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获得知识。读一本好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剂。当你焦躁的时候,不如来读一读这本《心安即是归处》: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季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将其对自我的这份坚守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分别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关的生命话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

作者季羡林是北京大学唯一终身教授,留下“三辞桂冠”的佳话,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通透、朴实、纯粹、平淡,却也不失任性。其子季承曾说“他是人生的失败者,是寂寞的文人”,但他的世界并不孤独,因心有归处,而淡定从容;因无畏无惧,而潇洒自由。

01 人为什么活着

季先生在快90岁时写下关于“人生”的文字,面对这一话题,你是否也同我一样,迫不及待地想从先生的口中听到这位睿智的老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呢。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我们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那人生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活着”,而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寻找人生方向和意义的过程吧。

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本书中,季羡林先生为我们回答了什么人需要读书和读什么样的书的问题。我想,这样是我们应该去思考、去叩问自己的问题。在我们感到迷惘、不知所从的时候,当我们需要用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实现提升的时候,读书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书能给我们知识,给我们智慧,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希望。

02 三种关系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第三,人与自己的关系。这是我很喜欢的季羡林先生的一段话。千万不要把一些艺术家只当作他们本职的艺术家,一代大师通透到了晚年,就会变成生活上的艺术家,思想上的哲学家。

这几年疫情搞得大家生活一团糟,不能出行,工作受阻,经济受挫。大自然似乎还嫌不够,今年洪水和高温屡破纪录。

就好像《流浪地球》开头所说: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季老先生作为一位文人,自然不像科学家一样写过环保类文章,但活得纯粹的人总是能随时随地从任何事物中感知到大自然的魅力。

人性的复杂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如季老先生所说:“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可见极度无私或自私的人都很少见,大多数的我们既有向善之心也有利己的真实,这就是人性。

但通常我们都会陷入“严以待人,宽以对己”的陷阱中,不知不觉对他人要求甚高,对自己无限宽容。

对于人与人的关系,季老先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对待善良的人,要真诚,要相互容忍。比如我们的亲人、爱人、孩子、朋友等,有冲突有矛盾,都是正常的,保持冷静,才能避免小事变大事。

对于人与自己的关系,首先要自己内心平静和心安,减少内耗,才能快乐。

03 推荐的书单

季先生还给我们分享了几本他喜欢的书单:既简单淳朴又回味无穷的《世说新语》、内有乾坤、常读常新的《红楼梦》,还有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大气磅礴的苏轼词……每一本书都蕴含着无量的智慧,每一本书都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当文思路泉涌,当下笔如有神的时候,那些看过的书,都转化成丰富的精神世界。

当前很多人的情绪浮躁,没有耐心,非黑即白,不问缘由。忘却了那些曾教我们从容的道理。这本《心安即是归处》记录了一代大师季羡林的百年生命智慧,分享了他对事物的看法。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