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勇敢選擇和出發的勇氣

在一檔脫口秀節目裏,有一期的主題是“躺和卷,怎麼選?”。演員們都說得非常精彩,引得臺下觀衆笑聲陣陣,但笑聲過後,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


人這一生中,會有很多次選擇,無論是愛情的、工作的,還是其他方面,也許有的選擇很輕鬆,但總會有一次是艱難的。


特別是面臨生存和尊嚴對抗的時候,選A還是B?讓人不禁感嘆:如何是好?!


《滄浪之水》的作者閻真,在幾年前與兒子的一次交談中,瞭解到當代年輕人的生存狀況的艱難,便產生了要寫一本書的衝動,於是就有了《如何是好》這部小說。


在書中,不僅有對開拓前程的困苦無望,也有對愛情選擇的糾結彷徨,還有對歷經生活的磨難後的茫然和痛苦,更有對夢想追尋的執着與堅守。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某些艱難時刻,或是正在人生的某個路口,不知如何選擇,這部小說也許會幫你找到答案。


小說講的是,主人公許晶晶從小鎮考進城裏的重點大學,卻在畢業之際遭遇失戀和失業,不甘平庸的她,一路奮起拼搏,在困境中堅持追求夢想的故事。


許晶晶在愛情中執着追尋,也曾苦苦等待,爲夢想流過淚,也流過汗。在最困苦時,也曾猶豫,甚至想要放棄,但最後還是保留了對生活、對世界的善意,在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01只有鮮花的愛情和只有大餅的婚姻,怎麼選才是對的


她說:“因爲你相信愛情。”這句話像一束光,射到我的心上。

相信愛情,這作爲一種生命的執念,化作了一種本能,在做頑強的抵抗。


許晶晶和男友章偉原本一起籌劃美好的未來,可招聘面試中接連受挫的男友,最終決定回家鄉接受穩定的工作,兩人只能無奈分開。


失戀後的許晶晶也接受過幾次相親,但都因爲“沒有愛情”而拒絕了對方。


莎士比亞說:愛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誼的昇華,心靈的吻合。如果說人類的感情能區分等級,那麼愛情該是屬於最高的一級。


可是,這樣上好的愛情——他在,她也在,天地光陰都在,一生的深情都在,世間又有多少?


我們要過的日子無非是靜水流深,花開富貴之後的閒適,我們期盼的愛情無非是即便不語也彼此懂得,溫暖餘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要愛一個具體的人,不要愛一個抽象的人。如果說婚前的許晶晶只是虛構出一個完美的形象,在追尋真愛的過程中卻屢次碰壁。


在求而不得中,在與前男友分開七年後,她等來了葉能,一個平凡普通得甚至讓她有些看不上的男人。


在她眼裏,“這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但能夠接受”,“有點遺憾”。但她開始學着去愛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優點有缺點的、活生生的人,


婚後的許晶晶比之前多了幾分寬容,幾分豁達。婚姻就像一所學校,讓她學會體諒對方,知道如何與對方和睦相處,如何一同前行,以及如何在互補中獲得更多力量


雖然也許是萬般無奈的最合適的選擇,但是在相處,他讓他相信他值得爲愛鼓勵,他努力的生活,讓他能夠享受尊嚴,並且陪伴他成長,讓他活出自我。


我們常說理解萬歲,這恰恰是因爲理解太難。也許在追愛路上的人,正在與自我、與對方博弈,不知如何表達,愛情和婚姻卻能教會我們:如何把自己打碎,保留不可被任何人或事動搖的部分,其餘的那些與對方重新組合,變成和對方更加吻合的形狀。


好的感情,應當愛得明亮寬宏,愛得厚重開闊。


他不是最有錢的,也不是最有能力的,甚至有幾分懦弱與自暴自棄,但是,真正讓許晶晶學會更好地去愛的,不是她的前任,也不是過去的經驗教訓,而是當下出現在她生命中的這個人。


許晶晶是聰明的,更是智慧的。


婚姻中的她漸漸明白,她的伴侶並不是她的愛和幸福的來源,滿足自己的期待與讓自己開心並不是伴侶的職責。伴侶喚醒了她真實的自我。


當她放棄幻想,確定了生命中與自己共度餘生的就是這個人,她堅信陪伴在自己身旁的人,就是唯一能和自己創造最好的愛的人



02一直揹負原生家庭的殼,是走不遠的


全家的希望都在我身上,我卻不知道自己的希望在哪裏。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希望,也得抱着希望,沒有野心,也得野心勃勃,要活,要改命。


許晶晶的父親“喫過讀書的虧”,便把對讀書的瘋狂的執念傳給了自己的女兒,寄予厚望,要她在麓城立足。


父親因沒有資歷,在沒有編制的教師隊伍裏被淘汰,只能靠賣菜養家餬口,終日在朝不保夕的恐懼中,也給許晶晶施加了許多壓力。


人處於恐懼狀態時,第一反應是抓住別人,第二個反應是去改變別人,因爲恐懼會帶給人一種失控感。


許晶晶的父親就是這樣,他把自己的恐懼和全家的恐懼,都傳遞給了許晶晶。


《重建親密關係》一書中提到,一個家庭中如果多個成員都有這樣的恐懼,這種恐懼就會變成核心恐懼,全家人都會陷入一種因爲恐懼而互相拉扯的狀態。


許晶晶的家庭就是這樣的,父母把自己的恐懼、挫敗和焦慮傳遞給孩子。她既想完成父母的心願,也想掙脫這種無形的枷鎖。


父母以“愛”和責任爲要挾,在過度的期待中,控制和引導她的思想與發展,瓦解了她的自我認同的調節能力。


限制和影響她走向成功的也許有運氣的成分,但更深層次的,還有來自原生家庭所導致的自卑、執拗等不良情緒,有條件的愛讓她變成了聽話的“木偶”,限制了她的更多可能性的發展,錯過了成功的機會。


