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孩子的每一次提問


重視孩子的每一次提問,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高質量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系列之一



晚飯後帶哥哥在天空小區遛彎是我和孩子每日的“必修課”,一起感受生活,體會美好。每次遛彎,小傢伙簡直就是行走的“十萬個爲什麼”。

“媽媽,爲什麼夜空有星星?”

“媽媽,爲什麼我們的小區比小西家的小區漂亮?”

……

面對孩子的每一次發問,我都儘可能耐心解釋,雖然有的問題讓人哭笑不得,每個問號背後,都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發出的探索,一個對外部世界保持好奇的孩子,纔有主動求知的可能。在我看來,孩子的好奇心如同成年人的初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是當媽媽的義務之一。



偶爾也有被問住的時候,我會坦率地告訴孩子媽媽一時半會可能無法給到他標準答案,因爲媽媽也不知道,然後向孩子發出邀請,不然媽媽和你一起尋找答案?


孩子熱情高漲,拉着我動手查資料,有時通過上網,有時候去圖書館,求知慾就這樣被激發起來。


帶着孩子探索,比把現成的答案推到孩子面前更有意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每一次提問變成引導孩子主動獲取知識的契機,直到孩子找到答案滿意爲止。


往往最後,答案是什麼已經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孩子培養了主動探索的習慣,收穫了自主學習的樂趣。




有的家長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往往表現出不耐煩,不知道如何回答又不願孩子看到自己的“窘態”,不願當着孩子的面承認自己“不懂”、“不知道”,家長覺得這會是件難爲情的事情。


其實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己不懂遠勝過不懂裝懂,家長適當地“示弱”,讓孩子明白大人也不是百事通,讓孩子從小樹立不懂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不懂裝懂纔可恥,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要不恥下問。


讓孩子明白,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獲取知識,才能滿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回答小朋友提出的各種問題,既能有效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同時對孩子的成長也起到一個積極表率的作用。





有一天晚上喫過晚飯,我帶哥哥在小區散步,哥哥好奇爲什麼要用一個小小的支架對小區每棵新栽的小樹進行支撐?我告訴他,爲了不讓小樹長着長着長歪了,園丁叔叔用支架對小樹進行固定,起到加固成長的作用。


哥哥聽罷若有所思。他說媽媽我知道了,難怪你要求我挺胸擡頭,原來是不願意看我長歪了。


想到哥哥開學即將進入小學,成爲一名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初期,保持正確的坐姿對塑造體型至關重要。於是我從樹引申到人,通過“支架原理”讓孩子明白身姿挺拔的重要性。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挺拔身姿對一個人日後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問哥哥,現在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了吧?


哥哥連連點頭,表示以後再也不佝僂着身子寫作業,或者趴在桌上寫作業了。


“除了挺拔身姿,做人要有做人的精氣神,這個精氣神首先體現在一個人的體態上,其次是精神面貌。”我接着說:“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蕩蕩做事。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我給孩子講解何爲君子,何爲小人,以及爲什麼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聽不懂,其實不是孩子聽不懂,是大人覺得孩子“聽不懂”,真實情況是孩子未必聽不懂。作爲家長,我的感受是不要怕孩子聽不懂,即使一時聽不懂,一知半解也沒關係,我們傳遞給孩子的訊息會逐漸滲透到孩子日後的成長中,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我和哥哥的日常生活中,我一直把他當成大人去看待、去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試着多去理解孩子,堅持用完整的表達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注意措辭和語法,讓自己的表達更嚴謹、更富邏輯性。


對孩子而言,每次和媽媽在一起講話聊天,就是一次關於語言表達的學習,既通過聊天傳遞了親子溫情,培養了親子感情,又在無形中學習了語言表達,一舉多得。


當我講完後,哥哥揚起臉看着我,眼睛裏有亮晶晶的東西在閃爍。我順勢而爲,告訴孩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讓他明白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才,要比種植一棵樹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是不是就像小王子灌溉他的玫瑰花那樣,要每天悉心呵護?”哥哥問我。前不久剛給他講完《小王子》,沒想到孩子能夠適時地進行聯想。我點點頭。


“爸爸媽媽把我養大原來是這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啊。”孩子發出感嘆。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一直認爲強行灌輸不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讓孩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思考。


教育不是居高臨下,對受教育者的人生指手畫腳,也不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兜售知識、販賣人生經驗。父母對孩子的事橫加干涉,既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性,同時也違背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首先應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是蹲下來和孩子進行平等對話,其次是與孩子“建立關係”,讓孩子相信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父母是欣賞孩子的,以及父母願意被孩子影響。


這是優質親自關係所必備的3個要素,平等讓孩子變得不易自卑,也不易自負;欣賞讓孩子在關係中感到被肯定與被愛;家長願意受孩子影響能進一步鼓勵孩子發展他們的個性與創造力。




我們經常說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然而很多父母僅僅把耐心放在“反覆講大道理”上,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焦慮。教育應當遵循“慢即是快”的規律,強行把道理塞給孩子,從表面看走了最快的路,實際卻破壞了和孩子的關係。感受不到尊重的孩子容易與大人對着幹,也更容易陷入自我封閉,即便家長後期費勁心思管教,依然收效甚微。


相反,俯下身聆聽孩子的心聲,重視孩子的意見,願意陪孩子去探索,這個過程看起來雖然慢,卻能培養親子間相互信賴的關係。相比教育內容,教育者與孩子的關係更爲重要。


一段穩固的親子關係有助於孩子更加信服父母的教導和建議。


在我的創意閱讀分享課上,經常有孩子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分享各種小祕密。有的孩子把不願和父母老師講的話講給我聽,徵求我的意見。




有一次,一個五歲的男孩子怯生生地說,爸爸媽媽會因爲(家裏的事)家庭問題發生爭吵,(激烈程度)讓他害怕。


孩子問我,父母爲什麼會爭吵?


