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難卿赴湯蹈火,君風光卿飄然而去

文/金之廣


\color{red}{}古代中國,君臣關係,十分微妙:

昨日君臣之間還是吁咈都俞促膝長談如漆似膠,今日便是大刑伺候頭破血淋血濺朝堂;剛纔還是戰戰兢兢搖頭晃腦的引經據典,瞬間就是笞杖臀部血肉模糊的呼天號地。

於是乎,古人感慨之:伴君如伴虎。

古代大臣,真正能夠全身而退告老還鄉的比比皆是,但半道就慘遭殺戮屍首異處的亦是大有人在。

而且,愈是功高,愈是悲慘。

翻閱史冊,瀏覽之,可發現歷朝歷代幾乎都有此現象。從邏輯上講,這與任何一個皇帝的嗜好、本性、個人素質並無直接關係。但“飛鳥盡,良弓藏”的歷史悲劇,卻在週而復始的演繹着。

爲什麼呢?

從經濟學上講,是大臣們的資產造成了他們自己的悲劇!

何謂“資產”?用經濟學的語言簡單說,即能夠帶來收入的資源。資產分有形和無形。對大臣而言,無形資產如威望、勢力、才華,有形資產如財產、兵權、官位。君主可以剝奪大臣們的官位,沒收其家財,收回其兵權,但無形資產卻無法收回,一直存在。而且權力愈高,資產也愈大愈多,從經濟學上講,其“租”就愈高,更是危機皇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眠?殺之!

歷史上,爲君肝腦塗地同生共死共建江山,王朝成立後又小心翼翼伺候君主的,這樣的大臣挺多;但也有功成名就後似乎看透主子的真實嘴臉,感知其昏庸無能,或着不求名祿,便揮手告別了君主這塊陰晴不定的雲彩。

瀟灑離去的,春秋戰國間,既有三例。

\color{red}{}脣亡齒寒

宮子奇飄然而去

“脣亡齒寒”這一成語,出自《宮子奇諫假道》。大意是晉國又一次假道虞國而征伐虢國,作爲大夫的宮子奇,冷靜分析當時形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力諫虞公,警惕晉國之陰謀,但虞公置若罔聞,最終淪爲亡國奴。

一則虞公貪圖錢財。晉獻公投機所好,奉上錘棘之璧,屈產之乘,以討其歡心,虞公大悅,收入囊中。二則作爲國君的虞公天真可笑,缺乏遠慮。當大夫宮子奇說出“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時,他竟然說:“晉,吾宗也。豈害我哉?”虞公卻說,我們是同宗,一家人,晉國難道會害我?但宮子奇力勸道:“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宮子奇說,桓叔和莊伯家族無罪過,但晉獻公皆殺之,連同宗都能痛下殺手,更何況我們虞國呢?但虞公卻拿祭品說事,聲稱鬼神保護會他,宮子奇照樣駁之。這就看出虞公第三個不足,迂腐愚昧,固持己見。宮子奇愈是深明大義,虞公愈是不聽勸諫。

末了,宮子奇帶領親屬,遠走高飛,臨行前感慨:“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虞國等不到舉行蜡祭了,我走後,必滅國,晉國也不必另行舉兵了。

果不然,冬,晉滅虢,一個回馬槍,虞公作了階下囚,實乃自取其辱。

虞國有難,作爲大夫的宮子奇挺身而出,責無旁貸,對晉國的狼子野心,明察秋毫,力諫虞公,無奈虞公充耳不聞,堅持己見。爲了躲避戰爭,不受牽連,宮子奇只能離去,消失在茫茫的山水之間。


\color{red}{}割股奉君

介子推飄然而去

“割股奉君”一詞語,源於介子推伺候晉文公重耳。當重耳帶領衆人流浪到衛國時,正值天干地裂,千里無雞鳴,餓殍遍野,重耳飢餓難耐,介子推割其股肉,煮粥以食重耳。現在看來,這事只是傳說而已,並無證據,應是後人對介子推精神和品格的讚譽。

公元前666年,晉獻公寵愛驪姬,而驪姬欲立其子爲嗣君,便派人勸說晉獻公讓公子申生、重耳等離開國都。後來驪姬又誣陷公子重耳和夷吾,倆人被迫逃亡。重耳逃亡中,有狐偃、趙衰、顛頡、介子推等陪伴,先是去了狄國,接着奔向衛國,流落到齊,又去了曹,最後入秦。流落在外十九,在秦穆公支持下,重耳登基,成爲國君,即晉文公。

重耳歸國爲君後,大肆賞賜隨他出亡的羣臣。“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唯獨介子推不居己功以求俸祿,而晉文公也沒有對他嘉獎。 “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乎?”介子推又曰:“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由此可見,介子推之所以離開晉國,不接受文公賞賜,認爲天未絕晉,是上天讓晉文公爲君,而不是流亡羣臣們的功勞,現如今流亡人員卻以此爲功接受文公的賞賜,實則是一種欺妄。當其母要求介子推去領賞時,介子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身將隱,焉用文之?”介子推不去效仿大臣們的做法,而是與母隱居於山林。

晉文公四處尋覓介子推無果,便把綿上之地賜爲介子推的祭田,並感慨:“以志吾過,且旌善人。”意思說表彰有功而不貪的善人。

作爲士者,不謀其職,寡慾守身,有功不貪;作爲隱者,甘爲平民,不羨權貴,陪母左右。這大概就是介子推揚名千古的原因吧。

\color{red}{}兔死狗烹

※范蠡飄然而去※

范蠡乃楚之人,與文種相同。因楚國政治黑暗腐敗,不得重用,相約文種離開,投奔越國。兩人上演了一出良禽擇木而棲”的好戲。兩人便輔助越王勾踐。吳越大戰,勾踐兵敗會稽山。伍子胥進諫夫差,殺掉勾踐,以除後患,夫差剛愎自負,不予採納。勾踐和范蠡,君臣兩人,入吳爲奴。  在范蠡和文種的建議下,勾踐一面用重金和美女賄賂太宰伯嚭,一面送美女給夫差,麻痹吳國。二十年的臥薪嚐膽,勾踐完敗夫差,夫差愧對伍子胥,自殺身亡。范蠡遂去,遺文書大夫文種:“蜚鳥藏,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之何不去?” 有人進讒言,勾踐信之,賜劍於文種,文種自刎。

勾踐困窘,范蠡全力以赴;勾踐登基,范蠡瀟灑而去。范蠡的行爲,闡釋一種睿智的生存方法,一種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該用力時,毫不吝嗇;該離去時,毫不可惜。廟堂之上,竭盡全力,殫思極慮,心思縝密;廟堂之遠,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甘爲布衣。

范蠡,介子推,宮子奇,三位古代的聖賢士者,皆離君主而去。其精神和行爲讓後人敬佩不一,既佩服其離去的果斷,更讚歎其隱身的無悔。


金之廣原創內容,謝絕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