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本功过簿

如果人生是本功过簿,那么每个人每一天,大概都要在簿子上添几笔。一来二去,百年之后,功过一统计,也就定了下一世的轮回。佛家以此为论,上得圆满,下沦地狱,劝恶而扬善。

最近又听了一个说法,说人一生的行径,要被记在一个本子上,然后以此为依据,定后世之去留。只是这个评判标准,并不是善恶,而是经验。一个人在生的时候经历的越多,积累越多新鲜的经验,则累计之功德越大,再世为人,虽记忆经验清零,但起点却比人要高。这也解释了人生而不同。若往后想,则起点高的人,能积累的经验及机会也要比人高得多,强者愈强,与人类社会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是一样的。虽然总有人能突破这围城,但大体的趋势是不变的。当然往后想也未必如此,否则连不免令人寒心,永生永世沉沦的彻骨寒心,好比把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原来无论是非或积累经验值,在奖惩上,在决定人的命运上都是相似的。那么这些积累的经验要用来做什么呢?也许就像机器人为人搜集、保存、计算信息一样,人类或者其他自然产物们,也在为谁积累着经验吧。

如果人生是本经验薄,倒也有意思,也有了解释。因为我们带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渴望探索未知的一切。也许有人的好奇心被压制了,被消磨了,但是多多少少,总是有的。好比女人的八卦之心,好比男人对于国际局势和UFO的兴趣,宅男探索游戏的世界,隐居者探索天人的境界。经历,新鲜的经历,在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大概没有人会拒绝。这也许可以解释好奇心的由来。就像美丽的外貌和爱情的心跳让人不由自主又自动繁殖下一代,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世界太大,那聪明的,就发明了人,给人装上好奇心,替他收集世界的经验;又给他装上了性本能,让人类代代传承;又发明了感情,牵制着他的发明物……

脑洞无底,世界复杂,不如躺平。

如果人生是本善恶薄,就没那么有意思了。如上所说,平安无事地经历过了,固然痛快;没有经历过,也就不知道,即使能知道也有限,不算痛苦至极。而是非善恶,却是耕植在我们这个民族灵魂深处的种子,不仅是下一世的起点线,也是这一世的审判人。不同的人,接受审判的时间不同,对于审判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上智下愚,人有百态。有为恶者临死方悔;更有一恶到底,死不悔改。也有人,知、情、意、行,知而不行,有情无意,便时时选择,处处后悔。省片刻麻烦,得一时愉快,不防后来懊悔。上智的人,知行合一,便没有这烦恼;下愚的人,无知无情,自然也没有这烦恼。中间的许许多多人,多少要受其所困。

譬如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件事,要丢掉的垃圾从正行驶的车里飞了出去,明明可以停车捡起垃圾,为了省却停车、捡垃圾,以及又要扔垃圾的麻烦,就这么不了了之。又譬如见到一个可怜之人,无帮助之责任,但起了怜悯之心,纠结之后转身离去。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是确切且常常发生在我身上的,有新近发生的,有时过境迁的,并非恶事,其人未必缺了我的帮助,其物也未必害人,只是另一面不说不敢想的可能性,却会折磨一颗觉醒的善心善情和摇摆的善意善行。教育法上有一种老师的侵权行为,叫不作为侵权。老师在该保护学生而未保护学生时,也是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老师之于年幼的学生,当然有保护的责任,而我之于世人,不知道怎么也会有这样一份不作为的善恶感。

善恶是复杂的,人性更是复杂的。一方面,眼前的未必是善,另一方面,还是会为自己的不作为而悔恨。不知这究竟是对与生俱来的纯善的追求,还是对完美自我的渴望。前者,人天生带来一种对它者的关心与同情,或者共情;后者,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了善是好的,是让人完美的东西,而追求完美就不能允许自己的善是有缺失的,恶是不完美,不善也是不完美。当然追求完美——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之一,本身也是与生俱来的。这又似乎矛盾了,到底为善,是把自己当做了世界的完美中心,还是把自己投入了他人的世界之中。也或许,这本不矛盾,作为完美世界的中心,不该雨露均沾,上善若水利万物吗?就像,对于一个自我感觉完美的统治者,当然也心甘情愿、理所当然地把被统治者的一切,纳入自己的保护关怀之下。

逻辑迷宫,处处陷阱,不如躺平。

原因值得探究,办法也许更重要。无法摆脱罪恶感,只好追本溯源,以原因为办法,以原因为借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人生可怖的不是未知,是已知世上有无尽的未知;是有手有脚却不知所措;是即使有所行动,也无法给这行动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路的尽头也许还是路,可总归要走走看。

如果人生是本功过簿,还是要多添几笔潜意识里在呼唤的东西,经验也好,善意也好,反正对抗不了。不论来世,只为今生能少做几个噩梦。

过去的已然过去,或记功,或补过,还有下一个选择等着去做。

所以下次,我会把垃圾捡起来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