一直在努力的她,卻總是遭遇挫敗,“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在跟自己過不去,想做的事都做不成。越是想做,就越是做不成。生活就像一個癟了氣的皮球,自己怎麼拍,都拍不起來。”


許晶晶堅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但她需要自己的價值被認可,需要通過一些外在的形式來得到肯定,但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她始終沒有徹底得到。


麓城對於許晶晶來說,就像一塊磁鐵,吸引着她走向它,這一路上是她丟棄家鄉的叮噹作響聲。方言、習俗、思想……都丟在了進城的路上。

但是想要抹去出生的標籤,並非衣服和髮型那麼簡單的事,她的身上,始終揹負着原生家庭的殼。


麓城把她綁住了,她圍繞着麓城去安排一切,父母也綁住了她,告訴她不能認輸,結果讓自己陷入了悲劇。


退回家,還是死守麓城?進退兩難時,她也想過回到家鄉,可是,家庭的期望、鄉人的眼光,還有自尊都不允許她回去。


其實,眼前的人生有千百萬種可能,只要我們離開舊軌道和地平線,把心靈拔高,當你鳥瞰一切,就有了重新選擇人生版本的自由,而不是一直被原生家庭束縛。


於是,她撣掉身上的泥土,她拋開所有的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和心灰意冷,甚至不堪重負,重整旗鼓。


03願你歷經磨難和挫折,仍有再出發的勇氣


我有一千條理由對自己妥協,但不妥協的理由只有一條,那就是,妥協就會墜入深淵。


在感情和事業屢屢受挫的許晶晶,總想扳回一局,想出人頭地,卻總是不能如願。


後來的她終於明白,“活着就是一件庸俗的事情,在從容高雅的後面,還有別人看不見的日常凡庸。”


許晶晶在經歷了愛情的挫敗、工作的失意和生活的種種刁難與磨難後,開始直面這些傷害,而不是選擇逃避、瞻前顧後。


她與生活和世界最終達成了和解,心中的創傷也慢慢被治癒。她開始面對真實的自己,坦然地自我接納,釋放內心的創傷和情緒,讓愛真實地流露出來,也完成了自我和解、自我救贖,終於成爲一個勇敢而溫暖的人。


於是,雖然每天十幾個小時工作讓她疲憊,每個月還有各種貸款壓得她喘不過氣,似乎艱難的日子也看不到盡頭,但是,生活的架子已經搭建起來了,在麓城。


她的夢想,在一點一點實現。雖然慢,但堅定。


1974年,穆罕默德·阿里在與喬治·福爾曼的歷史性拳擊比賽前,曾說:我曾跟鱷魚摔跤,與鯨魚搏鬥,給閃電戴上手銬,把雷點關進監獄。上週纔打死石頭,重傷岩石,把磚頭送進了急診室。


每個英雄在出發時都懷揣着理想,但每個英雄也都要踩着悲壯的節拍,揹着寶刀,去赴自己的命運。


村上春樹說,命運是事後回顧的東西,不是事先知道的東西。


當我們向前奔跑,奮力一搏,與困苦面對面廝殺,才知道,修羅場裏沒有別人,正在角力的是我們自己的恐懼、貪婪和信念。那些在自我的修羅場中爭鬥過,不死的才叫信念。


對於許晶晶來說,她經歷過生活的百般刁難後,依然能在星空中看到心中的夢在展翅,依然有對生活的熾熱渴望,那就是她的信念。


正如她所說,“躺下有一萬條理由,掙扎只有一條理由,那就是要給將來的自己一個交代,失敗了也是一個交代。”


我們雖然沒有與鱷魚、鯨魚和閃電搏鬥,但擁有讓石頭、岩石、磚頭受傷的拳頭,更有歷盡千帆後的平靜與不肯屈服的鬥志。


因爲,真正能讓你走出困境和僵局的,往往是你自己



[寫在最後]

普希金說:“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我們在書籍中尋找那些與我們有相似經歷的人,我們去尋找心中困惑已久的答案,我們看自己正在經歷的世界,看故事裏生活着的各種各樣的人們。


《如何是好》這部作品被創作出來,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有相似傷痛和經歷的人,我們和作品中的人物共情,也許那就是你、她和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療愈了自己,完成與自己的和解。


苦命的丹麥王子說過:既有肉身,就註定要承受與生俱來的千般驚擾。


也許我們都曾憧憬人生前景是金色的,對於未來的兇險渾然不覺。可是,人在世上,一顆心從擦傷、灼傷、撞傷甚至到內傷,哪能一點傷害都不受呢?


倘若這種驚擾不可避免,假如這些磨難終會遇到,願我們都有信念和鬥志去成全身體深處的那個被關押在牢籠中的自己,敢在困境裏撒野,也擁有繼續出發的勇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