面對一個五歲孩子的提問,我不敷衍,不迴避,儘可能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正面回答。我告訴孩子,爭吵有時候是父母在嘗試進行問題溝通,越是關係親密的人,爭吵的機率越大。


“爲什麼?”孩子感到不解。


我明白讓一個五歲的孩子從社會學角度出發理解問題,有一定難度,但我不願意因爲提問者是孩子,就敷衍塞責,而是教孩子接受並尊重客觀事實。


我說,因爲大家在日常交往中,往往習慣於把客氣留給陌生人,把肆無忌憚和口無遮攔留給熟悉的人。


我和孩子們解釋“客氣”、“肆無忌憚”和“口無遮攔”,他們懂得意思後,很快記住了三個詞語,並且在下課的時候已經可以活學活用。





這節創意閱讀分享課由“問題溝通”引申到“親密關係”,又從“親密關係”講到“非暴力溝通”。


我告訴孩子們,解決問題有很多種方式,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非常重要。因爲建立有效的溝通,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爭吵對一個家庭而言非常重要。


我和一羣10後的孩子探討家庭關係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告訴孩子們,在一個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纔有可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時,一個男孩子站起來,他說老師我懂了,我們要把好脾氣留給外人,也要留給自己最親近的人,越是親近的人,越要避免爭吵,因爲吵架傷感情。


男孩子想了想接着說,大家應該儘可能通過心平氣和的方式解決問題,達成共識。


好流暢的語言表達!好深刻的生活體會!我驚訝於一個孩子何以擁有如此精闢的觀點見解,忍不住爲孩子的悟性點贊。


這是發生在創意閱讀分享課的真實案例,一個小學三年級孩子尚有如此成熟老練的洞見,可見其認知遠在同齡人之上。這是閱讀之於孩子的饋贈。






每個孩子天分資質不同,性格特點不一。氣氛融洽有利於孩子思維活躍,作爲家長,儘可能創造適宜孩子成長的環境,挖掘每個孩子潛在的可能性,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求知的快樂。


那天晚上,哥哥又問了一個問題,也是和小樹有關的。


“爲什麼小樹的支架要塗成綠色呀?”哥哥對着支架,不解地問到。


我啓發孩子,引導他觀察小樹和它周圍的草地是什麼顏色?


“綠色!”孩子立刻答出。


“這就對了!”我說:“給小樹做支架是出於實用的考慮,我們在生活中考慮問題,不光出於實用,還要兼顧美觀。”


“媽媽,什麼是美觀?”


“美觀,簡單理解就是好看。”我接着說:“把支架塗成綠色就是出於美觀的考慮,讓支架巧妙地融入周圍的環境,不會顯得太突兀,看上去更好看。”


就這樣,從一個小樹的支架出發,最後迴歸到“生活美學”,讓孩子保持審美的趣味和生活的趣味,讓孩子明白相比有用,有愛有趣同樣重要。





像這樣的聊天經常出現在我和哥哥的日常生活中,無需花費太多時間和金錢,一次小區遛彎就可以爲孩子認識外部世界打開一扇小小的窗戶,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汲取新知,獲取外部世界的陽光雨露。


很多家長埋怨工作忙,沒空陪孩子,即便陪孩子也是眼睛盯着手機,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人在曹營心在漢,有的家長乾脆把孩子完全丟給家中老人幫忙帶。


建議家長朋友有條件儘可能自己帶孩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自己帶,雖然辛苦,但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很多成年後的問題源自童年,很多成長問題追根溯源,早在童年就已埋下隱患。那些缺乏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相比在父母關愛中長大的孩子的,更容易因爲童年缺愛導致成年後出現各種人格缺陷。


認識到問題的源頭,是爲了不讓遺憾再次發生。不要在該學習的時候貪玩,和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和心儀的女孩擦肩而過;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躺平,和理想的生活背道而馳,和嚮往的OFFER相向而行;在該陪伴孩子的時候忙着加班賺錢,錯過孩子的成長。


我們今天錯過的,都是我們在日後花費幾倍的時間和精力也彌補不回來的寶貴的東西。




教育的本質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在童年除了閱讀以外,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閱讀是補精神之鈣,陪伴是補成長的鈣。


希望家長朋友無論自身工作再忙再累,應酬再多再晚,都能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停下來感受孩子的心情,洞察他的心理,體會他的不安,撫平孩子的焦慮,引導孩子學會觀察生活、認識外部世界,帶着孩子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擁有從容豁達的心態,收穫成熟睿智的人格,走向積極進取的人生。


周小乖

曉書童■創意閱讀分享課創始人

“打造天空最貴的一平米”、“口袋閱讀”活動發起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