上冒长,依稀你的影子,是隔壁那一声小袁。

几时我入住到综合楼三楼,是你陪我过了几秋,这个花不需要浇很多水,好养,你先摆着。这个体育杂志你需要的,我帮你理出来了。这边我拿了几个桃子,你挑一个拿去。

不知何时,熟悉的声音已经不再响起。前天刚与合欢聊到你,此时我却不愿意提到你。因为不想定格,或许三言并非是你想的那两语。可入心的是一整个念想。

如此12载,又有几个12载 。应该是假的,听到。只想给自己留点个逗号。

给我一个腌菜的缸,能否腌透那一整段岁月。孝娘竹,只管岁岁添新,因为那是快乐的。我就扎根在你那,看你……

徐萍说,“还有话未说呢……”

今晚,有多少人想倾述……而我,只想用你写的文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淅淅沥沥的秋雨绵绵近一月,潮湿的空气令人窒息,感觉人都要发霉了。今天,湿冷、阴郁的日子总算被不着力的阳光驱逐了,走出室外,享受一番间隙从云朵里漏出来的阳光,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聆听一场操场边传来的群鸟争鸣,观赏一地银杏的片片金黄!银杏受阴冷的秋雨洗礼过后,渐渐地褪去生命的绿色,金黄靓丽的犹挂枝头,早黄的已潇潇洒洒铺满地,阴雨过后落尽繁华,华丽转身锃亮落叶美。

今年的落黄之美比不上去年干冷空气浸染造就的美,过多的雨水摧残,有些残枝败叶,那抹亮黄只能留在梦里。曾几时,同学约我去看分水保安朝阳的古银杏,我总推脱校园的银杏小道等着我去欣赏,何必舍近求远。又一同学叫我去看诸暨五泄的银杏黄,我又拒绝太早去了,可以等待校园的那抹金黄,又何必跑了那么远的路去看我习以为常的银杏。心心念念一地金黄在每天的上班下班中期待着,因为有了校园的银杏小道美景,钟爱到骨子里的我无意排斥其他的银杏之美。虽带点憔悴的有些西施病态美的金黄,在相机的镜头里呈现不一样的美,略感欣慰,明天是个晴朗之日,期待银杏之黄熠熠生辉!”

是的,明天是个晴朗之日,银杏之黄将熠熠生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